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


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

文章插图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 ,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作者:陈华系列:

诸葛亮能够入选武庙十哲 , 如果放在《三国演义》普及的明代 , 那一定是众望所归 , 可是若提前至唐代投票 , 还能如此高调入祀 , 着实令人深思 。其实 , 很多人对这位坐在轮椅上出阵、总爱一副羽扇纶巾打扮的大仙存在误解 , 认为他只是一介文人 , 没有资格进入武庙 。笔者却认为 , 他不仅在军事战略、军事理论和发明方面超过当时任何一个长于战术指挥的将军 , 而且凭借弱势之蜀汉 , 生生打得司马懿领衔的曹魏只能当缩头乌龟 , 这就足以说明诸葛亮的军事水平 。诸葛亮由一个小孤儿长成搅动三国风云的经纶大才 , 多智近妖、军政双优、出将入相、鞠躬尽瘁 , 荣任后世忠臣的范本 , 即便是作为胜利者的司马家族 , 也对他敬重有加 。人生若此 , 夫复何求?



今天广为人知的的复姓诸葛 , 最初本是单姓葛 , 因为迁入琅琊郡阳都(在今山东沂南)时 , 与当地的葛氏撞姓 , 为了显示此葛不同彼葛 , 就将祖先迁出地山东诸城的“诸”置于葛姓前 , 生造出一个复姓诸葛 。笔者不知这支诸葛的祖先是谁 , 只知道这些诸葛中出了一个高官诸葛丰 , 自幼聪慧 , 读经通史 , 在汉元帝时担任过司隶校尉 , 只因性情刚正不阿 , 敢于弹劾权臣 , 遭到奸人迫害 , 免官归家 。
诸葛丰的出人头地和高风亮节 , 为琅琊诸葛氏留下了可啃多代的无形资产 , 使琅琊诸葛氏历经东汉百余年的锤炼 , 逐渐成长为当地望族 , 总算没辜负祖先改姓的初衷 。只是这样的诸葛氏 , 绝非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自谦的“臣本布衣” 。实行察举制的汉朝 , 对于这样的名门望族是相当优待的 , 只要诸葛亮想入仕 , 分分钟就可以释褐作官 。
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官做得不如先祖 , 不过凭着累世积累的好名声 , 未及不惑就做到了兖州泰山郡丞 , 相当于泰山郡副太守 , 也算不错了 。可惜诸葛珪死的早 , 没有给诸葛亮留下过多的物质财富 , 只有从官经历可为诸葛亮的士族身份增添筹码 。
正因为有着历久弥馨的出身 , 所以诸葛亮才会待价而沽 。也正因为有着良好家风熏陶 , 所有诸葛亮一旦选定效忠对象 , 才会忠贞不贰 。
关于诸葛亮 , 读者大大知道的比俺都多 , 所以非常不好写 , 为了不落俗套 , 笔者只好荡开一笔 , 希望能写出点儿新意 。
高卧隆中名声鹊起
