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直在吃的海带其实不是植物 海带不是植物,为什么


我们一直在吃的海带其实不是植物 海带不是植物,为什么

文章插图
海带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食材,凉拌亦或煲汤都很美味 。大多数人都认为,海带是一种水生植物,不仅看起来像植物,吃起来也像是素菜,然而真是如此吗?这首先要从生物分类说起 。
我们现代的生物分类法源于林奈的系统,分为域、界、门、纲、目、科、属、种8个层级 。是根据物种生理特征、形态结构的相似程度划分的 。
而我们通常所说的一个物种是属于动物,还是植物,这是“界”所在的这个层次 。
在20世纪以前,生物学界以生物能否运动为标准,通常把所有生物,简单粗暴地只分为两界:动物界和植物界 。此外,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也被发现为植物区别于动物的一个特征 。
海带是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多细胞生物,自身也是不能运动的,所以在那个时候,海带自然被划到了植物界里头 。不过,后来发现这种动植物的“二分法”,使蘑菇、木耳等无光合作用的真菌类无处安放,于是将这类生物独立出来,增加了真菌界 。而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也不断发现问题,调整改进这个分类系统 。
这种生物的分类法,是人们为了自己方便,根据人为意愿,将自然界的生物按照一定规律来归类的 。也就是说,现在的生物其实大多数都是属于“人为分类体系” 。
可是,我们现在知道,自然界的生物并不是这样演化的 。自然界的生物有着它自己的分类——自然分类法,这就要追溯到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从进化论的确立,人们逐渐认识到现存的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远古时期的生物经过数十亿年的进化而逐渐形成的,所有物种都具有共同祖先,各个生物物种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亲缘关系 。所以,自然分类法应该反映这种亲缘关系,反映物种发展演化的脉络 。想法很明确,但实际做起来却是比较难的 。
直到最近几十年,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与发展,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进行DNA、RNA的测序与序列比对,才能比较准确地复原物种之间的演化关系 。
所以,要比较科学地判断物种属于哪个分类,就需要追本溯源,找到其共同的祖先,也就是从自然的分类入手 。
最早期地球上的生命,首先出现了古菌域和细菌域两个种群 。
细菌域中,蓝细菌,也就是蓝藻,是最早的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并且释放氧气的生物 。
古菌域中,逐渐演化出了具有细胞核的真核生物 。而真核生物又分化出了一个非常重要支系——多貌生物 。
大约在15亿年前,多貌生物其中一支的祖先偶然吞下了一个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蓝菌,但并没有将它分解消化掉,而是让它在体内存活了下来,形成了稳定的内共生关系,蓝菌通过光合作用为真核细胞提供养分,真核细胞为蓝菌提供安全的生活场所 。久而久之这样下去,被吞下去的蓝菌成为了叶绿体 。
【我们一直在吃的海带其实不是植物 海带不是植物,为什么】

二者合体后,这整个共生体变成了最早期的植物 。由此诞生了红藻、灰藻、绿色植物、隐藻等类群 。所以,也只有在这个共同祖先的支系下的所有物种,才能称为植物 。
还有一些奇葩,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却不是植物的生物,又是怎么演化来的呢?
多貌生物的另一个分支——茸囊生物,它们也吞噬生物,但它们吞噬的是体内已经具有叶绿体的隐藻,这样子它们体内也就有了叶绿体(连环吞噬,多次内共生关系),也就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 。
接着茸囊生物又发展出了囊泡虫和茸鞭生物两个类群 。
我们熟悉的草履虫,就属于囊泡虫中,放弃了光合作用的一个支系 。
而海带则属于茸鞭生物中,保留了光合作用的黄色藻类,具体是属于褐藻的一种 。
说了这么多,都化成下图,瞄一眼就能对相关的演化及亲缘关系,有更清晰的认识 。
虽然海带与植物有一些相似性,但生物学家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发现海带的祖先很早就和植物分开演化了 。海带的祖先吞噬了能光合作用的细菌,这些细菌在海带体内共生,形成了海带的叶绿体,可以简单理解为海带的体内住着一个退化的植物 。
从演化树上,可以清晰看出,海带与草履虫的亲缘关系,比它和植物之间的关系还要近很多 。从演化关系上,海带显然是不属于植物的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