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就是古代的食铁兽 为什么熊猫在古代叫食铁兽


大熊猫就是古代的食铁兽 为什么熊猫在古代叫食铁兽

文章插图
文图/夏云
大熊猫作为我国特有的古老物种,已在地球上至少生存了800万年 。在5000年的华夏文明史中,大熊猫被作为神奇异兽,对其记载扑朔迷离,充满传奇 。
从1869年法国博物学家戴维在四川雅安科学发现第一只大熊猫后的一个半世纪以来,对其古名研究纷繁复杂,有貔貅、驺虞、貘、貊、白豹、白熊、竹熊、百罴、食铁兽等数十个之多 。大熊猫古名讨论延续上百年,各家学者畅所欲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今认同度高的大熊猫古名主要有貔貅、驺虞、貊(貘)三种说法 。
大熊猫的三种古名说
貔貅说 。《史记·五帝本纪》载,轩辕黄帝与炎帝作战,“教熊罴貔貅躯虎,以与炎帝战于坂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有学者大多引用这一记载,认为貔貅即为大熊猫,是黄帝驯养的上古神兽之一 。
驺虞说 。《山海经·海内北经》载:“林氏国有珍兽,大若虎,五彩毕具,尾长于身,名曰驺吾,乘之日行千里 。”《说文》载:“驺虞,白虎黑文,尾长于身 。仁兽,食自死之肉 。从虍吴声 。”《正字通》云:“驺虞或作驺吾,驺牙 。吾牙字虽与虞异,其为驺虞一也 。” 驺吾与驺虞是古时异名 。在后世的传颂中,不断被神化为仁兽 。晋朝依照它的形象,制成为求和的驺虞幡 。明代永乐、宣德年间,多次有驺虞现身的记载 。
貊(貘)说 。晋人郭璞是第一个全面、系统注解《山海经》的人,在其所注《山海经·中山经》中记载:“邛崃山,在汉嘉严道,有九折坂,出貊 。貊似熊而黑白驳 。亦食铜铁 。”这一记载描述,应该说是最接近于现在我们认识的大熊猫形象的 。这也是近代以来对大熊猫若干古称的研究梳理中,有明确栖息地的最早文献记录 。
《康熙字典》将“貊”通作“貘”,是古异体字 。貊(貘)除了在《山海经》中的记载外,在古文献出现较多 。《说文解字》:“貘,佀熊而黄黑色 。出蜀中 。”《神异经》:“南方有兽,毛黑如漆,食铁饮水,名啮铁 。”
貊(貘)被认为是大熊猫存在的争议,主要是白居易写的《貘屏赞并序》中对貘的描写:“貘者,象鼻犀目,牛尾虎足,生于南方山谷中 。寝其皮辟瘟,图其形辟邪 。”白居易写的貘鼻子像大象,更像是今天所见到的马来貘(又称亚洲貘),不符合现在大熊猫的特征 。但《山海经》等古代典籍所称貘,不一定是和白居易所写之貘是同一种动物 。
从以上大熊猫古名研究可看出,大熊猫在历史上真正可以称得上是隐士,对其记载不仅少,而且不一致 。单从外形来说,各种记载也是相去甚远,以致对其古称争议不断 。甚至有学者怀疑古人是否真的见过大熊猫 。
梳理近几十年来对大熊猫古称的研究,大多是就古文献记载之外形、习性与现在大熊猫是否相似而考证,而古文献记载又多有矛盾之处,穷究文字以致迷雾重重 。
我们不妨另辟蹊径,从古文献记载之大熊猫栖息地的角度来印证古书之记载,破解过去研究中的一些争议 。
大熊猫古称貔貅、驺虞之说,皆将其传为神奇异兽,且上古之事,实难考证 。那么,有明确栖息地的貊,是不是就真的指现在大熊猫呢?
邛崃山在哪里?