公元前181年 , 诸葛珪家又添丁加口了 , 已然上小学二年级的诸葛瑾和两个姐姐看着母亲章氏怀中小弟弟可爱的样子 , 都忍不住摸摸这儿 , 捅捅那儿 , 弄得小家伙冲着哥姐们直瞪眼睛 。他们并不知道 , 眼前这个二弟将在中华历史上写下最为传奇的一笔 , 也让诸葛一门在后世成为一个令人难忘的家族 。
可惜 , 诸葛珪还没有等到自己的孩子们有个好归宿 , 就死在了任上 。在此前五年 , 他的夫人章氏也扔下只有三岁的诸葛亮小朋友仙逝了 。诸葛珪身后一大家子只好托付给堂弟诸葛玄 。诸葛玄是个厚道人 , 尽己所能照顾堂兄家人 。诸葛玄与那个人品极差的袁术是故交(在重视门第的年代 , 与豪门出身的袁术交好 , 也反证诸葛氏在当时的名望绝对不俗) , 被其任命为豫章(在今江西南昌)太守 。诸葛玄不放心侄子一家 , 就带着他们前去赴任 。此时 , 诸葛瑾已经外出游学创业了 , 只有诸葛亮和弟弟诸葛均随叔父到了豫章 。
那时候的汉廷已然变成了诸侯们的游乐场 。袁术任命的官吏别人不认可 , 大家只好凭着实力说话 。诸葛玄道德高尚 , 治兵理政的本事却有点LOW , 没过多久就被别人取而代之 。没办法 , 诸葛玄只好去荆州依附刘表 。
刘表这个人志向不高 , 对朋友还是比较宽厚的 。他曾接纳过张绣、刘备等落难军阀 , 也曾接纳过王粲等逃荒名士 , 即便是对汉末第一喷子弥衡 , 也没有过多留难 。对于诸葛玄这位琅琊榜上的名士 , 刘表自是欢迎之至 。
诸葛玄在荆州的小日子过得不错 。在他的努力下 , 诸葛亮的两个姐姐都嫁给了当地大族 , 这为诸葛亮在荆州混名士圈打下了良好基础 。公元197年 , 诸葛玄病逝后 , 已十六岁的大小伙子诸葛亮婉言谢绝姐姐们的好意 , 带着小弟前往隆中(在今湖北襄阳)隐居 。
读者大大千万不要以为诸葛亮要从此闭关弃世了 。殊不知 , 隐居首先是古人提升美誉度和知名度的终南捷径 , 很多人都曾一隐成名 。其次隐居可以获得读书与思考的宁静空间 , 诸葛亮能够提出隆中对 , 就是他隐居期间的最大收获 。第三诸葛亮隐居之处离荆州州治襄阳不远 , 便于获得各种有用信息 , 同时与朋友圈也便于交流 。否则他真的隐没天涯海角 , 他的那位名士级老丈人又到哪里找姑爷聊天?
诸葛亮就这样在隆中或静观世事浮沉 , 或躬耕自嗨 , 或与友玄谈 , 随着他的朋友圈不断扩大 , 格局也越来越高 , 他不仅得到了一个字叫孔明 , 还被人称为卧龙先生 。在这些朋友们的刻意宣传下 , 他与拐弯亲戚、凤雏先生庞统(诸葛亮的二姐嫁给庞统堂兄庞山民)成为荆州的两大明日之星 。只不过 , 两人一旦同框 , 丑男庞统的风头必定输于亮仔 , 这或许就是后来庞统对诸葛亮屡屡不忿的原动力吧 。
同为荆州少壮派名士的石韬、徐庶和孟建都与诸葛亮交好 。这三位起先对诸葛亮动不动就吟诵《梁甫吟》 , 还将自己和古代名臣重将管仲、乐毅相比不太感冒 , 但随着交往日深 , 这几人觉得似乎小诸比之并不逊色 。诸葛亮也曾笑言 , 这三人可以做到刺史、郡守一类的高官 。三人问诸葛亮能达到什么高度 , 诸葛亮却故作神秘地笑而不答 。
