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寒吃什么好 身体御寒的部位说明


御寒吃什么好 身体御寒的部位说明

文章插图
一、御寒食谱到底是什么
1、红糖水
【御寒吃什么好 身体御寒的部位说明】寒冷的冬季强调温补,就饮品来说,红糖水是最好的温补品 。红糖有“东方的巧克力”的美誉,其好处在于“温而补之,温而通之,温而散之”,具有化淤散寒、暖胃健脾、缓解疼痛的功效,且富含丰富的钙、铁等人体必需的矿物质与微量元素 。红糖水一定要煮一下 。将红糖煮成红糖水喝比直接用热水冲泡更容易吸收其中的营养成分,且更加具有补中益气、健脾胃、暖胃的功效 。
2、山楂
冬季是山楂的上市季节,山楂既是食品又是药品,具有开胃、消食、活血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山楂含有枸橼酸、苹果酸、抗坏血酸等有机酸,这些有机酸能够增加消化酶分泌 。
山楂最突出的益处是能防治心血管疾病,因为山楂含黄酮类化合物,对防治心血管疾病,降低血压和胆固醇、软化血管及镇静有一定作用 。冬季熬山楂汤或者用山楂来泡茶,最好搭配决明子,能起到降低血脂的作用 。
3、花生
深秋后的花生成熟,秋后初冬适量吃些花生、花生油、花生酱、花生饮料等花生制品 。花生性味甘、平,可健脾和胃、润肺化痰、益气止血,用于脾虚消瘦、食少乏力、干咳少痰、产后乳汁不足等症 。李花生中的脂肪可使肝内胆固醇分解为胆汁酸,促进排泄,从而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用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花生不宜炒吃,原因是消化吸收不好 。
二、御寒的营养粥介绍
1、皮蛋鸡肉粥
适宜人群:适用于气血亏虚,五脏虚损之纳少、四肢乏力、身体赢瘦、产后乳少、虚弱头晕、小便频数、耳呜、精少精冷等,还可用于肺、胃、大、小肠有热之痢疾、便血、痔疮、咽喉疼痛、便秘、肺热咳嗽、牙痛,段轻度高血压、动脉硬化者 。另外,还可用于醉酒不适者 。
2、羊肉粥
选瘦羊肉250克,洗净,切成肉丁,与1个萝卜同炖,去膻味 。然后取出萝卜,放粳米150克熬粥 。羊肉性温热,系高蛋白、低胆固醇食品,冬季常食羊肉粥可益气补虚、温中暖下,还能益肾壮阳 。最适宜贫血、慢性胃炎及虚寒证患者食用 。
3、韭菜粥
先把粥煮熟,再将适量韭菜切碎投入,稍煮片刻便可食用 。韭菜内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B、C和钙、磷、铁等物质 。熟韭菜甘温补中 。经常食用韭菜粥可助阳缓下、补中通络 。适合背寒气虚、腰膝酸冷者食用 。
4、芍药知母红糖粥
芍药、桂心、防风各10克,知母、麻黄各6克,制附子8克,甘草3克,粳米150克,红糖适量,水煮成粥 。芍药知母红糖粥具有祛风除湿、止痛的作用 。适用于四肢关节疼痛、脚肿、头晕短气等病症 。
三、御寒的汤料说明
1、黄芪炖乌鸡
原料:黄芪50克,乌骨鸡1000克,葱10克,姜10克 。
做法:乌骨鸡清洗干净,放入沸水锅中焯一下,捞出洗净 。将黄芪洗净,放入乌骨鸡腹中,放入沙锅,放入料酒、盐、葱段、姜片,用小火炖至乌鸡肉烂入味即成 。
功效:黄芪是一味中药,补脾益气,养阴益血,对血虚体冷的女性来说是冬季大补的食物 。鸡肉温中益气,补虚填精,健脾胃、活血脉、强筋骨,对营养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劳、月经不调、气血不足、虚弱等症状有很好的食疗作用 。
2、海带豆腐汤
原料:豆腐3块,水发海带100克,酱油、精盐、味精、葱花、水淀粉各适量 。
做法:将豆腐切成小方丁,海带切丝待用 。将汤锅置火上,放入花生油烧热,下入葱花炝锅,烹酱油,放精盐,加入清水、豆腐丁、海带丝 。待汤开后,加味精,用水淀粉勾稀芡,淋入香油,起锅盛入汤碗内即成 。
功效:海带中含有大量的碘元素,而碘元素有助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具有产热效应 。因其可以加快组织细胞的氧化过程,提高人体基础代谢,并使皮肤血流加快,所以能减轻寒冷等 。故冬春等寒冷季节多喝海带汤可增强抗寒力 。
3、陈皮胡椒生姜鲫鱼汤
原料:陈皮10克、胡椒3克、生姜30克、鲫鱼1条 。
做法:陈皮浸软、切丝、生姜切碎,与胡椒放在煲汤袋中;鲫鱼宰洗净,煎至微黄,把药袋纳入鱼腹中,并用牙签扎紧 。下瓦煲加清水1500毫升(约6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约1小时,下盐便可 。
功效:暖中散寒、消积化滞 。陈皮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胡椒食药兼之,中医认为它性热味辛,能温中散寒、健胃消痰 。生姜亦食药兼之,中医还将其列为解表类药,能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嗽 。
四、御寒的重点部位
1、头部:戴帽、梳头
都说“冬季戴帽,犹如暖壶加塞”,保暖头部对于全身保暖来说,非常之重要 。头部一旦受寒,会引发感冒、鼻炎、头痛等症状 。而且,头部最不善于自主保暖,留不住热量,天气寒冷的时候,尤其要注意保暖 。冬季戴帽是最好的选择,最好能盖住前额 。
戴帽子也有讲究,首先,帽子应经常清洗,长时间不清洗帽子易致病 。其次,冬季我们外出进屋时,许多人往往一进屋就把帽子摘掉,或者是运动时稍一出汗就摘掉帽子,其实这种做法对我们的健康也很不利 。再次,一些人觉得别人的帽子好看,就喜欢借来戴一戴试试,其实这一做法也很不科学 。
还要注意,在风大时不要迎风走,应侧身走过,并以手或前臂护头 。每天抓梳头部,手指沿大脑中线,再散开十指大面积抓梳整个头部,顺、逆时针各36次,可以疏通头部经络,气血畅通,增强头部御寒功能;两手搓热,用手掌揉按面部,促进血液循环 。
2、耳朵:戴耳包、搓耳朵
耳朵体积小,接触空气的面积大,热量很容易散发 。外加耳朵皮肤薄,耳廓缺少皮下脂肪的保护,极易长冻疮 。所以在冬天,耳部的保暖工作也应该被重视起来 。
外出一定要给它们“穿上”保暖外衣,可以戴上耳包,或用宽大的帽子、围巾遮住耳朵 。当然,若你有长头发盖住耳朵,也会好一些 。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可以迅速用手搓一下耳朵,让其快速回暖 。坚持每天早、中、晚按摩揉搓耳廓,每次约5~10分钟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