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在房间里的大象 房间里有一只大象


一只在房间里的大象 房间里有一只大象

文章插图

一份两极化的民调
在美国有百日新政的说法 , 总统上台一百天基本能确定这位总统未来的执政基调 。
尤其是不同党派间的总统交替 , 必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
但拜登上台有其特殊性 , 这一点从一份最新的国际民调就能看出来 。


这是一份拜登的国际支持度调查 , 基本上颜色越蓝越支持 , 最蓝的表示“热烈欢迎” , 最红的表示“赶紧滚蛋” 。
中间白色的表示 , 不知道 , 不确定 。
(这次受调查里没有中国 , 也不知道为什么 , 不过中国人对于是支持特朗普还是拜登 , 观点非常“特殊” , 恐怕没有任何一间民调机构可以调查清楚)
但我们可以看到从美洲到非洲 , 再到欧洲和亚洲 , 大多数国家的人都是乐见拜登上台的 。
可其中有两个国家除外:一个是俄罗斯 , 一个是美国自己 。


俄罗斯是全世界最反对拜登上台的主要国家 , 对于拜登的反感度超过40% , 好感度不到20%
可见当年奥巴马执政时 , 奥巴马和拜登把毛子搞得够呛 , 都搞出心理阴影了 。
这回拜登再上台 , 用的人马也都是奥巴马那套班子 , 新闻发言人上台第一天 , 讲的第一句话居然口误成“总统奥巴马” 。


但是比俄罗斯人更反感拜登上台的 , 是美国人 。


美国的情况非常两极分化 , 其他国家“深蓝”和“深红”部分都不如“浅蓝”和“浅红”多 , 白色也很大 。
但美国是“深蓝”和“深红”占主导 , 浅蓝与浅红很少 , 白色就更少了 。
这说明美国内部民意 , 已经没有中立空间了 , 你要么热烈欢迎拜登 , 要么希望拜登赶紧滚蛋 , 就只剩这两个极端选项 , 而且这两个极端选项的支持人数 , 差不多 。
最反对拜登上台的是美国自己
最支持拜登上台的也是美国自己
这就是美国目前的最大问题 。


由此 , 拜登的百日维新 , 主要基调就是解决这个“极端对立 , 已没有中立空间的美国” 。
拜登上台后 , 一口气签署17项新政 , 大幅推翻特朗普遗政 。


其中大多数都是用来缓解美国内部对立的政策 , 比如:暂停学生偿还贷款、房东不准驱逐房客、推动种族平等、打击职场性认同歧视 , 以及行政部门的道德准则 。
这一些都是用来缓解内部尖锐矛盾的 。
另外还有一大块就是新防疫政策:比如强制戴口罩100天 , 成立全美统一的防疫协调小组 , 而不再是各自为政 , 还有重返世卫组织 。
种族和疫情 , 这两把大火 , 先要降下来 。
而在拜登新政的外交部分 , 世界各国的期待也是两极化的 。
欧洲和美国传统盟友 , 都热烈期待拜登的回归 。