随着诸葛亮在隆中的名头越来越响 , 那位老当益壮的荆州头号名士黄承彦动心了 , 就想招为女婿 , 由此引发了一桩引来后人无数争议的婚事 。黄承彦娶了荆州头号士族蔡家千金 , 与荆州土皇帝刘表成为连襟 , 由此可见老黄绝对不是《三国演义》中那个闲云野鹤似的小老头 。黄承彦家中待字的闺女别的方面都好 , 就是黄头发黑皮肤(黄承彦语) , 没有帅哥诸葛亮那么靓 。接过黄承彦抛来的红绳 , 诸葛亮欣然同意 , 当地人为此笑他“莫作孔明择妇 , 正得阿承丑女” 。
对此 , 笔者要说 , 黄氏(月英)是否国色无双不敢说 , 但绝不是丑女 , 首先黄发黑肤只是因为大异于汉族审美而矣 , 或者是遗传突变 , 或者是黄氏为其父与异族婢妾所生 , 在民族融合的时代没什么好奇怪的 。曹操与卞氏所生的次子曹彰人称“黄须儿” , 也没见别人说三道四 。其次 , 丑女之说出自黄承彦 , 不过是自谦之语 , 与“犬子”无异 。
至于说诸葛亮攀附黄家 , 这种说法就有些过份了 。首先 , 诸葛氏是官宦名门 , 与黄家正好门当户对 。其次 , 诸葛亮的大姐嫁入荆州二号士族蒯家 , 已然为诸葛亮加分不少 , 且诸葛亮经过多年努力已然在荆州有了人脉和名声 , 再与黄家结亲 , 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 。当然 , 黄氏才华过人 , 与诸葛亮夫唱妇随、举案齐眉 , 即便长年未有子嗣 , 身居高位的诸葛亮也从来不离不弃 , 这在后世传为闺中佳话 。
际会风云对策建功
就在诸葛亮豪隐成名的同时 , 公元201年 , 刘备投靠了同宗刘表 , 得以在新野屯兵 。一次偶然的机会 , 刘备结识了荆州挺诸派司马徽(水镜先生) 。司马徽对于别人总是一副好好先生的模样 , 唯独对于小诸、小庞 , 却是大言不惭地向刘备力荐 , 说什么“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 说得当时走投无路的刘备不免心驰神往 。
刘备虽然自此对诸葛亮很上头 , 但不知为何 , 一晃过去了六年 , 髀肉复生的刘备也没有前去请诸葛亮出山 。直到公元207年 , 诸葛亮的好基友徐庶再次提起小诸的神异来 , 刘备才大咧咧地请徐庶代为引荐 。
这下 , 徐庶不免有些心凉 , 他与诸葛亮交往多年 , 知道快到而立之年的诸葛亮之所以不肯出仕的原因 , 主要是待价而沽 。名满天下的刘备虽然是个潜力股 , 但在曹操的打压下 , 混得如此狼狈 , 却还这样托大 , 诸葛亮又何必冒险助他呢?于是 , 徐庶就直言道:“此人可就见 , 不可屈致!”一句话如同冷水浇头 , 让刘备突然明白名士不是呼来唤去的奴婢 , 都是有逼格的 。这些年 , 刘备的人才为什么严重短缺 , 或许就与他只顾自己出名 , 不懂招人用人有关 。
此后便发生了享誉后世的“三顾茅庐”故事 。对此 , 有人会说诸葛亮矫情 , 但单从心理学角度来看 , 容易得到的东西人们往往并不珍惜 , 只要费尽周折得到的人们才会奉若圭璧 。
诸葛亮自身的条件那么好 , 无论他投效何方 , 都能博个好出身 , 而且还不用付出太多的辛苦 。只是那些势力已然养成 , 对于诸葛亮这个小鲜肉未必上心 , 革命理想大于天的小诸同学要想在其中独领风骚 , 必须苦熬资历 , 这与诸葛亮自比的管仲、乐毅一出场即顶配的人设颇为不符 。所以 , 当他选定刘备作为自己的老板后 , 就必须让刘备明白得到自己绝对不易 , 进而才会倍加珍视 。
