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苡仁的功效薏米的形态特征


薏苡仁的功效薏米的形态特征

文章插图
一、薏米的形态特征相关
薏米是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种仁 。薏苡属多年生植物,茎直立,叶披针形,它的子实卵形,白色或灰白色 。薏米的营养价值很高,被誉为“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在欧洲,它被称为“生命健康之友” 。薏米大多种于山地,武夷山地区就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 。古*把薏米看做自然之珍品,用来祭祀,现*把薏米视为营养丰富的盛夏消暑佳品,既可食用,又可药用 。
一年生草本 。秆高1-1.5米,具6-10节,多分枝 。叶片宽大开展,无毛 。总状花序腋生,雄花序位于雌花序上部,具5-6对雄小穗 。雌小穗位于花序下部,为甲壳质的总苞所包;总苞椭圆形,先端成颈状之喙,并具一斜口,基部短收缩,长8-12毫米,宽4-7毫米,有纵长直条纹,质地较薄,揉搓和手指按压可破,暗褐色或浅棕色 。颖果大,长圆形,长5-8毫米,宽4-6毫米,厚3-4毫米,腹面具宽沟,基部有棕色种脐,质地粉性坚实,白色或黄白色 。雄小穗长约9毫米,宽约5毫米;雄蕊3枚,花药长3-4毫米 。染色体2n=20(Linetal.,1985;WangZ.X.etal.1984) 。花果期7-12月 。
我国东南部常见栽培或逸生,产于辽宁、河北、河南、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区;生于温暖潮湿的十边地和山谷溪沟,海拔2000米以下较普遍 。分布于亚洲热带、亚热带,印度、锡金、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爪哇、菲律宾 。模式标本采自中国 。
颖果又称苡仁,味甘淡微甜,营养丰富,含碳水化合物52%-80%,蛋白质13%-17%,脂肪4%-7%,油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中亚麻油酸占34%,并有特殊的薏仁酯;磨粉面食,为价值很高的保健食品 。米仁入药有健脾、利尿、清热、镇咳之效 。叶与根均作药用 。秆叶为家畜的优良饲料 。
二、薏苡仁的中药属性相关
1、入药部位
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种仁 。秋季果实成热后,割取全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外壳及黄褐色外皮,去净杂质,收集种仁,晒干 。
2、性味归经
【性味】甘淡,凉 。
①《本经》:"味甘,微寒 。"
②《别录》:"无毒 。"
③《食疗本草》:"性平 。"
④《本草正》:"味甘淡,气微凉 。"
【归经】入脾、肺、肾经 。
①《纲目》:"阳明 。"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肝、胃、大肠 。"
③《本草新编》:"入脾、肾二经 。"
3、用法用量
【薏苡仁的功效薏米的形态特征】内服:煎汤,10-30g;或入丸、散,浸酒,煮粥,作羹 。
4、禁/宜人群
本品力缓,宜多服久服 。脾虚无湿,大便燥结及孕妇慎服 。
5、炮制方法
炒薏苡仁:取拣净的薏苡仁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即可 。(每薏苡仁100斤,用麸皮10斤);