欧盟主席冯德莱恩更说:“经过漫长的四年寒冬 , 欧洲终于在白宫有了一位朋友 。”
在很多欧洲政客眼中 , 特朗普的执政 , 犹如寒冬 , 而拜登的上台 , 预示着“朋友”回来了 。
针对中国
和欧盟热烈欢迎相比 , 中俄两国政府都选择冷处理 , 毕竟作为竞争对手 , 也没什么好欢迎的 。
在百日新政时期 , 拜登不会对中国有什么大动作 , 毕竟谁都知道攘外必先安内 , 自己家里都两把熊熊烈火了 , 哪还来精力管别人 。
在拜登政府内部 , 是有一个共识的 , 也就是内部经常谈起的针对“中国问题”的那句话:
The elephant in the room is what China’s response is
意思是:中国是房间里的大象 。
英文里有句俚语叫做“房间里的大象”(Elephant in the room) , 特指对于庞大事物的视而不见 。
“所有人都看见房间里有一只大象 , 但所有人都视而不见 。”
这种集体性的故意视而不见 , 就是现在拜登百日维新时期 , 对中国的态度 。
中美关系问题很大 , 但还没到处理的时候 。
而有一个不好的消息是 , 特朗普给拜登留下了太多的“遗产” 。
特朗普时期 , 每一次针对中国的贸易制裁或者其他任何制裁 , 都是拜登手上的一块筹码 。
未来当中美再坐上谈判桌时 , 拜登面前就摆着特朗普留下的各色筹码 。
民主党是非常善于操弄这些筹码的 , 这点和特朗普非常不一样 , 21世纪初中美之间最大的谈判筹码是“最惠国待遇” 。
最惠国待遇 , 可是个贸易大筹码 , 民主党人抓住这块大筹码 , 上演了一出美国内部激烈争论要不要给于中国最惠国待遇的戏码 。


中美在经过多方谈判 , 克林顿政府最终“扛着巨大国内压力” , 延长给于中国的最惠国待遇 。
所谓“克林顿扛着巨大压力” , 无非是美国内部演给中国人看的一出戏而已 。
美国内部建制派的利益是统一的 , 和中国贸易 , 建制派背后所站的资本企业 , 哪一个不是赚的盆满钵满?
之所以表现出内部吵得很激烈 , 无非是要抬高价码 , 演给中国人看的一出戏 。
吵得越激烈 , 价码就能抬的越高 , 这是美国一贯的对外谈判手段 。
所以在未来 , 当中美再谈判 , 商讨取消特朗普时代的关税制裁时 , 民主党人一定会再来演一次 。
一定有激烈的反对声音 , 反对拜登取消对中制裁 , 而拜登也会摆出副很痛苦很为难的样子 , 与中国展开谈判 。
最终达成抬高价码的目的 , 更何况特朗普给拜登留下的“制裁筹码” , 还是非常多的 。
但是美国能演戏 , 中国就不能演吗?
过去在克林顿时代 , 中国国力远不如美国 , 议价能力很低 , 但如今今非昔比 , 中美之间的距离拉近 , 中美距离拉的越近 , 中国议价能力就越强 。
中国也完全可以演一出 , 国内激烈争吵 , 反对美国漫天要价的戏码
如此中方代表在谈判桌上 , 会更容易还价 。
未来 , 如果哪一段时间反美气氛突然热烈了 , 那可能不是中美要断交了 , 而是中美要谈判了 。
反美 , 也要反的有艺术 , 有国家利益 。
中美是最特殊的“竞争伙伴” , 竞争伙伴 , 看似矛盾的两个词 , 但却是中美关系最真实的写照 。
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 , 拜登一定比特朗普 , 更明白“竞争伙伴”的含义 。
毕竟 , 拜登是一个在华盛顿摸爬滚打了47年的老政客 , 中国利益和美国利益的背后都是些什么 , 他比特朗普清楚一百倍 。


针对欧洲
过去四年是欧盟与美国的寒冬 , 欧盟主席在拜登上台第一天大舒口气 , 感慨“经过四年的寒冬 , 我们在白宫终于有了朋友 。”
但是欧盟与美国的大西洋盟友关系 , 已不像四年前那般纯粹 。
特朗普让欧盟认识到 , 美国并不可靠 , 只有把主权抓到自己手里 , 才是最可靠的 。
这也是为什么在拜登上台前 , 中欧赶紧完成《投资协定》的谈判 。
这是欧盟想要掌握自己主权的体现 。