汉嘉严道,即今四川雅安市荥经县,是正在建设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入口 。据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县境现存野生大熊猫达28只 。
古人所称邛崃山,并不是现在所指的邛崃山脉,而是位于古严道(荥经)西部的一座历史名山 。在《山海经》《水经注》《汉书·地理志》《华阳国志》《太平寰宇记》等古代地理志书中均有提及 。《汉书·地理志》:“(蜀郡)严道,邛崃山,邛水所出,东入青衣 。”《华阳国志》:“邛崃山,山上凝冰夏结,回曲九折,王阳去官之所 。”
因邛崃山上的九折坂回曲九折,险峻至极,这里也是历史典故“孝子回车,忠臣叱驭”发生地 。《汉书·王尊传》:“先是王阳为益州刺史,行部至邛崃九折坂,叹曰奉先人遗体,奈何数乘此险,后以病去 。及尊为刺史,至其坂,问吏曰‘此非王阳所畏道耶 。’吏对曰‘是 。’尊叱其驭曰‘驱之 。’王阳为孝子,王尊为忠臣 。”
险峻的九折坂和邛崃山在荥经何处呢?明清以来的志书,大概都依当时茶马古道的走向,认为大相岭是古邛崃山 。
2004年,随着在历史上了隐匿了上千年的何君尊楗阁石刻的发现,明晰了古南方丝绸之路的走向并非走大相岭,而是沿荥河西进翻越今荥经与泸定交界的野牛山(其最高峰为被称为亚洲最大360o观景平台的牛背山),进入泸定的兴隆镇(今沈村) 。野牛山即为古邛崃山,翻越其上要经过今天称为九把锁的地方,亦为古称九折坂的位置 。
牛背山
食铁兽之谜
确定了古邛崃山的确切位置,我们再来考证郭璞注《山海经》中载邛崃山所出的貊是不是大熊猫?
貊或被现在认为是大熊猫的动物古名,在史书记载中,往往都有进食铜铁的说法,被称为食铁兽 。食铁兽与现在大熊猫憨态可掬的形象,可谓大相径庭,因此被认为貊不是大熊猫的理由之一 。
古人关于貊食铁和诸多食铁兽的传说,最早出处应来自郭璞的记载 。考证郭璞记载的真伪,先来看古邛崃山有没有铜铁 。铜铁等矿不存于地表,而是深埋于地下,不经人力开采,活动于野外的动物是无法得到的 。因此,今天我们往往认为说大熊猫食铜铁,是古人为形容大熊猫是神兽夸张的说法 。
真是如此吗?宋《太平寰宇记》严道县词条中,有如下记述:“九折坂,即严道山,王阳回辔之所,与邓通所赐铜山相连,即邛崃山之西臂也 。山有兽名貊,似熊而斑,能食铜铁 。”
其实,古邛崃山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严道铜山的矿源地 。《史记》载:“汉文帝赐邓通蜀严道铜山,得自铸钱 。邓氏钱,布天下 。”汉文帝将一座铜山赐给宠臣邓通开矿铸币,留下富可敌国的成语典故 。至少是汉代以前,严道铜山都是古代最著名的铜山之一,在2500年前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管子·山权数》中,也曾记载商汤开采严道铜山之矿用于铸币 。
可见,从有人类文明开始,严道铜山就是重要的铜矿矿山并被开发利用,与之相连的古邛崃山,是严道铜山重要的矿源地 。从今天的矿产资源普查数据可以得知,古邛崃山即今荥经县野牛山脉,也是全县最大的铜矿、铁矿储藏地,被称为大矿山,矿产开采有数千年历史 。有矿产开采就有裸露在地表的矿石,在矿山及周围活动的动物才有机会去食用 。
那么,从食性来说,大熊猫会去吃铜铁吗?我们理解郭璞记载的邛崃山所出貊食铜铁,其实应是一种舔食,而不是成块地吞进去 。郭璞在他所注的另外一本被称为辞书鼻祖的《尔雅》里,是这样记载貘的:“似熊,小头,黑白驳,能舐食铜铁及竹骨 。”与他注的《山海经》相比,多了“舐”字,舐即舔的意思,而且加了食竹特征,更像大熊猫了 。
