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芥穗的功效与作用 荆芥穗的功效与作用荆芥功效荆芥的药理作用荆芥治病验方


荆芥穗的功效与作用 荆芥穗的功效与作用荆芥功效荆芥的药理作用荆芥治病验方

文章插图
一、荆芥功效
 性味
味辛 , 微苦 , 性微湿 。
1、《本经》:味辛 , 温 。
2、《医学启源》:气温 , 味辛苦 。
 归经
入肺、肝经 。
1、《纲目》:入足默阴经气分 。
2、《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肝二经 。
3、《本草汇言》:足厥阴、少阳、阳明经 。
 功能主治
祛风 , 解表 , 透疹 , 止血 。
主感冒发热 , 头痛 , 目痒 , 咳嗽 , 咽喉肿痛 , 麻疹 , 痈肿 , 疮疥 , 衄血 , 吐血 , 便血 , 崩漏 , 产后血晕 。
用于感冒 , 头痛 , 麻疹 , 风疹 , 疮疡初起 。炒炭治便血 , 崩漏 , 产后血晕 。
1、《本经》:主寒热 , 鼠瘘 , 瘰疬生疮 , 破结聚气 , 下瘀血 , 除湿痹 。
2、《药性论》:治恶风贼风 , 口面歪邪 , 遍身顽痹 , 心虚忘事 , 益力添糟 。主辟邪毒气 , 除劳 , 治丁肿 , 取一握切 , 以水五升 , 煮取二升 , 冷分二服 , 主通利血脉 , 传送五脏不足气 , 能发汗 , 除冷风 , 又捣末和醋封毒肿 。
3、孟诜:产后中风身强直 , 研末酒服 。
4、《食疗本草》:助脾胃 。
5、《食性本草》:主血劳风气壅满 , 背脊疼痛 , 虚汗 , 理丈夫脚气 , 筋骨烦痛及阴阳毒 , 伤寒头痛 , 头旋目眩 , 手足筋急 。
6、《日华子本草》:利五脏 , 消食下气 , 醒酒 。作菜生热食并煎茶 , 治头风并汗出 , 豉汁煎治暴伤寒 。
7、《本草图经》:治头风 , 虚劳 , 疮疥 , 妇人血风 。
8、《滇南本草》:治跌打损伤 , 并敷毒疮 。治吐血 。荆芥穗 , 上清头目诸风 , 止头痛 , 明目 , 解肺、肝、咽喉热痛 , 消肿 , 除诸毒 , 发散疮痈 。治便血 , 止女子暴崩 , 消风热 , 通肺气鼻窍塞闭 。
9、《纲目》:散风热 , 清头目 , 利咽喉 , 消疮肿 。治项强 , 目中黑花 , 及生疮 , 阴颓 , 吐血 , 衄血 , 下血 , 血痢 , 崩中 , 痔漏 。
二、荆芥的药理作用
1、抗菌和抗炎作用
体外实验证明:荆芥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
荆芥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此外 , 对炭疽杆菌、乙型链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和人型结核杆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荆芥煎剂及荆芥与防风混合煎剂均有明显抑制小鼠耳郭肿胀作用 , 混合煎剂比单煎效果好 。荆芥对醋酸引起的炎症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
 2、解热镇痛作用
荆芥煎剂具有解热镇痛作用 。
用伤寒混合菌苗使家兔发热 , 给予裂叶荆芥煎剂或乙醇浸剂2g/kg灌胃 , 发现有微弱的解热作用 。
荆芥的镇痛作用以d-薄荷酮为代表 , 用d-薄荷酮100mg/kg给小鼠灌胃 , 能抑制因腹腔注射醋酸引起的扭体反应 。其强度与氨基比林相当 。
3、止血作用
生品荆芥不能明显缩短出血时间 , 而荆芥炭则使出血时间缩短72.6% , 生品荆芥使凝血时间缩短30% , 而荆芥炭缩短77.7% , 即荆芥经炒炭后有止血作用 。
有报告指出 , 荆芥炭混悬液和荆芥炭挥发油乳剂均有明显的止血作用 , 且与剂量相关 。但荆芥炭水煎剂及提出挥发油后的荆芥炭水煎剂 , 均未见明显的止血作用 。
