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圣手是谁 不忘初心的“七绝圣手”


七绝圣手是谁 不忘初心的“七绝圣手”

文章插图
七绝圣手是谁(不忘初心的“七绝圣手”)
作者:珮安歌,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ID:tsgsc8)
张艺谋导演的奇幻大片《长城》中有这样一个情节,驻守长城、抵御巨兽袭击的中国军队统领牺牲后,在他的葬礼上鼓乐队唱了一首根据诗词改编的歌曲,向这位舍身为国的英雄致敬,歌词的内容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王昌龄《出塞》
悲壮的歌词配上送别的韵律,电影的这个镜头让很多观众代入情景,体会了一场将军百战死的无所畏惧,而电影中出现的这首《出塞》流传到今日是家喻户晓,它是每位孩童咿呀学语时背诵的唐诗,是无数经典影视作品中的感人台词,也是很多人提起家国英雄会不禁想到的动人景象 。
此诗的作者王昌龄是一名优秀的边塞诗人,他生于唐朝,因擅长写七绝诗而被称为“七绝圣手” 。
他出身贫困,生命经历过数种不同身份和生活,从少时的种地农民到嵩山学道弟子,从出征边塞的志士到高中进士的校书郎,后又慢慢走向了无故被贬四处辗转的漂泊人生 。
王昌龄在官场上一生都郁郁不得志,他死后并没有留下万贯家财,但他的诗歌作品,文学风骨,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仍是经久不衰 。
他的所有作品中,有两类题材格外闪光,一是边塞诗,二是赠友人系列,而这也是和他人生经历密不可分 。毕竟,从军的日子是王昌龄最斗志昂扬的时光,而他终其一生都坚持的赤诚之心亦是帮他广结好友,与很多文人才子亲如手足 。
盛世之下的投笔从戎
王昌龄生在唐朝最繁盛的时期,对于国家,他是一直带着坚定的热爱和报效之心,在唐玄宗推行了军事改革,建立募兵制度后,王昌龄毫不犹豫地选择前去保卫边疆,带着青年的热血与激情,信心满满地开启了自己的报国之路 。
此时的王昌龄26岁,正是最肆意潇洒的年华 。戍守边疆的日子充满着艰辛 。大漠与风沙,战争与死亡,成为了王昌龄最常面对的生活,而正是这段与众不同的岁月,造就了历史上这位伟大的边塞诗人 。
王昌龄的边塞诗,既有以“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歌颂不畏生死、勇往直前的乱世英雄,也有“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描述前方传来捷报后军心大振下的激动心情,更有“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来感慨战场残酷、战争艰难的伤感之情 。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
——王昌龄《从军行·其一》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
——王昌龄《从军行·其二》
【七绝圣手是谁 不忘初心的“七绝圣手”】《从军行》系列是王昌龄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描述了他在边疆生活中的点滴感受 。彼时,他坐在戍楼上听着羌笛奏出的《关山月》,他明白是有士兵在寄托着对远方故土和亲人的思念 。军中虽不时有新作的琵琶舞曲,但总敌不过《关山月》给大家带来的情感冲击那般强烈,只因它代表的是回乡的期盼 。
远离家乡,盼望团圆,这是每一位边疆战士的真实心境,王昌龄将眼中看到的情感,写入了一首首苍凉且有力的边塞诗中 。在他的笔下,无论是载歌载舞的篝火,或是上阵杀敌前的兵刃,总会映照出一张张思念的脸庞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