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槿怎么繁殖( 二 )


历史上的东女国后来难道已经消失了?
《旧唐书》关于东女国的记载是十分详细的,但是到了唐代以后,史书关于东女国的记载几乎就中断了 。难道东女国的出现只是昙花一现吗?
任新建说,唐玄宗时期,唐朝和土藩关系较好 , 土藩从雅鲁藏布江东扩到大渡河一带 。可是到了唐代中期的时候,唐朝和土藩关系变得紧张,打了一百多年仗,唐朝逐步招降一部分土藩统治区的少数民族到内地,当时唐朝把8个少数民族部落从岷山峡谷迁移到大渡河边定居,这8个部落里面就有东女国的女王所率领的部落 。
当时东女国女王到朝廷朝见,被册封为“银青光禄大夫” , 虽然是虚衔,但是品级很高,相当于现在的省级官员 。后来到了唐晚期 , 土藩势力逐渐强大,多次入侵到大渡河东边,唐朝组织兵力反击,在犬牙交错的战争中,东女国的这些遗留部落,为了自保就采取两面讨好的态度 。
后来 , 唐逐渐衰落直至分裂,土藩也渐渐灭亡 。土藩崩溃后 , 曾经被他们统治的青藏高原重新回到了原来的部落时代,唐代分裂后,也没有力量统一管理,到了后来的宋元明三代 , 对于青藏高原地区的统治很薄弱,因此基本没有史料记载,一直到清代才把土司制度健全 。而东女国的遗留部落有些由于靠近交通要枢,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女王死后没有保留传统习俗,逐渐演变成父系社会,而有一些部落依旧生活在深山峡谷,保留了母系社会的痕迹 。
为什么东女国的习俗能够保留到今天呢?
任新建认为,随着社会进程的发展,这个地区至今仍旧保留着母系社会的痕迹 , 是适应当地生产环境的需要,这个地区处于高山峡谷之中,生产条件差,土地、物产稀少 , 如果实行一夫一妻制,儿子娶妻结婚后要分家,重新建立一个小家庭 , 以当地的经济能力根本无法承受,生产资料分配不过来 。而且地处封闭的深山峡谷 , 和外界交流几乎隔绝,不容易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 。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专家万建忠教授也认为,一定的生产力,有一定的社会制度与之相配,在这种生产能力比较落后,相对封闭的地方,劳动强度不大,居民自给自足,男性的优势得不到充分的显示,女性掌握着经济大权和话语权 。另外还有一种深层的社会心理因素,保持母系氏族制度 , 表明了人们对过去的社会形态和社会结构的一种追念 。
扎坝依旧保留着东女国的古老习俗
根据任新建的考察,历史上的东女国就处在今天川、滇、藏交汇的雅砻江和大渡河的支流大、小金川一带,也是现在有名的女性文化带 。“而扎坝极有可能是东女国残余部落之一 , 至今保留着很多东女国母系社会的特点 。”任新建说 。
扎坝过去是一个区,现在有7个乡,5个乡在道孚县境内,2个乡在雅江县境内,一共生活着将近一万人 。任新建在扎坝调查时发现,女性是家庭的中心,掌管财产的分配和其他家庭事务 , 与东女国“以女为王”相似,有的家庭有30多个人,大家都不结婚,男性是家中的舅舅 , 女性是家中的母亲,最高的老母亲主宰家中的一切 。“很明显是母系社会的残余,经过现代社会的冲击,已经和原始的母系社会不完全一样,只是保留了一些基本特点 。”任新建说 。
扎坝人依然实行走婚,通过男女的集会,男方如果看上了女方,就从女方身上抢来一样东西,比如手帕、坠子等 , 如果女方不要回信物,就表示同意了 。到了晚上 , 女方会在窗户边点一盏灯,等待男方出现 。扎坝人住的都是碉楼,大概有十多米高,小伙子必须用手指头插在石头缝中 , 一步一步爬上碉楼 。此外 , 房间的窗户都非常小,中间还竖着一根横梁,小伙子就算爬上了碉楼也要侧着身子才能钻进去,就好像表演杂技一样,这个过程要求体力好,身体灵活 , 这其实也是一个优胜劣汰的选择 。第二天鸡叫的时候,小伙子就会离开 , 从此两人互相没有任何关系 。男方可以天天来,也可以几个月来一次,也可以从此就不来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叫做“甲依”,就是伴侣的意思 。女方可以同时有很多“甲依”,但也有极少数姑娘一辈子只有一个“甲依”,两个人走婚走到老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