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并不是阴历 不是阳历农历

【农历并不是阴历 不是阳历农历】

农历并不是阴历 不是阳历农历

文章插图


许多人都把我国的传统历法“农历”说成“阴历” ,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阴历”指的是月亮的圆缺周期为一个月 , 大月30天 , 小月29天 , 一年12个月 , 354天左右 。“阴历”又叫“太阴历” , 伊斯兰教教历 , 或者说回历 , 就是这种历法 。而“阳历”是指地球绕太阳一周而制定的历法 , 一回归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 , 一年365天 , 每四年多出来差不多一天 , 因此每四年置一个闰月 , 在2月多一天 。“阳历”又叫“太阳历” , 基督教教历 , 也就是我们说的公历 , 就是这种历法 。而我们的“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 , 太阳和月亮都兼顾到 。除了农历 , 像藏历、羌历、傣历等 , 都属于阴阳历 。


农历兼顾了月亮绕地球一周和地球绕太阳一周 , 兼顾农业和海事活动 , 农业以一年四季为主导 , 一年四季正好地球绕太阳一周 。而海洋的潮汐现象是以月相变化主导的作用 , 对海事活动影响很大 。农历一个月叫一个朔望月 , 朔即没有月亮的一天 , 望即月亮最圆的一天 。以每个朔望月的朔日为初一 , 十五一般是望日前后 , 因此有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的说法 。而日食都发生在朔日 , 月食都发生在望日 。一个朔望月是30天或29天 , 一年12个月 , 354天 。每19年置七个闰月 , 这样一年平均下来正好365天或者364天 。你看你自己的农历生日 , 每隔19年跟公历对照一下 , 是相同的 , 差也就差个一两天 。


中国的农历又与天干地支对应 , 有干支纪年、干支纪月、干支纪日和干支纪时 。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 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互相重合 , 以六十为一周 , 周而复始 , 循环使用 , 如明年就是壬寅年 。


北斗七星的斗柄一年旋转一圈 , 分为十二个刻度 , 与十二地支对应 , 即建子、建丑、建寅、建卯、建辰、建巳、建午、建未、建申、建酉、建戌、建亥 。我们都知道有二十四节气 , 而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这十二个节气又叫中气 。每个月一一对应一中气 , 如雨水对应正月 , 又对应建寅  , 正月即建寅月 , 而没有中气的月份置闰月 , 这样每隔十九年有七个月没有中气 , 即十九年七闰 。但是以建寅月为正月 , 是从汉武帝时才开始的 。夏朝以建寅月为正月 , 商朝以建建丑月为正月 , 周朝以建子月为正月 , 秦朝以建亥月为正月 , 正即改正 , 每到改朝换代 , 一年中的首月就要变化一次 。从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颁行太初历开始 , 除了武周时以建子月为正月外 , 就一直以建寅月为正月 。汉武帝时期颁行的太初历是当时比较完备的历法 , 后世只不过是不断的改进而已 , 如今我们使用的农历是中华民国十八年(1929年)颁行的 。


农历是中华民族先民智慧的结晶 , 体现了阴阳和谐、遵循自然、天人合一、动态平衡、实用主义 , 是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完美体现 。我们应该永远的传承下去 , 有时候丢弃了不知道是美好的东西 , 后悔都来不及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