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顺百村我行我述:和大家掰扯掰扯大铎村名字的若干种说法


平顺百村我行我述:和大家掰扯掰扯大铎村名字的若干种说法

文章插图
大庙正殿及庙前的两棵树
小铎村到了,大铎村还会远吗?
套用一个名句作为开始,或许不太贴切,但在事实上却恰如其分 。
从207国道潞州区朝阳村段拐上国道341线,下穿过太焦高铁,一溜缓坡上来,临近山顶时远远地就会看到一个“老顶山隧道”,这时你的车速一定要慢下来,因为小铎村已经到了,大铎村就不远了 。减速,慢慢观察前后方来车,打左转向,从路左边离隧道口大约100米不到的一个岔路口拐上山,这就是去往大铎村的道路 。
车蜿蜒上山,在山脊上向北慢慢行驶,老顶山西面潞州区的一马平川尽收眼底 。如果想好好看,就停下来,仔细欣赏一下,近近山下白色一道,那是著名的邯长大道;远远的蓝色一线,是缓缓流淌的漳河,大铎村著名一景"望龙取水"便是指那里 。


大庙山门


看够了,往前走吧,大铎村在什么地方呢?我说,已经到了 。站着的这个山脊就是大铎村的地方,山脊的西、东两块分布着的几个小山庄便是大铎村的居民点 。
大铎村的西南边是潞州区,西北边是潞城区,一个鸡鸣三县的境地存在 。在平顺县成立之前,大铎村归属潞城县,据碑文记载,那时候他叫神南庄 。是什么时候叫成大铎村的呢?不太明确,不过关于大铎村的名字确是有很多种说法 。
先说说大铎、小铎的“铎”这个字 。说实话,在上高中以前,我是不认识这个字的,懵懂中知道“铎”的读音不是“ze”,但是读什么,不知道,在遇到“铎”这个字时就做选择性略过,不认识不读总可以吧 。上高中后,一个同班同学是小铎村的,这才牢牢地记住他的读音是“duó” 。关于“铎”是什么意思,更是后来查字典才知道的,“铎”原来是一种乐器,类似大铃铛的样子,在古代是宣布政教法令用的 。


网络图片,侵权就删
【平顺百村我行我述:和大家掰扯掰扯大铎村名字的若干种说法】关于大铎村名的一种说法便与“铎”的本意有关 。传说在宋朝末年,不远处东禅村荐福寺中跑出两个小和尚来,他们决定弃佛还俗,分别来到东禅村北边相邻不远的两个村,两人各带出一个木铎,作为还俗入籍交给村里领导的敬物 。村里领导视其为宝物,作为公产存放起来,并以其命名村名为“铎村” 。又因为两个和尚带出来的木铎有大有小,于是存放大一些铎的村叫做“大铎村”,自然存放小一些铎的村就叫成了“小铎村” 。这种说法是在东禅村听到的,好像大铎、小铎两村并不怎么认可 。
还有一种说法是大铎、小铎曾名“大夺”“小夺”,原因和上述说法是前后连贯的关系 。传说东禅村荐福寺的老和尚发现两个小和尚带着寺里的木铎还俗之后,曾强硬地到大铎、小铎两村抓人、夺“铎” 。结果是抓人、夺“铎”都没有成功,因此,两村为庆祝此事便改称为“大夺村”和“小夺村”,此名字传说在两个村的寺庙碑刻中似乎能找到印证 。因为没见到碑刻,不敢确定 。但即便是真的碑刻上有“大夺村”“小夺村”的记载,我想也不一定是与争夺木铎有关,倒有可能是与村里的一个地名“夺火口”有关 。
大夺、小夺之说没有见到实证,但是两村名叫“大度”和“小度”的说法确是实实在在,很好找 。本村村民收藏的在清嘉庆年间买地契约上公证人落款明确为大度村某某人(见《大铎村志》);在村中大庙——卫公庙的墙壁上嵌有嘉庆年间石碣一方,内容有“小度村施钱捌佰文”之说 。“度”字有“dù”和“duó”两个读音,似乎读来也没有走了音调 。


