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孩子的微信 输入对方微信号查聊天记录


监控孩子的微信 输入对方微信号查聊天记录

文章插图
监控孩子的微信(输入对方微信号查聊天记录)家长在自己手机上下载一款APP,绑定孩子手机后便可远程控制孩子使用手机 。不过这个看似帮助孩子防止沉溺手机、沉迷网络的APP却引起孩子们的不满,认为家长远程“偷窥”自己的社交网络,有侵犯隐私之嫌 。
对此,法律、教育、网络信息方面多位专家表示,家长应尊重孩子的意见,在充分沟通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方式,实现教育孩子合理使用手机和保护孩子隐私之间的平衡 。
安装了家长端的手机提示可以远程截取孩子手机屏幕 。
小学生不满被“监控”呼吁抵制
这几天,市民孙女士上六年级的女儿回到家跟她吐槽一款名为“阳光守护”的APP 。家长和孩子各自在手机上下载这款APP的家长版和孩子版后,家长便可通过自己的手机远程“看”到孩子使用手机的情况,包括孩子正在浏览的朋友圈、和谁在微信聊天,甚至可以远程“一键锁屏” 。
采访人员分别在两部手机上下载了“阳光守护”家长版和孩子版,按提示进行绑定 。“阳光守护”家长版页面显示“临时锁定”“发起约定”“应用管理”“自动锁屏”“远程截屏”“插件市场”“作业任务”“学习桌面”等多项功能 。
孩子认为,家长这种行为属于“偷窥” 。孙女士告诉采访人员,除了以上这些问题,孩子们还觉得APP难以卸载,这也是声讨的原因之一 。“据孩子转述,她班里同学们交流这款APP的各种缺点,并声称要一致抵制 。”
孙女士通过和其他家长交流,发现知道这款APP的孩子不少 。“我一个朋友的孩子在西城区德胜学区上六年级,她女儿说起这款APP也十分不满,并‘威胁’我朋友说,‘您可不能给我装这种APP,您要想知道我和谁聊天,或者玩了什么游戏,您可以问我 。安装APP‘监视’我可不行 。’”说起孩子们的反应,孙女士哭笑不得,她同时表示:“孩子们的自主意识非常强,作为家长我不会选择这种方式来限制孩子手机的使用 。”
在朝阳区某小学上六年的张同学告诉采访人员,他们班里也有很多同学知道这款APP,“我们肯定不希望家长给我们的手机安装,但是没办法,谁让我们是小孩子呢 。所以我们都说要去这个APP下载的链接发留言、发评价,把它的评价分值拉下来,最好能退出应用商店 。”
采访人员在苹果应用商店和安卓应用商店里看到“阳光守护”家长版和孩子版的下载端口,苹果应用商店孩子版的评价分值为3.6分,安卓应用商店孩子版的评价分值仅为1.5分 。
“阳光守护”官网显示,该APP由恒安嘉新(北京)科技股份公司开发 。今天下午,采访人员多次拨打恒安嘉新(北京)科技股份官网公布的联系电话,接听采访人员电话的工作人员表示,此为人事部电话,并告知可以把采访人员手机告之市场部工作人员,由他们进行回应 。采访人员也拨打了由家长提供的该APP负责人吴女士电话,吴女士同样表示需等市场部电话 。截至采访人员发稿时止,该公司尚未做出回应 。
家长可远程获悉孩子手机使用情况
采访人员体验了“阳光守护”APP遭孩子吐槽的应用管理、远程截屏、远程锁定等功能 。APP家长端可通过“应用管理”限制或者禁用孩子手机里的功能,也可通过“插件市场”禁用QQ微视、QQ游戏、微信小程序、微信扫一扫等众多功能 。
在“应用管理”中,家长端可以自动显示孩子手机上新下载的APP 。此时,孩子手机上下载的这些APP颜色为灰色,状态为不可用 。家长使用“待审批”功能,决定是否让孩子使用该APP,“批准”后,孩子手机上的这些APP方可使用 。
【监控孩子的微信 输入对方微信号查聊天记录】孩子们质疑侵犯隐私的“远程截屏”可以轻松实现 。该APP项目负责人吴女士介绍,孩子玩游戏、上网、或者微信聊天、翻看朋友圈时,家长手机端可收到信息推动,推送页面就是孩子正在用自己手机浏览的页面,家长可以对此截屏 。
该APP会员价格从一个月到一年不等,会员期越短,可截屏的次数越少,包年会员可无限次截屏 。采访人员购买了一个月会员,在装有孩子版的手机上观看短视频,然后在家长版手机上点击“远程截屏”,进入页面后,右下角有一个照相机按键,点击该按键,大约四五秒钟,家长版手机上出现了短视频的截屏画面,并显示有该短视频APP名称 。
在远程截屏过程中,下载有孩子版的手机没有任何信息提示,这就意味着,如果父母不告知孩子,孩子不会知晓父母对其手机进行了截屏 。
远程锁屏功能可选择不同的锁屏时长,最短的时长为5分钟,最长的为一个小时 。点击“完成”键后,孩子的手机瞬间锁屏,锁屏期间只具备接打电话和收发短信的功能 。
此外,孩子手机下载“阳光守护”后,手机上不显示该APP,这也是孩子们吐槽无法卸载的原因 。针对孩子们吐槽的该APP无法卸载的问题,吴女士表示,孩子版本如果卸载需要在家长手机上解绑,之后便可卸载 。
采访人员查询发现,与“阳光守护”类似的APP还有“格雷盒子”“爱学生”等 。其中,“格雷盒子”同样分家长版和孩子版 。信息显示,家长版也具有小程序禁用、孩子位置信息、支持远程截屏等功能 。“爱学生”APP在介绍中称,可以让家长远程“管控无死角”,“孩子隐私有边界”,具有“学习”“娱乐”“锁屏”模式一键切换的功能 。
关注一:远程“监看”孩子手机是否侵权?