这种事对于刘备来说也不亏 , 不仅可得到诸葛亮这样的旷世奇才 , 还让他在荆州士人集团中落下极佳的爱才之名 , 为其后来占据荆州顺利拉拢当地士人埋下了伏笔 。这也是三顾茅庐在后世越说越玄的原因 。
当刘备和诸葛亮闭关纵论天下之际 , 诸葛亮将其在隆中苦思冥想并反复推演的三分天下对策毫无保留地讲给刘备 , 让刘备这个游走天下多年仍无立锥之地的土包子瞬间开启了战略思维 , 那个震撼力相当惊人 。
隆中对的内容早已家喻户晓 , 笔者就不再饶舌了 。只想说刘表、刘璋两位八杆子打不着的远亲摊上刘备这么个亲戚 , 真叫欲哭无泪 。特别是刘表 , 虽与刘备的关系远得没边 , 但与诸葛亮却是实在姻亲 , 因为小诸的丈母娘是刘表老婆的姐姐 , 照此来论的话 , 刘表算是诸葛亮的亲姨父 , 但是在利益面前 , 诸葛亮照样给刘表挖坑 。从这里 , 我们就不难看出 , 当刘表长子刘琦担心被继母蔡氏迫害时 , 诸葛亮让其出镇江夏 , 其目的绝不是帮刘琦避祸那么简单 , 恐怕还是在为计取荆州铺路 。至于诸葛亮所谓“疏不间亲”的推辞 , 十之八九是在做戏 。
隆中对作为运筹学的著名案例 , 虽然没有完全奏效 , 但在后世仍被人津津乐道“未出茅庐而定三分天下” 。彼时 , 天下群雄尚多 , 有谁能够提前预知会有三家胜出呢?从这个角度来看 , 诸葛亮的战略路线挺靠谱的 。只是这条路线的攻击重心大可商榷:按照隆中对的构想 , 未来蜀汉的主攻方向是关中 , 需要重走刘邦项羽楚汉之争的老路 。这点最让人怀疑 , 因为此时的关中不是秦末的关中 。刘邦经略的关中 , 物产丰饶、地险民附 , 可谓角逐天下的大后方 。到了汉末 , 关中经过群雄与诸羌一如既往的祸祸 , 早已残破不堪 , 得之无益 。何况进入关中的道路艰难 , 魏国又在此集结重兵 , 蜀汉根本没有用武之地 。此时仍固执地选择关中作为突破口 , 真心不若选取荆州直指曹魏腹心 , 同时威压江东侧背 。正因为隆中对的这个大BUG作梗 , 故此蜀汉轻易丢失了荆州 , 进而失去了问鼎天下的绝佳机会 。
不管怎么说 , 后来的刘备还是按照隆中对取得了不斐业绩 , 蜀汉公司得以成功上市 , 都离不开小诸同学的战略布局 。此时的小诸同学年仅二十七岁 , 还是个未及而立的毛头小伙儿 。
如鱼得水位至宰辅
尽管刘备为了昭示自己对诸葛亮的欣赏 , 情不自禁地形容自己得到诸葛亮是“如鱼得水” 。但是在后来的一段时间里 , 刘备对诸葛亮的使用并不是很上道 , 诸葛亮主要担任刘备集团的总后勤部长 , 职位也不是很高 。这或许是因为诸葛亮的示范效应 , 为刘备开启了人才井喷的好时候 。当时帮助刘备出谋划策的主要是庞统、法正等人 。诸葛亮是个有城府的人 , 他知道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还未到来 , 故此安心地隐在刘备身后 , 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 逐渐获得了刘备一系老少爷们儿的认可 。
