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突现几十万只蜉蝣 河南出现大量蜉蝣


河南突现几十万只蜉蝣 河南出现大量蜉蝣

文章插图
河南邓州市汲滩镇一大桥下在8月14晚八点左右突然出现几十万只“飞蛾” , 它们趁着路灯发出的光亮上下起舞 。因为数量多 , 而且大部分“飞蛾”聚集在路灯周围 , 一部分“飞蛾”硬是被挤到地面上 , 形成厚厚的一层“白色地毯” , 行人走过后隐隐约约还发出踩踏的“吱吱声” 。


这些“飞蛾”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飞蛾 , 而是蜉蝣 。另外河南邓州“飞蛾乱舞”的视频登上热搜后 , 网友怀疑这可能是地震或暴雨的前兆 。其实不然 , 因为这不是该大桥第一次发生蜉蝣乱舞了 , 早在2009年就发生了一次 , 目前已是第三次了 。附近的居民反应 , 每隔几年这里就发生一次蜉蝣乱舞 , 只是这次借着短视频传播一不小心火爆了全网 。
附近的居民还表示 , 别看14日晚上蜉蝣闹得欢 , 大部分活不到第二天 , 密密麻麻地躺在路面上 , 就像雪花一样 。果然 , 第二天清晨环卫工人光清理这些死去的蜉蝣就费了好大功夫 , 装满了好几个垃圾桶!李俊红是邓州市森防站的工作人员 , 和同事第二天便赶到汲滩镇大桥下 , 想观察一下这些“飞蛾”作进一步研究 。直至等到第二天晚上9点不见一只蜉蝣 , 在大桥两侧公路的犄角旮旯处、缝隙处找到几只清理剩下的蜉蝣尸体 , 而且经过白天的炙烤早就脱水干瘪变了模样!
问题来了 , 邓州这么大的区域 , 为何偏偏这座桥附近每隔几年爆发一次蜉蝣乱舞呢?蜉蝣乱舞到底在想干什么?它有危害吗?
蜉蝣是一种有2亿年历史的昆虫 , 也是最原始的有翅昆虫之一 。全世界约50种 , 其中有36种栖息在我国 。蜉蝣体长3-27mm , 体形细长柔软 , 带有短触角 , 中胸突出 , 为适应短时间内剧烈飞行 , 前翅进化的异常发达 , 但后翅基本退化干净 。
最吸引人的地方是蜉蝣腹部末端的尾须 , 长得有长、有细 , 少部分蜉蝣末端长得则是尾丝 。蜉蝣生命力强悍 , 除了南极洲、北极高纬度地区和部分海洋岛屿外 , 全世界均有分布 , 想找到它一点也不难 。
前文提到一个疑问 , 为何蜉蝣偏偏选择在汲滩镇大桥下 , 而这个问题被在现场观看的李俊红指出了答案——就在大桥附近有一条河 , 而且水质清澈 , 这里就是蜉蝣的老家 。
蜉蝣一生经历4个时期即卵、稚虫、亚成虫和成虫 , 其中卵、稚虫时期生活在水中 , 亚成虫形似成虫 , 但体表、翅、足具微毛 , 色暗 , 翅不透明或半透明 , 也不如成虫活跃 , 属于典型的“原变态” 。
蜉蝣成虫之前喜欢栖息在各种淡水地 , 以水中藻类及颗粒物为食 , 也会捕食水生无脊椎动物 。蜉蝣至少要经历几周、1年 , 甚至更长的时间完成蜕变 , 期间发生10-50次的蜕皮 , 先后进入陆生、有翅、亚成虫阶段 , 等进入亚成虫及成虫后即不饮水也不进食 。长出翅膀的蜉蝣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 有的只能存活几小时 , 有的几天 , 所以这些成虫啥也不干 , 一门心思交配、产卵 , 等交配产卵完成后随即掉落在地上 。
汲滩镇大桥附近的河是蜉蝣的栖息地 , 但成虫毕竟是昆虫 , 也没有特强的飞行能力 , 而桥下各个方面都比较适合交配产卵 , 好吧!这些飞舞的蜉蝣成虫开始肆无忌惮地交配、产卵 , 接着一个个死掉 。古人将蜉蝣这种现象形容为“朝生暮死” 。
成虫不进食 , 所以对多农作物的破坏极小 , 不过蜉蝣对缺氧和酸性环境敏锐 , 常作为衡量这个地区环境污染的指示物:当水体环境优越时 , 蜉蝣数量大增;当水体恶化化 , 蜉蝣基本消失不见 。比如北美和欧洲多地的酸雨曾一次性杀死了蜉蝣幼虫 , 当地湖泊鱼群的数量随之减少 , 因为鱼群再也吃不到蜉蝣幼虫了 。
但太多的蜉蝣聚集 , 真不一定是好事!2014年7月20日密西西比河流域爆发大规模蜉蝣昆虫入侵 , 遮天蔽日遮挡住了汽车前玻璃 , 直接导致3辆汽车相撞 , 造成交通阻塞 , 3个小时后才疏散开来 。
原创:老高
【河南突现几十万只蜉蝣 河南出现大量蜉蝣】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