报告者认为 , 临床上使用荆芥炭治疗各种出血疾病时 , 应以散剂内服为佳 。
亦有报告指出 , 荆芥炭脂溶性提取物的止血作用是通过体内促凝血、抗纤溶和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而实现的 。
 4、其他作用
实验表明:荆芥油能降低正常大鼠体温 , 亦有镇静作用 , 荆芥油(0.5ml/kg)给兔灌胃 , 可见其活动减少 , 四肢肌肉略有松弛 。
荆芥油能明显延长乙酰胆碱和组胺混合液对豚鼠致喘的潜伏期 , 减少发生抽搐的动物数 , 亦能对抗乙酰胆碱或组胺引起的豚鼠气管平滑肌收缩 , 尚有祛痰作用 。
荆芥水煎剂对兔离体十二指肠平滑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
三、荆芥治病验方
1、治风热头痛
荆芥穗、石膏等分 。
适量的荆芥穗
为末 。每服二钱 , 茶调下 。(《永类钤方》)
2、治头目诸疾 , 血劳 , 风气头痛 , 头旋目眩
荆芥穗为末 。
每酒服三钱 。(《眼科龙木论》)
3、治风热肺壅 , 咽喉肿痛 , 语声不出 , 或如有物哽
荆芥穗半两 , 桔梗二两 , 甘草(炙)一两 。
荆芥穗半两
上为粗末 。每服四钱 , 水一盏 , 姜三片 , 煎六分 , 去渣 , 食后温服 。(《局方》荆芥汤)
4、治一切风 , 口眼偏斜
青荆芥一斤 , 青薄荷一斤 。
一处砂盆内研 , 生绢绞汁于磁器内 , 煎成膏 , 余滓三分 , 去一分 , 将二分滓日干为末 , 以膏和为丸 , 如梧桐子大 。
每服二十丸 , 早至暮可三服 。忌动风物 。(《经验后方》)
5、治大便下血
①荆芥 , 炒 , 为末 。每米饮服二钱 , 妇人用酒下 。
亦可拌面作馄饨食之 。(《经验方》)
②荆芥二两 , 槐花一两 。
炒紫为末 。每服三钱 , 清茶送下 。(《简便单方》) 。
四、荆芥的临床应用
1、荆防败毒散(《外科理例》)治疮疡时毒 , 肿痛发热 , 左手脉浮数者
荆芥、防风、人参、羌活、独活、前胡、柴胡、桔梗、枳壳、茯苓、川芎、甘草各3g 。水煎 。食远服 。
材料:适量的荆芥
2、荆芥解表汤(时逸入方)治风寒感冒
荆芥、防风、苏叶、白芷、杏仁各6g , 赤苓9g , 陈皮6g , 神曲9g , 生姜2片 , 葱白2段 。水煎 , 日服1剂 。
 3、荆芥连翘汤(《回春》)治鼻渊
荆芥、柴胡、川芎、当归、生地黄、赤芍药、白芷、防风、薄荷叶、栀子仁、黄芩、桔梗、连翘各1.5g , 甘草1g , 锉作1服 , 水煎服 。
4、风寒感冒
荆芥 , 白芷 , 防风 , 苏叶 , 杏仁各6g , 赤苓9g , 陈皮6g , 神曲9g , 生姜两片 , 葱白2段 。水煎 , 每天服一剂 。
5、咳嗽
荆芥5g , 桔梗6g , 紫菀10g , 白前10g , 陈皮10g , 百部10g , 杏仁10g , 贝母10g , 甘草5g 。用水煎后服用 。每天一剂 。 , 每回服用100至200ml , 少儿酌减 。
6、荨麻疹 , 丘疹性荨麻疹 , 皮肤瘙痒
当归10g , 黄芪15g , 艾叶5g , 大枣5枚 , 香附8g , 细辛3g , 荆芥10g , 麻黄5g , 黄芩10g , 陈皮10g , 沙棘果13g , 党参13g 。用水煎后服用 。每天服三回 , 每回服用约200ml 。儿童酌减 。
7、解表散风
荆芥 , 柴胡 , 人参 , 羌活 , 独活 , 防风 , 前胡 , 桔梗 , 枳壳 , 茯苓 , 川芎 , 甘草各3g 。水煎 。餐后60分钟服 。比较适用于疮疡时毒 , 肿疼发热 , 左手咏浮数者 。
【荆芥穗的功效与作用 荆芥穗的功效与作用荆芥功效荆芥的药理作用荆芥治病验方】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