初出茅庐的诸葛亮没有火烧博望 , 没有淹过曹仁 , 没有草船借箭 , 没有巧借东风 , 一切都是小说家叠BUFF的伎俩 。他只是在刘备最危机的时候 , 做了一件最正确的事 , 与鲁肃一起搞了个孙刘联盟 , 由周瑜挂帅利用长江天险生生阻断了曹操的统一进程 , 让一直打得手热的曹阿瞒在横槊赋诗后不得不铩羽而归 , 由此奠定了天下三分的格局 。
至于后世如数家珍的赤壁大战 , 其实有点儿水 。曹操之败一方面败于不习水战 , 加上骤胜而骄 , 久战而疲 , 蹈水而慌 , 遇火而乱;一方面败于令华佗也无可奈何的小虫(传染病) , 数以万计的曹军不是死在疆场 , 却丧于血吸虫的幽幽之口 。
公元208年十二月 , 刘备在诸葛亮的建议下 , 趁着曹操北归 , 占据荆南四郡 。飘泊半生的刘备又一次拥有了自己的地盘 , 当然得投桃报李 , 他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 , 负责治理零陵、桂阳、长沙三郡 。两年后的公元210年 , 丑鬼庞统跻身刘备决策层 , 与刘备走得很近 , 成为与诸葛亮并列的军师中郎将 。此时刘备没有汉廷的任命 , 派发的一切官帽都名不正言不顺 , 只要他亲近谁谁的权力就大 。而且 , 当时的刘备忙着收买人心 , 其人设不适合开展一些腹黑行动 , 正好交给人丑心狠的庞统打理 , 故此庞统后来居上 , 隐隐压过了小诸同学 。
刘备在荆南(此时的荆州已一分为三 , 南阳等郡落入曹操之手 , 江夏郡则成为孙权的禁脔 。因为刘备占据了荆州的传统治所江陵 , 而江陵在后世就是缩小版的荆州 , 故此后人便习惯说刘备占荆州或借荆州)有了一席之地 , 又有诸葛亮和庞统的文攻武卫 , 所以小日子过得滋润极了 。
刘备此时与诸葛亮的关系比之当初有些疏远 , 但他仍奉行隆中对的战略部署 , 经过不断努力 , 开始向益州伸手 。最终在付出庞统的性命后 , 刘备在诸葛亮等人的辅助下 , 如愿以偿地得到了益州 , 兵锋直指汉中 。
在这个过程中 , 一个叫法正的谋士替代了庞统的角色 , 成为刘备倚重的谋士 。随着刘备势力的急速扩张 , 需要管理的内政盘子越来越大 , 诸葛亮不得不全力以赴地投入其中 , 这才保证刘备的后勤不空 。但是 , 刘备与各方势力一连串争斗下来 , 基本耗空了益州多年的仓储 , 蜀兵也因为连年征战 , 普遍都想静静 。刘备不得不在诸葛亮等人的力劝下 , 被迫休养生息 。这一年是公元219年 。
可是 , 偏偏在蜀汉势力达到“跨有荆益”的极致时刻 , 一直不甘寂寞的关二爷发威了 。他发动留守荆州的军队 , 直指曹魏腹心 。起初 , 关二爷打得真心不错 , 逼得曹操都准备迁都了 。可是不忍心看着刘备做大的孙权却在曹魏喘不上气来的时候使出阴招 。之后的桥段就不用笔者赘述了 。
关二爷先胜后败 , 不仅将荆州丢了个干净 , 还枉送了性命 , 这让本来就不牢靠的孙刘联盟彻底破灭 , 也让刘备不得不提前结束休整 , 准备发兵与孙权一较高下 。而这场不该在此时出现的孙刘之战 , 直接断送了隆中对的最好排面 。
