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锡祺:陈独秀之前的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二 )


日本京都大学
夏锡其于1911年被清朝学部遴选出任京师督学堂监督(校长)并兼北京高等师范学堂教员,京师督学堂创建于1906年,是专门培养小学教员的一所师范学堂,当时的师范学堂是免收学费和膳食费的,而学生所需的书籍、纸张、文具、制服等也均由学堂提供,由于京师督学堂是由清朝学部官办的,教育经费充足且学校设施完备,而教员也大都由留洋学人担任 。
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京师督学堂改称为北京师范学校,夏锡祺继续担任校长,该校是教育系统一所模范师范学校,学校不但校风好,而且考试制度严格,是许多平民子弟优先报考的学校,著名作家老舍就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曾于1913年秋考取了北京师范学校,成为夏锡祺的弟子 。
夏锡祺在北京师范学校担任校长期间,曾编辑了《师范新哲学》(第一册)教科书,并于1914年6月由中国图书公司出版发行,每册定价大洋叁角,全书分三章10节,主要论述哲学之定义、哲学之渊源和哲学研究之方法及思索之态度,该书由蒋维乔和胡君復负责校订,二人都是上海商务印书馆的资深编辑,其中蒋维乔还是蔡元培出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聘用的第一人,担任教育部秘书长,当时教育部最初成立时,只有蔡元培、蒋维乔和会计共3人 。
《师范新哲学》
1914年1月4日,时任北京大学预科学长及工科学长胡仁源,接替何燏时继任北京大学校长,胡仁源上任后不久,即遴选夏锡祺为文科学长人选,并呈文北洋政府教育部审批,当年8月19日教育总长汤化龙即签署委任状,任命夏锡祺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
文科学长相当现代大学中的文学院院长,当时北京大学文科设有中国哲学门、中国文学门、中国历史门和英文门,其中“门”后来被改称为“系”,北京大学在校长之下实行学长制,始于严复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北京大学第一任文科学长是姚永概 。
姚永概是安徽桐城人,曾任安徽高等学堂总教习、安徽师范学堂监督(校长),京师大学堂是于1912年5月更名为北京大学的,由严复出任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严复曾任安徽师范学堂监督,其继任者就是姚永概,严复执掌北京大学之后,即聘请姚永概出任文科学长,聘请其好友夏曾佑之子夏元瑮出任理科学长 。
姚永概
在严复执掌北京大学时,由于文科学长姚永概是桐城派骨干力量,因此北大文科多为桐城派文人,同在京城的马其昶、林纾更是推崇桐城派的领军人物,因而桐城派在晚清文坛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何燏时接替严复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后,由于他是浙江诸暨人,因此又延揽聘请了马裕藻、沈尹默、沈兼士,钱玄同等浙江籍教授,为北京大学文科注入了新的力量 。
胡仁源与夏锡祺都是浙江人,由于胡仁源是工科出身,因此在北大文科领域,文科学长夏锡祺具有更多的话语权,曾先后延聘了辜鸿铭、黄侃、朱希祖、马叙伦等人入主北大文科,由于黄侃等人都曾师从国学大师章太炎,以注重考据训诂并以治学严谨著称,因此与桐城派分庭抗礼,彼此展开了激烈的学术之争,并由此作为新的学术势力在北京大学崛起 。
胡仁源
1916年12月6日,胡仁源辞去北京大学校长,而在胡仁源辞职之前,他已经接到文科学长夏锡祺的辞呈:“锡祺拟于日内归省,加有他事相累,一时不克来校,恳请代为转呈,准予辞去文科学长职务 。”这是夏锡祺请胡仁源校长代为向教育部呈递辞职函 。
1916年12月26日,蔡元培被北洋政府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在任命状上签章的是时任大总统黎元洪、国务总理段祺瑞和教育总长范源濂,而蔡元培之所以被遴选为北京大学校长,完全是范源濂力荐的结果,他与蔡元培是老相识,蔡元培在南京任教育总长时,范源濂是教育次长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