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正确的按摩手法有哪些 几个按摩手法调节五脏六腑


中医正确的按摩手法有哪些 几个按摩手法调节五脏六腑

文章插图
一、中医教你6个按摩手法调节五脏六腑
一搓
选择舒适的姿势坐好 , 坐好后将两脚分开至与肩同宽 。放松身体的同时将两手掌对搓生热 。手掌热了之后将其放到腰眼穴(第四腰椎脊突左右各3.5寸)用力揉搓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调整呼吸 , 尽可能呼吸得深一些 , 以助增强肾的功能 。
揉搓的范围尽可能大一点 , 这不仅对腰有好处 , 对尾骨部位也能起到按摩的功效 。稍停约3次-5次呼吸后 , 两手掌顺腰椎两旁 , 上下用力搓动 , 向下至长强穴(尾骨尖与肛门之间) , 向下搓于两臂后屈尽处 , 连续36次 。
【中医正确的按摩手法有哪些 几个按摩手法调节五脏六腑】二捏
揉搓之后 , 腰及其周围的经络得到了疏通 , 因此会有发热的感觉 。在这种状况之下 , 我们要再接再厉 , 对命门穴(与肚脐眼平行 , 第二腰椎棘突下)以下 , 捏至尾椎处 。夹捏的过程中 , 要集中精神 , 捏一下松一下 , 反复夹捏3~4次即可 。
三摩
经过夹捏之后 , 命门穴至尾椎处的肌肉会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 , 为此我们下面要做的工作就是对其进行放松 。动作比较简单 , 先将两手轻握拳 , 拳眼向上 , 以掌指关节突出部分在两侧腰眼穴处做旋转揉摩 。先以顺时针方向旋摩18圈 , 再以逆时针方向旋摩18圈 。两侧可同时进行 , 也可先左后右进行 。
四握
两手轻轻握拳 , 拳眼向下 , 同时用两拳的掌面轻叩(以不痛为度)骶尾部 。左右拳各叩36次 。
五抓
两手反叉腰 , 拇指放于前方 , 其余四指自然落在腰上 。用落在腰上的四指向外抓擦皮肤 。两手同时进行 , 各抓擦36次 。
六旋
直立 , 两脚开立 , 与肩同宽 , 双手叉腰(四指在前 , 拇指在后) 。
二、按摩手法的补泻分为几方面
1、顺经络循行的方向进行的按摩属于补法 , 逆经络循行的方向进行的按摩属于泄法 。
2、根据按摩的力度可分为重手法和轻手法 。重手法 , 用力相对较大属于泻法;轻手法 , 用力相对较小 , 属于补法;用力适中则属于平补平泻法 。
3、根据血液流动的方向 , 按血液从心脏流人流出 , 向血液流出心脏方向按摩为补法 , 按摩方向同心脏流出血液方向相同为泻法 。另一说是顺经络方向 , 人体血管不是经络 , 经络是目前医学无法确定 , 但又普遍认同存在的一种未知网络 。
4、根据手法的旋转方向 , 顺时针按摩为补 , 逆时针按摩为泻 。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按摩同时进行则属于平补平泻法 。《幼科推拿秘书》说:“左转补兮 , 右转泄 。”说的是腹部按摩 , 以患者自身的方向为度 , 顺时针方向按摩 , 有明显的通便泻下的效果 , 为泻法;逆时针方向按摩 , 可增强胃肠消化功能 , 有健脾和胃的作用 , 为补法 。
5、手法的补泻与按摩部位的特殊性也有关系 。按摩太阳穴时 , 向眼方向揉为补法 , 有壮筋补虚的作用;向耳方向揉为泻法 , 有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的功效 。
6、背部的脊柱穴 , 用捏脊法自下而上能培元气、通经络、和脏腑 , 具有强身健体的功能 , 为补法;推脊柱穴从上至下 , 有清热的功效 , 为泻法 。又如七节骨(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线) , 自下向上直推为推上七节 , 能温阳止泻 , 用于治疗虚寒腹泻;自上向下直推为推下七节 , 能泻热通便 , 用于治疗肠热便秘 。
三、按摩的几种常用手法
1.按法:用指、掌、肘或肢体的其他部分着力 , 由轻到重地逐渐用力按压在穴位上 , 停留一段时间(约30秒) , 再由重到轻地缓缓放松 。
2.摩法:用手掌或指腹轻放于体表治疗部位 , 以腕部连同前臂 , 作缓和而有节奏的环形抚摩活动 。
3.擦法:用手的不同部位着力 , 紧贴在皮肤上 , 作来回直线的摩动 。
4.揉法:用手的不同部位 , 着力于一定的部位上 , 作圆形或螺旋形的揉动 , 以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或掌的揉动而滑动 。
5.揉捏法:拇指外展 , 其余四指并拢 , 手成钳形 , 将全掌及各指紧贴于皮肤上 , 作环形旋转的揉捏动作 , 边揉边捏边作螺旋形的推进 。
6.搓法:用双手挟住被按摩的部位 , 相对用力 , 方向相反 , 作来回快速地搓动 。
7.推法:用手或掌等部分着力于被按摩的部位上 , 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 。
8.刮法:拇指屈曲 , 用指甲(也可用硬币、匙等代替)在病变部位作单方向的匀速刮动 。
9.掐法:用拇指指端或指甲缘着力 , 选取一定的部位或穴位 , 用持续或间断的力垂直向下按压 。
四、中医教你手部点穴治病
1、全头痛穴位于拇指掌指关节尺侧赤白肉际处主治全头痛、头晕、腹胀 。
2、前头痛穴位于食指第一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主治前头痛 , 胃肠痉挛、急性肠胃炎、阑尾炎、风湿扭伤所致的膝关节痛、趾关节痛 。
3、头顶痛穴位于中指第一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主治神经性头痛、全头痛 。
4、偏头痛穴位于无名指第一关节尺侧赤白肉际处主治偏头痛、胸肋痛、胆区痛、胆绞痛、肋间神经痛 。
5、后头痛穴位于小指第一关节尺侧赤白肉际处主治后头痛、急性扁桃体炎、臂神经痛、颊部红肿、呃逆 。
6、眼痛穴位于拇指指关节尺侧赤白肉际处主治急性结膜炎、急性角膜炎、麦粒肿、青光眼等所引起的眼痛、眼发涩、发胀、不明原因的眼痛 。
7、肩痛穴位于食指掌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主治肩周炎及其他原因所致的肩痛 。
8、颈项痛穴位于第二、三掌指关节间 , 靠近第二掌指关节处主治落枕和颈椎病引起的颈项疼痛 。
9、咽喉痛穴位于第三、四掌指关节间、靠近第三掌指关节处主治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三叉神经痛、牙痛 。
10、胸痛穴位于拇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主治挫伤、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所致的胸痛、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胸闷、胸痛、吐泻、癫痫发作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