《雷公炮炙论》:凡使薏苡仁一两,以糯米,取使 。若更以盐汤煮过,别是一般修制,亦得 。
三、薏苡仁的吃法及使用方法相关
 薏米吃法
薏米莲子百合粥,是用薏米、去心莲子、百合、粳米等炖成的,先将薏米、莲子、百合煮烂,再与粳米一起煮成粥,然后用适量的蜂蜜调味即可,用薏米、白果一起煮汤,再用适量冰糖调味,就可以做成薏米白果汤 。
现*都吃得细吃得精,但这并不意味着吃得健康 。研究发现,“细”、“粗”都要吃一点,这样才是最有营养的吃法 。
使用方法
[胃癌,宫颈癌]
薏米仁15-30克,野菱(带壳切开)60-90克,共煎浓汁,一日2次分服 。连服1个月为一疗程,据称有抑制癌细胞发展之效 。
[青年性扁平疣,寻常性赘疣]
生薏米仁30克,水煎,一日2次分服,10天为一疗程 。(凡薏米仁剂量为30~60克的方最好选用薏米,川谷的疗效较差 。)
[沙石淋,热淋,小便痛(包括膀胱及尿道炎,尿路结石等)]
薏米茎、叶、根适量(鲜草约250克,干草减半),水煎去渣,一日2-3次分服 。
[黄疸,小便不利]
薏米根60-90克(鲜品加倍),水煎去渣,一日2次分服 。
[蛔虫心腹痛]
薏米根250克,切细,水煎去渣,一日2次,食前服 。
[妇女月经不通,非怀孕期月经停闭]
薏米根30克(鲜根60克),水煎服,每月经周期前服3-5剂 。
四、薏苡仁的功效作用及应用相关
 功效主治:健脾,补肺,清热,利湿 。治泄泻,湿痹,筋脉拘挛,屈伸不利,水肿,脚气,肺痿,肺痈,肠痈,淋浊,白带 。《本经》;"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 。"《别录》:"除筋骨邪气不仁,利肠胃,消水肿,令人能食 。"《药性论》:"主肺痿肺气,吐脓血,咳嗽涕唾上气 。煎服之破五溪毒肿 。"《食疗本草》:"去干湿脚气 。"《本草拾遗》:"温气,主消渴 。""杀蛔虫 。"《医学入门》:"主上气,心胸甲错 。"《纲目》:"健脾益胃,补肺清热,去风胜湿 。炊饭食,治冷气;煎饮,利小便热淋 。"《国药的药理学》:"治胃中积水 。"《中国药植图鉴,:"治肺水肿,湿性肋膜炎,排尿障碍,慢性胃肠病,慢性溃疡 。"
清热利湿
薏卷甘淡利湿,微寒清热,对于三焦湿热有较好疗效 。对消渴欲饮,小便短赤最佳 。曰:“伤风皮毛,热伤血脉,风舍于肺,其人噘……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蓄结痈脓,吐如米粥 。”症见:壮热汗出,寒战,胸闷作痛,转测不利,咳嗽气急,咳吐脓痰,其味腥臭,口干咽燥,烦燥不安,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可首选薏仁化浊散结,清热排脓之功 。
【应用】
水肿,小便不利,脚气 。本品淡渗甘补,既利水消肿,又健脾补中 。常用于脾虚湿盛之水肿腹胀,小便不利,多与茯苓、白术、黄芪等药同用;治水肿喘急,如(《独行方》)与郁李仁汁煮饭服食;治脚气浮肿可与防已、木瓜、苍术同用 。
脾虚泄泻 。本品能渗除脾湿,健脾止泻,尤宜治脾虚湿盛之泄泻,常与人参、茯苓、白术等合用,如参苓白术散(《和剂局方》) 。
湿痹拘挛 。薏苡仁渗湿除痹,能舒筋脉,缓和拘挛 。常用治湿痹而筋脉挛急疼痛者,与独活、防风、苍术同用,如薏苡仁汤(《类证治裁》);若治风湿久痹,筋脉挛急,用薏苡仁煮粥服,如薏苡仁粥(《食医心镜》);本品药性偏凉,能清热而利湿,配杏仁、白豆蔻、滑石,可治湿温初起或暑湿邪在气分,头痛恶寒,胸闷身重者,如三仁汤(《温病条辨》) 。
肺痈,肠痈 。本品清肺肠之热,排脓消痈 。治疗肺痈胸痛,咳吐脓痰,常与苇茎、冬瓜仁、桃仁等同用,如苇茎汤(《千金方》);治肠痈,可与附子、败酱草、丹皮合用,如薏苡附子败酱散(《金匮要略》)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