家长远程就能“看”见孩子手机的使用情况,这是否涉嫌侵犯孩子隐私?
“阳光守护”APP负责人吴女士不这样认为 。她介绍:“我们的服务协议里面写得很清楚,是服务于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而且需要在家长和孩子沟通之后,双方都认可的情况下使用,因此不存在侵犯隐私的问题 。”采访人员注意到,家长下载好APP后,需要绑定孩子的手机,绑定内容包括手机型号、手机号码等,然后需要勾选服务协议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网络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晓春在接受新京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任何人在对方不知情或者没有同意的情况下使用“监视”软件都有可能造成对对方隐私权的侵犯 。“如果家长在孩子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自己手机远程截取孩子手机屏幕,了解了孩子不愿意被家长知道的私密活动,比如说跟特定的人聊天或者其浏览记录,这种窥视私密活动或者私密信息的行为构成了对隐私权的侵害 。”
刘晓春认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自控能力、人格的独立性越高,家长的干预度、介入度将随之减弱,因此家长应区分孩子年龄、心智的成熟程度,在干预孩子活动方面做一些适度的退让 。
南京大学法院学院长叶金强分析,如果从私人生活保护的角度来看,通过手机“监看”他人手机确实存在隐私保护的问题,但是在父母、孩子这样特殊的关系当中,不能简单地使用隐私权的一般性规则,应该有一些缓冲或者柔化 。同时,在此过程中,家长必须把握好度,确定哪些情况绝对不能触碰 。
“家长可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跟孩子多沟通交流,让孩子披露自己的情况,然后家长再进行指导、教育 。家长获取孩子信息的方式一定要慎重,让孩子能够容易接受 。”叶金强说 。
实际上,很多手机以及APP已经开始关注到孩子合理使用手机的问题,因此推出了专门针对孩子的“青少年模式” 。对此,刘晓春表示,“青少年模式”符合《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要求,另外其目的性非常清楚,就是将不良内容排除在孩子接触范围外,这样的方式是可以接受的 。”但孩子的朋友圈等不一定属于不良信息,家长将其设置为禁用的做法值得商榷 。
关注二:“监看”类APP 技术是否被滥用?
刘晓春表示,此类APP包括部分手机权限的控制,比如禁用游戏小程序、朋友圈等,这种控制行为本身不涉及对孩子隐私权的侵犯,但限制了孩子的特定行为 。“如果家长使用强制方式,比如‘一键锁死’等,这种方式比较粗暴 。我们很难说在法律上对孩子权利造成了何种侵害,但我并不觉得这是值得使用的方式 。”同时,她认为,提供这种APP的设计方做法并不妥当 。
电信与互联网分析师、大数据专家马继华表示,远程控制手机或者电脑从技术上来说都不是问题,只要开放权限便可实现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这种技术的过程中能不能保证使用者的个人权利,这种技术是否会被滥用 。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可以看成‘黑客’行为,那么被操控者是否同意这么做?孩子年纪小,其监护人是否可以进行这些操作?孩子不同的意见难道就没有价值?”马继华认为,家长用软件或者APP控制孩子使用手机应该考虑是否会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
马继华同时提醒,虽然此类APP主要针对的是孩子和家长,但是应该防范“一键锁定”“远程监控”这种行为的滥用,防止通过这种方式监视或者操控别人手机,这些功能的使用场景应严格限制,一定要合法使用,否则存在数据泄露风险 。”
关注三:如何平衡教育和孩子的隐私保护?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网络使用的基本原则是保护未成年人的基本权利,因此保护未成年人的个人尊严、隐私等非常必要 。“在未成年人的发展过程中,成年人常常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很多问题都是由家长做主 。事实上,这种倾向不符合时代的发展,也不符合儿童发展的规律 。”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当孩子超越边界,他自己又难以控制的时候,而且这个边界以外确实存在安全隐患,父母作为监护人,有权利对孩子进行保护,行使监护权 。基于以上这些方面,家长在和孩子充分沟通,且互相理解的情况下,选择最合理的办法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做到隐私保护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