众所周知 , 在刘备出兵前 , 陪着刘备一路走来的文臣武将们听说了曹丕篡汉的消息 。皇帝宝座既然异姓坐得 , 同姓如何坐不得?于是 , 在诸葛亮的领衔劝说下 , 刘备于公元221年称帝 , 国号“汉”(可不是“蜀”哟 , 后人称其为“蜀汉” , 只是为了和刘邦、刘秀的西汉、东汉区别开来) 。经过十四年磨砺 , 诸葛亮的能力已为刘备和蜀汉重臣认可 , 因此刚过不惑之年的诸葛亮便顺利当上了蜀汉丞相、录尚书事、假节 , 还挂了个诸葛亮先祖最为得意的司隶校尉 , 成为蜀汉政权名正言顺的二把手 。
忙完了称帝的事 , 刘备就不顾诸葛亮的劝阻 , 亲自率领好不容易攒起来的蜀汉大军 , 出川攻击东吴 , 上演了一出火烧连营、白帝托孤的悲情大戏 , 几乎败光了蜀汉的家底 。幸好诸葛亮提前安排大将赵云带领人马前出接应 , 加上东吴担心曹魏进攻 , 这才阻止了吴军深入 。
从来败不言耻的刘备当了皇帝后脸皮薄了 , 不肯回成都治事 , 只在永安(白帝城)泡病号 , 国事全都托付给了诸葛亮 。此时的刘备在失去庞统、法正等腹黑男后 , 愈发倚重诸葛亮 。可是混迹江湖多年的他 , 深知权力制衡的重要 , 就刻意扶植李严 。然而 , 李严与刘备的太子刘禅一样 , 都是扶不起的阿斗 , 在后来与诸葛亮的搏弈中轻易就败下阵来 。
公元223年 , 老年多病又被一连串失败折磨的刘备 , 召来诸葛亮和李严 , 当着刘禅的面嘱托后事 。这里面有一个重要桥段 , 就是刘备的那段话“卿才胜曹丕十倍 , 刘禅能辅则辅 , 不能辅可自行取度” , 这话着实大出诸葛亮的预料 , 也让他对刘备此前的一些骚操作哑口无言 , 诸葛亮素以忠义为本 , 怎能作王莽那样的人呢?由此 , 诸葛亮坚定了“汉贼不两立 , 王业不偏安”的决心 , 誓为蜀汉报效忠贞之节 。对于这出戏剧感满满的桥段 , 读者大大可以怀疑 , 但笔者坚信 , 作为一个让后世敬仰千年的忠臣偶像 , 诸葛亮绝对是有政治底线的 。
刘备驾崩后的蜀汉 , 在已升级为仲父、武乡侯、外加益州牧的诸葛亮的纵横捭阖下 , 生生托住了摇摇欲坠的国运 , 这让诸葛亮在蜀汉的权势达到了顶峰 , 才会在《出师表》中说出“宫中府中俱为一体”的话来 。
诸葛亮成功化解了魏、吴纠结起来的诸路围攻后 , 便将重点放在平定南中的叛乱之上 。公元225年春 , 诸葛亮兵分三路开始南征 。诸葛亮亲自指挥西路军作战 , 在东路马忠与中路李恢的配合下 , 诸葛亮先是平定了叛将雍闿等人 , 然后擒住了南中豪强孟获 , 经过一番攻心之术 , 诸葛亮让孟获心服口服 。有了孟获这个带路党 , 蜀军在南中的进展很顺利 , 达到了预期目的 。
为了更好地控制南中 , 诸葛亮一方面不派遣汉官进入南中 , 仍有当地人治理 , 节约了管理成本 。另一方面将南中的郡治由四郡分为七郡 , 众建郡治而少其力 , 同时从这些郡中征发青羌健儿 , 组成直属朝廷的山地作战特种部队“无当飞军” , 既加强了与南中各族的交流与联系 , 又减少了各族反叛的实力 。
至于说七擒七纵孟获 , 纯属小说家言 。战争不是儿戏 , 南中地形险峻 , 粮食转运困难 , 如果没完没了地劳师远征 , 虚耗国力枉送将士性命不说 , 一旦打成烂仗 , 诸葛亮无法脱身 , 蜀国前途堪忧 。诸葛亮即便想如此“攻心” , 蜀军将士也会怨声载道的 。而且一个被捉放七回的南中豪杰 , 没皮没脸不说 , 威望归零的他还凭啥镇抚南中?
