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含义 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意思( 二 )

借《道德经》向人们传递一种正能量,就是希望大家都能放下机心,回归上古时期,人心的善良和淳朴 。李耳认为只有人们回到了淳朴善良的心态,社会秩序才能稳定和向前发展 。
二,“甘”、“美”、“安”、“乐”,指出人们如何过上美好的生活 。
文中提到的,“甘”、“美”、“安”、“乐”,李耳对人民生活变得美好向往,我们要领悟“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是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这种状态并非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反而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追求,但这种追求处于是心态祥和的状态下,《道德经》指出,人只有在心态淳朴祥和时,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甘”、“美”、“安”、“乐” 。
汉朝的初期,刘邦到汉景帝推崇黄老治术,实践证明这个作法,确实能给与百姓更多的幸福感,同时汉朝初年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方法,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准,因此汉朝60年的文景之治,至今还被称为是历史上的黄金时期 。
三,老死不相往来藏着的智慧
李耳在《道德经》里提出了令人感觉矛盾的,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做是这一章节的总结 。
很多人会误会,认为这句话是让人们完全相互隔绝开来,不进行任何的来往后沟通,各家自扫门前雪,这样相互之间就不会产生冲突,达到一种祥和的状态 。
其实这个解释只是对了一半,其实在农村或者山区待过,体会过乡村生活的人们,都体验过这种情况,因为乡村之间,因为田地山林的关系,村与村,户与户之间都会有一定距离,但是这个距离却并不遥远,
相互之间可以听到声响,但真要来往,却必须专程拜访才能见面,特别是一些地广人少的乡村和山区,这种情况更为明显 。但即便相互之间相隔一段距离,邻里之间依然会有来往 。
那么是不是证明这句话说错了?
其实不是,我们结合上下文看,鸡犬之声既然都能相互听到,人们之间怎么可能没有交往和沟通呢?其实这是在呼应前文中的,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同时强调的是,百姓之间各自过好各自的日子,正符合安其居,乐其俗的意思,李耳通过这句话,强调人们回到了结绳记事的淳朴心态,在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情况下,不羡慕,不攀比,相互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思想上和生活上互不干涉 。
这种情况下,百姓之间,国与国,君与君,臣与臣,各自安于现状,同时满足自己的生活状态,相互之间没有过多的争端和诉求,人们不过分的贪恋物质和财富,自然会相安无事 。
综上所述,“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李耳在编撰《道德经》时,采用了反向思维方法,以举例的方法,借寓人们回到原始部落那样人心淳朴的社会状态,来倡导和平 。
这一章节作为《道德经》是最末的两章,因此李耳做了一个总结,他通过本章描绘出一个理想的社会状态,
李耳本章提出的不使用武器,不使用先进的舟船和便捷的车辆,人们要抛弃掉急功近利思维,克制自己心中对欲望无尽追求,回归到心平气和的状态 。
这样一来,人们就能享受生活的快乐,才能感受食物的甘甜,服饰的美丽,家居的舒适,乡里风俗的乐趣 。而这种状态他明白是当时社会不能完成,但却又是一代又一代后人所孜孜追求 。
李耳为何会描绘出这样的一个理想的生活状态呢?
原来在他所处的时代,正是纷乱不已,此时人们的心思和以前完全不同,欲望不断增大,但是贪心却给自身带来了痛苦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