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行动和自我的关系是什么 人生与行动的关系


这个行动和自我的关系是什么 人生与行动的关系

文章插图
大家好 , 欢迎加入今天的空唠唠 。
今天 , 我们一起来品味这么两句话——心随境转 和 境随心转 , 它们各自意味着什么?其中没有明说却真正重要的是什么?
内容如下——





问:Cico , 当你听到这两句话的时候 , 你的感知是什么?
C:这两句话描述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状态 。
「心随境转」意味着这颗心非常的被动 , 整个内心的活动完全依赖于外境 。境变化了 , 内心的活动也变化了 。
而这样一个外境又是各种各样的人的交互 , 各种各样自我的活动 , 所以这个外境非常的不稳定 。若心随境转 , 这样的内心必然也是波涛汹涌 。


问:这个境和心之间的交互 , 究其根本 , 是这个境对于人整个神经系统的一个刺激 , 是吗?
C:没错 。
整个内心的活动完全基于这些反应 , 意味着内心没有觉察 , 没有意识到这些都是内心对外界的反应 。
所以这个心非常的困惑 , 非常的无助 , 总是波涛汹涌 。
这个心非常的忙乱 , 不知所措 , 总在寻求各种各样的方法 , 希望能够让这颗心不那么波涛汹涌 。
但问题在于 , 为何这颗心如此的被动?为何这个心没有觉察?没有意识到整个内心的活动完全基于这些反应?基于各种各样的思维套路、回路、模式?
所以 , 你看 , 「心随境转」是大部分人的生活方式 , 深陷其中 , 难以自拔 。


?


问:那另外一种「境随心转」意味着什么呢?
C:意味着这样一个心极其的鲜活 , 极其的主动 。
在这一刻 , 在每一刻 , 果断的行动 , 那就是打破任何想法的连续性 , 清空意识 , 清空想法 。
这意味着这颗心在全然的觉察 , 观察整个想法的移动 , 理解自己 , 理解自性 。这颗内心变得极其的敏锐 , 极其的清晰 。
当这颗心在每一刻果断的行动 , 在打破想法的连续性的时候 , 那这种心随境转的模式也就被打破了 。


?


问:你刚才提到了一个关键词 , 就是行动 。你看 , 无论是心随境转还是境随心转 , 这里面都没有提到这个行动 。
但是你刚才提到 , 哎 , 这里有一个关键的环节是行动 , 这是在字里行间隐含的一层意思 , 是吗?
那如果说 , 我就在这发心、畅想 , 如果不去幻化成行动 , 这个境也很难发生改变 , 是吧?
C:若只在这发心 , 没有行动 , 没有改变任何的状态 。
行动来自于这一刻内心看清想法的构架 , 看清整个自我的构架 , 果断否定 , 果断放下 , 果断清空 。


问:这里清空和放下的还有很多假象 , 对吧?
C:围绕着自我 , 那是有无数的假象、幻象 。
问:当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 , 有的时候可能周围的环境并不是那么的有利 , 机缘并不是那么的具备 , 很多人看到这样的境可能就会心灰意冷 。但是首先 , 一切都是在变化 。
C:眼前看到这一切 , 有它的位置 , 视觉、听觉 , 整个感官在这一刻接受的信息 , 有它的位置 。
但一旦被这些信息所主导 , 意味着内心无法全然的感受 , 无法全然的关注 。


问:而且一切都是在变化的 , 其实这个所谓的境 , 无非是周围环境当中各种人与人之间的交互 , 包括对外界环境的作用 , 共同呈现出来的这么一个结果 。
C:但这个境 , 通过行动也是可以改变的 。
与其任凭各种自我活动的无序运转 , 让这个境无序的变换 , 不如内心此刻、即刻行动 , 清空、放下 , 让内心跟这一切脱节 , 这意味着内心不再基于反应 , 而是看到反应 , 看清反应 , 不被反应带跑 。
这样 , 无论外界环境怎么变化 , 内心依然镇静自若 。


?


问:那你看 , 说到这个境随心转 , 是不是还有另外一种情况?
有的时候 , 自我出于非常想要的那种动机 , 就是我想要实现这个 , 想要实现那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各种行动 。
如果一个自我这样活跃着 , 那ta可能把这句话「境随心转」 , 理解成了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 去得到自我想要的东西、目标 , 这怎么区分呢?
C:若这个自我得到了ta想得到的东西 , 那这句话卯上了 , 那这句话就变成自我欺骗的一部分;
但若自我没有得到ta想得的东西 , 那这句话就在这个自我这里 , 变得毫无意义 。
所以如何区别很简单 , 若内心没有走出字面意思 , 没有理解到行动 , 而只是从「境随心转」这四个字的字面意思来理解 , 那这个就是走偏了 , 这个就是被自我利用了 。


?


问:说到这里 , 这个自我和行动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
C:自我的“行动“加引号 , 来自于各种各样的画面 , 想要成为 , 想要实现 , 想要变成 , 各种的动机 , 各种的目标 , 各种所谓的梦想、理想……都是想要去实现一个画面 , 想要去改变这一刻 , 让这一刻变成那个画面 。
这样一个过程迸发出极其冲突但也很强大的能量 , 这些能量所驱使的“行动“并不是真正的行动 , 其实就是一种反应 。
问:这样的行动 , 有的时候也有一定的破坏性 。
C:一定有破坏性 。
你看 , 这种能量非常的冲突 , 在这种模式下的行动 , 内心总是惊慌失措 , 波涛汹涌 , 各种的竞争、嫉妒、攀比 , 各种的内心动作 , 特别特别多 。
这种模式下的行动 , 非常难以维持 , 因为人的心随境转 , 意味着画面在变 , 这些所谓的动机也在变 , 这些目标也在变 , 所以经常出现“三天打渔 , 两天晒网“这样的问题 。
【这个行动和自我的关系是什么 人生与行动的关系】而且整个内心非常的挣扎 , 因为大脑想要去实现那个画面 , 但整个神经系统并没有感到这样做的紧迫性 , 所以会有大量的拖延出现 。
所以你看 , 放眼望去 , 这个自我的活动非常的纠结 , 总想去找动力 , 各种的动力不够 , 各种的想要实现 , 但整个内心丝毫感觉不到任何的紧迫感 。
所以你看 , 这种行动背后都是各种的挣扎 , 这并非是行动 。


真正的行动一定不是基于一个画面的反应——我要实现什么画面 , 我要变成怎样——而是在此刻看清 。
行动本身是一个毫无选择的结果 , 看清即行动 , 没有什么选择 , 也没有什么想要不想要 , 因为这种行动来自于内心看清所带来的紧迫性 。
没有冲突 , 也正是这种行动 , 它才非常的持久 , 因为没有被画面所劫持 , 没有来自于一个画面的推动 。
所以 , 也正是这种行动 , 真正的行动才会持续的进行下去 , 境才会发生变化 , 才会出现真正的「境随心转」 。


问:嗯 , 看清即行动 , 看清当下的这个境 , 当下需要做什么就去做什么 , 没有二话 , 没有多余的想法 。
C:还是回到刚才的问题 , 如何区分自我视角的行动 , 很简单——
境随心转 , 这颗心一定是一个平静的心、快乐的心 。
那自我可以问问自己 , 你快乐吗?你平静吗?一切自然揭晓 。


问:好 , 那这就是本期的空唠唠 。关于心随境转还是境随心转 , 以及这里面隐含的、没有道出的两个关键的方面——行动、自我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
好 , 那咱们下次再会 。
C:咱们下次再会 。






Cico , 曼谛悟思创始人 , 用中英文传播禅/正念/冥想的本质内容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