其实,很多动物都有舔食土壤、石块以获取微量元素的习性 。1980年12月18日,《光明日报》报道,卧龙自然保护区一只大熊猫将盛饲料的铁盆咬成碎块吞进肚子 。可见,食铁兽这一说法应是有事实依据的 。
据此,如果再进一步考证古邛崃山之貊不是马来貘,应该可以很清晰地确认,貊即今之大熊猫 。
马来貘现分布于东南亚的马来半岛、苏门答腊、泰国、柬埔寨和缅甸,虽然不能确认其在古代有没有在古邛崃山范围内分布,然查阅当地志书等,皆未见其有任何记载,亦未有化石等考古发掘 。从现在古邛崃山范围内尚分布数十只大熊猫来分析,大熊猫在这块区域生生不息,已生存数百万年,应更倾向于确认此处所出貊并非马来貘 。
薄太后的宠物
1975年6月上旬,在西汉薄太后墓南陵的从葬坑里,发现了一个完好的大熊猫颅骨 。从葬品分析,大熊猫很可能是薄太后的宠物 。这是迄今唯一的两处大熊猫与人类活动有关联的考古发现之一,从考古的角度,印证了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对皇家园林上林苑人工饲养貘(大熊猫)的记载 。
为什么少得可怜的大熊猫与人类活动有关联的考古发现,会出现在薄太后的墓葬里,而古人对大熊猫有确切栖息地的最早记载会出现在严道邛崃山?细细梳理里面的故事,便会觉得顺理成章了 。
古邛崃山是汉文帝赐给宠臣邓通严道铜山的矿源地,薄太后是汉文帝的母亲 。汉文帝在历史上以孝子著称,“二十四孝”里“汉文尝药”讲的就是他们母子的故事 。
《华阳国志·蜀志》载:“汉文帝时,以铁铜赐侍郎邓通,通假民卓王孙,岁取千匹;故王孙赀累巨万,邓通钱亦尽天下 。”卓王孙是卓文君的父亲,司马相如的岳父,蜀地冶铁大王,从《华阳国志》的记载可以看出,拥有严道铜山的邓通,借助冶炼专家卓王孙的技术,共同合作开发了当时的严道铜山 。
汉文帝、薄太后、邓通、司马相如基本上是同一时代的人物,历史记载与司马相如的文章及当代的考古发现,应该可以互相印证邛崃山所出貊即为大熊猫的历史事实 。
或许还要质疑:当时西安皇宫里的大熊猫为什么不应该来自离西安更近,现在还有大熊猫分布的秦岭片区呢?如果大熊猫像其他动物一样在历史上被人们广泛认识和记载,那这一疑问应是合理的 。
而我们看到,几乎完全隐没在古人视野里的大熊猫,这一可爱的动物甚至在中国几千年的绘画、雕刻、器物里都没能留下半点身影,那么,我们更应该相信当时出现在皇宫里的大熊猫是来自有清晰栖息地记载且合情合理的严道邛崃山 。
我们可以合理推定,自有人类文明以来,大熊猫一直处于隐者的状态,远离人类而生存,这或许也是大熊猫能在地球上生存几百万年成为活化石的生存智慧,因此在历史上鲜有记载 。
因汉文帝赐邓通严道铜山开矿铸币,使得人们有机会深入到人类农业耕作活动范围以外的大熊猫生活的深山密林,大熊猫作为珍奇物种被发现,并被擅长邀宠的邓通带到京城,圈养在皇家园林并成为太后的宠物 。或许是大熊猫这一物种太过珍贵,甚得太后喜爱,薄太后死后,将它作为陪葬品葬在墓里 。
因为第一次发现大熊猫是在开采铜铁矿的矿山邛崃山,观察到了大熊猫有舔食铜铁的习性,便将其如实记录下来,以致被后人著书广泛引用而传为神乎其神的食铁兽,让本在历史上若隐若现的大熊猫成为一种神奇异兽而存在 。
【大熊猫就是古代的食铁兽 为什么熊猫在古代叫食铁兽】【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 。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