拜登找来了“布林肯”担任国务卿 , 布林肯是欧洲通 , 父母离异后跟着母亲和继父在巴黎生活长大 , 他在欧洲生活了十几年 , 会说法语和德语 , 他的犹太人继父是大屠杀幸存者 , 家族与欧洲政坛关系甚密 。
拜登让布林肯去面对欧洲 , 意思很明白:拉住这个已经变心的盟友 。
那么布林肯拉的住吗?
欧盟变心 , 不一定是要靠向中国 , 而是要更做自己 。
二战后美国始终是在背后牢牢抓着欧洲的黑手 , 但特朗普给了欧洲重新“做自己的机会” 。
德国是《中欧投资协定》的发起者 , 主持者 , 也是最大受益者 , 说德国亲中倒未必 , 但德国在中国有最大利益是真的 。
而法国一直的政治主张是重回“主权欧洲时代” , 戴高乐主义被马克龙发扬光大 , 法国强调 , 欧盟需要独立于美国做出决策和交易 。
欧盟主要两大国 , 德法两国是这态度 , 可见布林肯的工作不容易做 , 另外意大利和西班牙长期都不是和中国交恶的国家 。
中意、中西关系 , 一直不错 , 一些一带一路的重要项目 , 都在这两个国家展开 。
在欧盟内部 , 过去最亲美的搅屎棍是英国 , 英国脱欧后 , 欧盟反而容易办事了 , 如今在欧盟内部 , 最反中的国家是波兰 。
波兰是《中欧投资协定》的最大怀疑者 , 同时也是最支持美国的欧盟成员 。
中欧协定完成时 , 波兰还曾放话说“未经美国同意 , 波兰会反对 。”
可见波兰对美国的忠心 。


其实客观的讲 , 拜登要改善美欧关系是非常容易的 , 大家坐在一起再重新嘻嘻哈哈很容易 。
拜登难的 , 是怎么拉拢欧盟 , 一起对付中国 。
“拉拢欧盟”和“一起对付中国” , 是两件事 , 需要分开看待 。
美国在欧盟的贸易阻挠实际已经失败 , 未来美国必定拿出另一项策略 , 那就是操作人权议题 。
拜登政府会以人权为切入口 , 在香港新疆等问题上鼓动欧洲议会里的左翼议员们 , 对中国投下反对票 , 阻挠中欧间的进一步合作 。
这是美国最常用的一招 , 防住这招是中欧关系行稳致远的关键 。
针对俄罗斯


俄罗斯人有多烦拜登 , 之前那份民调已一目了然 , 毕竟奥巴马和拜登掌权时期 , 曾狠狠扇了俄罗斯一嘴巴 。
奥巴马和拜登一起煽动乌克兰革命 , 推翻乌克兰政府 , 紧跟着克里米亚危机爆发 。
战争爆发后 , 俄罗斯看起来是收回了克里米亚这一片“领土” , 但在国际上受到前所未有的强烈制裁 , 让俄罗斯经济遭到重创 。
直到特朗普上台后俄罗斯才喘了口气 。
所以你说俄罗斯人能不烦拜登吗?拜登的团队大部分还是奥巴马时代的原班人马


包括会说流利俄语的前北约大使 , 卢兰


和安德莉亚.泰勒(Andrea Kendall-Taylor) , 这都是对俄罗斯的狠角色 。
拜登任命她们去对付俄罗斯 , 显然来者不善 。


一份两极分化的民调 , 一场无暇顾及的政策 , 拜登政府的成败关键在于他这“百日新政”的起头 。
如果“百日新政”毫无效果 , 那后面的所有计划就都别谈了 。
特朗普时期 , 办公桌旁边挂的是美国民粹祖师爷 , 绰号“印第安屠夫”的安德鲁.杰克逊总统 。
拜登上台后 , 改挂上了富兰克林 。
富兰克林最伟大之处在于 , 长期不懈的倡导殖民地团结 , 他是美国团结精神的重要代表人物 。
从“杰克逊”到“富兰克林” , 转变的不仅仅是一幅画 , 更是美国政府整体风貌的改变 。
美国能不能回到从前?静观这条代表极端对立的红蓝双线能不能变浅吧 。
【一只在房间里的大象 房间里有一只大象】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