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以华|薛宝钗是德才兼备的青春靓女( 二 )


“奴婢们,也是人”,薛宝钗友善仆人 。薛宝钗听从妈妈安排,客居荣国府犁香院 。自入住犁香院以后,她从不摆千金大小姐的架子,性格大度随和,与人为善,广交朋友 。薛宝钗人缘好,亲和力强,结交了许许多多朋友 。她的朋友圈中既有贾迎春和林黛玉等贵族佳丽,也有府内最低层的服务人员 。薛宝钗这种没有等级观念意识实属难能可贵,与先前来到荣国府的林黛玉形成了鲜明对比 。林黛玉骄傲自大,看不起比自己的地位低的人,终致门前冷落鞍马稀,朋友是屈指可数 。“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 。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 。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 。”(第五回)
“穿衣裳,旧如新”,薛宝钗崇尚简朴 。提倡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薛宝钗是节俭楷模 。薛宝钗出生于非常优渥的家庭,其父是国朝的大皇商 。薛宝钗身为皇商之女,不爱穿华丽衣服,不涂脂抹粉,可着装整洁得体,仍流露“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的自然之美 。薛宝钗使用半新不旧的生活用品 。薛宝钗身体不适,表弟贾宝玉亲往犁香院探视 。贾宝玉走进薛宝钗闺房,发现她使用的生活用品全是半新不旧的,这大大出乎贾宝玉意料,同时留下极其美好的印象 。“宝玉听说,忙下了炕来至里间门前,只见吊着半旧的红紬软帘 。宝玉掀帘一迈步进去,先就看见薛宝钗坐在炕上作针线,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纂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 。”(第八回)薛宝钗厌恶衣服熏香 。一些纨袴子弟为了追求时尚,常把衣服熏得香气扑鼻 。贾宝玉正与薛宝钗亲切交谈,忽闻到一种异香 。他猜测薛宝钗的衣服熏过香 。薛宝钗直言不讳地回答,自己最讨厌穿熏香的衣服 。“宝玉与宝钗相近,只闻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竟不知从何而来的 。遂问:‘姐姐得是什么香?我从未闻过这味儿 。’宝钗笑道:‘我最怕熏香,好好的衣服,熏的烟燎火气的 。’”(第八回)薛宝钗的居室过于简朴 。薛宝钗随同大家一起搬进大观园,其居室未进行豪华装修,也没有摆放贵重的器皿 。皇商之女的居所如此淡素,毫无喜庆氛围,贾母见状不可思议,甚至为之叹息 。“(贾母)乃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一个土定瓶供者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 。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 。”(第四十回)
“凡笑语,莫高声”,薛宝钗谨口慎言 。蓝鼎元在《女学》中指出:“妇言不贵多,而贵当”,明确要求女性不宜多讲话,倘若开口说话,必须使用恰如其分的言辞,做到少而准,绝不允许胡说八道 。故此,“妇言”最能体现一位女性的智慧及其知识修养 。薛宝钗宁可多走一步路,不愿多说一句话,所以人们未见过谈天论地 。薛宝钗是“罕言寡语”之人 。“罕言寡语”指一个人极少说话,淑女大都属于这种类型 。贾宝玉探望病中的薛宝钗,不仅一睹芳容,还发现她不爱讲话,“……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第八回)薛宝钗不轻易发表意见 。薛宝钗说话不似林黛玉那样尖酸刻薄,也不似史湘云那样说话经常得罪人,对与己无关的事向来不表态 。薛宝钗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王熙凤充分掌握她这一特性,亲口对平儿说过:“宝丫头虽好,却打定主意,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 。”(第五十五回)薛宝钗又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的高手 。即使把事物都一眼看穿了,她仍是装聋作哑,一言不发 。薛宝钗发现一位唱戏的小旦长得极像林黛玉,王熙凤也有同感 。当王熙凤提问该小旦像谁时,薛宝钗只笑不语 。“凤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 。’宝钗心内也已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 。”(第二十二回)元春从宫中送来一个灯谜,薛宝钗一看就知道谜底 。可她故作竭力思考的样子,就是不肯说出来 。“宝钗听了,近前一看,是一首七言绝句,并无甚新奇,口中少不得称赞,只说难猜,其实一见便猜着了 。”(第二十二回)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