有了南中物资的补充 , 加之诸葛亮以法治蜀的积累 , 公元226年 , 当曹魏政权更迭之际 , 诸葛亮开始着手北伐中原 。
壮志难酬荣名身后
公元228年春 , 已在汉中经营多时的诸葛亮正式出兵北伐 。
诸葛亮事先扬言要走斜谷道取郿(在今陕西眉县) , 让赵云率军故布疑阵吸引魏将曹真 , 自己则率军进攻祁山 。此次诸葛亮准备充分 , 又出其不易 , 很快收到奇效 , 位于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叛魏附蜀 。一时间关中震动 。
魏明帝曹睿虽然年纪不大 , 但也不是庸懦之主 。他亲自领兵镇守长安 , 命大将张郃率步骑五万前往救援陇右 。此时 , 诸葛亮的军队正撒在外面扩大战果 , 一时难以集中 , 只好派马谡镇守街亭 , 以拒张军 。此后便是众所周知的失空斩桥段 。真实的历史没有那么复杂 , 缺乏实战经验的马谡被老丘八张郃困在山上没有水喝 , 军心大乱 , 被迫败退 。而赵云也被曹真的重兵击退 , 遁入箕谷 。
无奈的诸葛亮只好收拢占领区的百姓返回汉中 , 开局良好的第一次北伐虎头蛇尾 , 虽然没有高调唱响空城计 , 但真的很可惜 。此后 , 诸葛亮杀了马谡 , 《三国志》作者陈寿的父亲是马谡部将 , 也因此受到髡刑 , 没毛没官的陈父只得回家生娃 , 结果几年后便造出了陈寿 。
一次北伐失败 , 诸葛亮当然不会死心 。在当年冬天 , 他就趁魏兵东下关中虚弱之机 , 兵围陈仓(在今陕西宝鸡东) , 可惜遇到了善守的魏将郝昭 , 愣是度不过去 , 最后因为粮草不继 , 不得不退回汉中 。幸好归途中巧使拖刀计 , 斩杀魏将王双 , 才不至于血本无归 。
公元229年春 , 诸葛亮再遣将军陈式攻取武都(在今甘肃成县)、阴平(在今甘肃文县)二郡 。魏国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来救 , 亮兵出建威(今甘肃西和西) , 郭淮不敌 , 被迫后退 , 蜀国喜提二郡 。
公元230年秋 , 不甘心被弱蜀暴打的魏国 , 由司马懿、张郃、曹真分率三路大军进攻汉中 。诸葛亮屯军城固、赤坂(在今陕西洋县东)拒守 。彼时魏强蜀弱 , 不过老天却肯帮忙 , 一连下了三十余天大雨 , 魏军受不了只好撤退 。诸葛亮礼送魏军远去后 , 立刻派魏延、吴懿西入羌中 , 大破魏后将军费曜、雍州刺史郭淮于阳溪(在今甘肃武山西南) 。小样儿 , 来而不往非礼也 。
公元231年二月 , 诸葛亮再攻祁山 。司马懿都督关中诸将拒而不战 。诸葛亮割麦于上邽(在今甘肃天水) 。在众目睽睽之下有些脸上发烧的司马懿 , 只得追击满载而归的诸葛亮至卤城(在今甘肃天水与甘谷之间) , 可是一见蜀军摆出攻击架势 , 司马懿立刻掘营自守 , 任诸葛亮有千般妙计 , 笃定诸葛亮耗不起的司马懿只是免战高悬 , 哪怕别人说他“畏蜀如畏虎” , 司马懿也自岿然不动 。
纵是司马懿吃透了诸葛亮 , 但仍然让诸葛亮抓住机会 , 在同年五月 , 诸葛亮派魏延等大破司马懿 , 司马懿只得再次退还营中龟缩不出 。就在诸葛亮越打越顺手之际 , 六月 , 同为托孤大臣却被边缘化的李严却因运粮不济 , 呼吁诸葛亮回师 。早就憋足了劲的张郃见状发兵追击 , 却在木门被预先埋伏好的蜀军射成了刺猬 。
诸葛亮的北伐以弱击强、反守为攻 , 给了国势蒸蒸日上的曹魏当头棒喝 。但是 , 面对羼弱的国力和险峻的地形 , 诸葛亮为蜀汉所做的也只能到此为止 , 毕竟在绝对实力面前 , 一切谋划都很难奏效 。
诸葛亮不顾身体羸弱多病 , 六出祁山 , 誓要将对刘备的承诺化为现实 。
公元234年二月 , 诸葛亮做了充分准备 , 再次兵出斜谷 。四月 , 蜀、魏两军对峙于渭水之滨的五丈原(在今陕西岐山南) 。为了避免出现此前几次北伐因粮运不继功败垂成的窘境 , 在司马懿不敢出营对战的情况下 , 诸葛亮发动当地百姓屯田 , 准备打一场持久战 。此时 , 吴主孙权也发兵响应 , 可惜却被魏明帝杀败 。