大庙重修石碣拓片,清嘉庆六年


还有一种说法是相传很早以前,英语读“狼狼阿狗”,朝庭的一位大臣到老顶山来游玩,当走到小铎村附近时看到此地山势秀丽,就给起了个名字叫“簇铎山”,村名便名为簇铎村,后来演变为了小铎村 。大铎因紧邻小铎村,而村庄范围又比小铎村大,所以就叫成了大铎村 。
多种说法见仁见智吧,我倒觉得可能大铎村一建立就是大铎村,而其他如“大夺”“大度”之类见于地契、碑刻之类的说法可能就是民间人士写的白字而已 。比如我的老家名叫“淙(音shuang)上”,但在民间识字人有限,旧时便常常被写为“双上”或“爽上”,听音而已,并无过错,也不能认定我老家那个村子曾经叫过“双上”和“爽上”的名字 。最离谱的听音写字,我曾校对过一篇文章中出现了潞安府“叫‘羊村”,百思不得其解,找了一位老长治人询问,被他一语道破,不过就是“角沿村”,听音写的白字而已 。
听音写个白字,正常,反正读出来大家都能听懂,就怕有时候是因为有文化的人弄错,那就不好改了 。大铎村中有一个大庙,对,村民就叫大庙 。细问大庙难道没有个官名?老百姓支支吾吾,好像不确定又没有办法一般,说有人叫他“卫公庙” 。我在前文中也按卫公庙说法写进了文章,毕竟名字吗,就是一个符号,叫成啥就是啥 。按约定俗成走,事实上是什么,倒无所谓了 。


重修庙宇碑记,清嘉庆二年


不过说完了村名,还真想和村里老百姓掰扯掰扯大庙的名字叫什么 。我觉得这个大庙原来应该叫“牛王庙”才对 。原因呢?碑刻里找 。在大庙正殿献亭西侧墙上嵌有两方重修石碣,靠里的一方内容为“重修庙宇碑记”,开头一句话是“我村旧有大庙中卫公左三嵕右牛王固奉承而罔敢或违者也奈年深日久遂至倾玘” 。
2004年左右,村里编纂一本《大铎村志》,将这段话点校为“我村旧有大庙,中卫公,左山嵕,右牛王,固奉承而罔敢或违者也 。奈年深日久,遂至倾玘 。”(玘大约为圮之笔误)把李卫公放在了中间,占了“C”位,当然大庙叫成卫公庙没错了 。在细细看了碑刻之后,我发觉,这样加标点可能和碑刻原意有悖 。注意看下图中红线划出的部分,“中”与“卫公”、“左”与“三嵕”、“右”与“牛王”字间空出的距离,似乎村志中的句读是不正确的 。如果点校成“我村旧有大庙中,卫公左,三嵕右,牛王固奉,承而罔敢或违者也 。奈年深日久,遂至倾圮 。”


重修庙宇碑记(局部)


这样一来,因大庙“固奉”的是“牛王”,牛王爷就占了妥妥的“C”位,托塔天王和三嵕老爷就成了陪衬,那样大庙不就是“牛王庙”了吗?哎,爱叫啥叫啥,无意干涉他的名字,只是就碑刻文字闲扯闲扯 。
卫公庙供奉的是托塔天王李靖,三嵕庙供奉的是拉弓达箭射太阳的羿神,不管你以前有多么厉害,到了民间都得为农业生产服务,所以这两个神仙都不得不屈尊搞开了施云布雨的业务 。在旧时,农村最主要的事是种地,牛是最重要的生产工具,牛王的崇拜不足为奇,在不远的东禅村就有一座牛王楼 。但是,太行山区里靠天吃饭,大自然的眷顾非常重要,所以找来了两个管雨的老爷分列左右,祈求风调雨顺 。


大庙戏台


现在村里大力发展旱地西红柿、小杂粮等农作物的种植和规模化养殖,看来经济发展也没有完全摆脱靠天吃饭 。据官方数字,2020年5月大铎村有213户,578人,不大的一个小山村 。不过,大铎村真有一个小自然庄的名字很美,美得令你遐想 。他的名字叫——青春村,Qingchun Cun 。青春应该是粉红色的 。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一批大城市里的男男女女中学生来到大铎村上山下乡落户插队,挥洒青春,在原来名叫磨盘地的地方建房居住,建设了一个青春大队,隶属于东青北人民公社直管 。后来,这伙年轻人陆陆续续回城,青春大队解散,但是青春自然庄的名字却保留了下来 。
这伙当年的青春少年,现在至少也是七十岁左右的老人了,他们曾在大铎村挥洒青春,大铎村也让青春的名字永远保留下来,流传下去 。青春这个名字这么美,谁还在乎他原来好像是叫磨盘地吗?
青春永驻,多么美好的事 。


大铎小学旧址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