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大米的危害转基因大米的安全隐患( 二 )


他认为,这不是一般的打口水仗,而是涉及13亿人民的健康、粮食安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民族兴亡的大事 。他列举少数研究转基因技术的专家、院士,或主管转基因农作物的某些政府官员的斩钉截铁的保证“只要通过转基因安全评价,获得安全证书,进入市场的转基因食品都是安全的”,“都可以放心吃” 。“转基因食品就是增加一个或几个对农业有用、对人体无害的基因 。食物蛋白到肚子里被胃酸降解成各种各样的氨基酸、重新组成我们身体的蛋白质,对身体没有影响 。蒸煮熟了更没有必要担心,原来的蛋白质经过高温也已经变性了 。”有的并顶风作案,私自推广转基因大米、玉米品种 。而他们最“有力”的证据是孟山都公司提出的“中心法则”和“等同原则” 。“中心法则”是上世纪60年代遗传学界为了说明基因的作用途径提出的 。内容是dna(基因)把遗传信息转録给rna,再由rna编码蛋白质(酶),以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 。“等同原则”是说“如果通过安全检测,外源基因本身表达的最终产物是安全的,被插入的那个基因被认为不会构成此外任何其它方式的威协”,“转基因产品与非转基因产品没有什么区别 。”
许启凤教授指出,事实上,研究证明“中心法则”阐明的基因作用途径过于简单化了 。体内除了按“中心法则”编码蛋白质的途径外,还有一些不执行编码作用的小rna(包括mirna) 。它们不编码蛋白质,却能在植物—动物间转移,在细胞中游动 。它们能阻止某些基因的表达,“关闭”或“抑制”基因的作用或者“激活”某些基因的作用 。这些小rna本身很小,是短核苷酸序列,1998年就被发现,之后被广泛研究,认为是癌症、糖尿病、老年痴呆症等人类疾病的诱因 。由于该项发现的重要性,两位发现者在发现小rna8年后(2006年)就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进入人体后,通过调控某些基因的表达方式,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进而发挥生物学作用 。例如有的mirna会粘附在受体的肝脏细胞上,影响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有害胆固醇的前体)的清除 。结果发表后,引起世界的极大的关注 。美国《大西洋月刊》认为“南京大学的mirna研究颠覆了转基因安全的神话”,“转基因食品确实具有非常真实的危险,会给人类健康带来麻烦” 。因为检测转基因产品的那一套“严格的”规定,根本没有考虑mirna 。
张辰宇教授的课题组的试验,是抽取了30名自愿者的血样,检测其中来自各种农作物例如大米、小麦、土豆、卷心菜等等的mirna含量 。许启凤教授透露,其结果显示,受试者的血液中约有30种mirna来自常用的农作物 。说明这些mirna通过人或动物的消化系统时并未被降解、消失,而是从植物中转移到人或动物体内并能结合成特定的受体基因,调节后者的作用,从而改变细胞的功能 。这个研究结果与转基因密切相关,突破了“中心法则”的框框,揭穿了“等同原则”的“虚伪”以及“外来蛋白质、dna通过消化系统的降解……变成有用蛋白或dna从而证明食用转基因食品绝对安全”的神话 。它为我们发现了一条认识新型食物如转基因食品影响人类健康的新途径,也对现有的食品安全检测方法提出了挑战 。
许启凤教授说基因工程(包括转基因技术)是一项新兴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科学,我们要下大力气研究, 。但一项新的科学常常有它有利的一面,也有它不利甚至有害的一面 。对于后者也要充分估计,给以足够重视,尤其是转基因,它的危害往往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多方面的 。要确证它的危害性需要更为复杂的检测手段和更长的时间 。因而不能轻率应用、推广,更不能轻言“安全” 。为此,必须加强基础研究,摸清规律 。在基础研究的同时,可以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地结合应用 。例如香港中文大学大豆研究中心把野生大豆中的耐盐基因插入盐敏感的栽培大豆的根细胞中,使后者更耐盐 。这些转基因大豆品种有望在广大盐碱地上获得增产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