总算不愁吃的诸葛亮为了刺激司马懿出战 , 故意让人送一套女人的衣服、头巾给司马懿 , 借以羞辱司马懿 。魏将见此情形都火冒三丈 , 纷纷要求出战 。为了搪塞将领们的要求 , 司马懿假意上表给魏明帝请战 。心知肚明的曹睿便派卫尉辛毗持节到前线节制司马懿 。
躲过了诸葛亮这一拨激将法的司马懿 , 有意无意地问起诸葛亮的睡眠、饮食和办事多少来 , 蜀汉使者不疑有他 , 径直答道:“丞相早起晚睡 , 凡是二十杖以上的责罚 , 都要亲自监督 。至于平常所食却是不多 。”送走蜀使 , 一向身体倍棒吃嘛嘛香的司马懿笑道:“诸葛孔明食少事烦 , 命不久矣!”凭着活久见和耍心机笑到最后的司马懿在这方面蛮有心得的 。
司马懿的神预言真的很准 , 长年操劳损肝伤肾的诸葛亮已到了油尽灯枯的最后关头 。诸葛亮知道事不可为 , 遂开始安排后事 。他对刘禅派来的尚书仆射李福说自己死后可由蒋琬、费祎主政 , 然后命令杨仪、姜维主持后事 。经过一番神操作 , 蜀军克服了魏延造反带来的不利影响 , 吓走了一心找TROUBLE的司马懿 , 全须全尾地返回汉中 。直到这时 , 蜀军将士才知道他们热爱的统帅诸葛大神已经魂归道山 , 一时间 , 三军缟素 , 蜀汉士民悲声一片 。
诸葛亮鉴于蜀地原先的主人刘璋暗弱民不知法 , 故此主政蜀汉后 , 一改旧制 , 以法治蜀 , 抚百姓 , 示仪轨 , 约官职 , 从权制 , 开诚心 , 布公道 。对于尽忠益时者 , 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 , 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 , 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 , 虽轻必戮 。善无微而不赏 , 恶无纤而不贬 。如此循名责实 , 赏罚分明 , 赢得了蜀汉军民的一致好评 , 大家咸畏而爱之 , 以致于虽然刑政严峻却无有怨者 , 士民无不感念其用心公平而劝戒明晰 。如此治世良才 , 古今难得 , 可惜生不逢时 , 未能尽展将略 , 克复大业 , 确实令人扼叹 。
诸葛亮是个全科型人才 , 不仅治政有术 , 而且治军严明 , 同时娴于辞令 , 精于书画 , 琴谈得也好 , 还能搞木牛流马、连弩、八阵图等军事发明 , 将理工男与文艺范结合得完美无缺 , 真是让人羡慕妒忌恨的不世之才 。
当然 , 后世在不断为其叠BUFF将其“妖化”为智圣的同时 , 最最看重的还是他明明手握重权 , 却没有不臣之心 , 反而鞠躬尽瘁死而后矣 , 这让三国大戏中笑到最后的司马氏打心底佩服 , 遂在灭亡蜀汉后对这位宿敌予以旌表 , 使其成为各方公推的千秋忠臣偶像 , 也许这才是他毕生追求也当之无愧的至圣理想 。
至于演义中所说的“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却是半句话 , 殊不知水镜先生还有一句“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 , 意思很明显 , 红花虽好也要绿叶搭配 。先不说红花中庞统死得早 , 就是绿叶中的子初刘巴死于公元222年 , 孝直法正死于公元220年 , 同样未能尽展所学就提前下课了 , 皆不能成为诸葛亮的臂助 。天不佑之 , 奈何!诸葛亮个人能力太强 , 又因从小就失去父母致使生性谨慎 , 不免对手下人求全责备 , 致使蜀中士人得不到充分锻炼或展示的机会 , 自然用进废退 , 难成大器 。诸葛亮好不容易发现的接班人姜维又过于偏科 , 只知道打打杀杀 , 故此蜀国面对比其强大得多的魏、吴两国 , 实在是难以修成正果 , 能够以攻代守已然烧高香了 , 终究无法改变蜀汉的命运 。


图片来源于网络
END
【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