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故事 中国孩子必读的传统故事


传统故事 中国孩子必读的传统故事

文章插图
传统故事(中国孩子必读的传统故事)
十点君觉得给孩子的书,一定要有严谨的编创,是经典的版本,经过实践考验是孩子真正喜欢且有益的,才能称为好书 。今天我家好物君要推荐的就是这样一套书!
今天这套书是由100多位文字编辑+300多位美术编辑,以匠人之心,筹备、整理、编创,历时近10年才最终出版,是值得每一个中国孩子从小阅读的中国传统故事,每个家庭都应该拥有 。
顺便说一声,圣诞节快到了,好物君为你准备了一份圣诞节+元旦送礼清单,关注公众号“十点好物”(ID:sdiread),就可以查看啦 。
◆ ◆ ◆
文 | 好物君
01
这几天开始,街道、超市、商铺的装饰都换成了圣诞风格 。许多早早摆好的圣诞树,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 。
好物君和家里人视频的时候,小侄子也是抢着手机问他的圣诞礼物是什么 。
为何孩子这么喜欢西方节日?
除了环境的氛围,有很大一个原因是提起童话,孩子们很容易就想到白雪公主、人鱼公主或是灰姑娘 。可是人鱼公主美丽的大眼睛是绿色的,七个小矮人用刀叉吃饭,灰姑娘和王子相遇在盛大的舞会……
这和我们这些黑头发黑眼睛,习惯用筷子吃饭,喜欢在过年时挂灯笼包饺子的中国人的世界,距离得多么遥远 。
现在小孩的生活中,充斥着手机、ipad,玩游戏看动画片,既伤眼又费时,对孩子的成长更是没有多少益处 。
而好物君小时候,奶奶时常摇着扇子给我讲故事,过年贴红对联、放鞭炮,是为了吓跑叫“年”的怪兽,端午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跳江离世的屈原,了解到牛郎织女七夕鹊桥相会的爱情……
丰富生动的情节总能让聒噪吵嚷的我安静下来,进入梦乡和故事里的人物一同探险 。
所以我从小时候就知道,原来每一个节日节气,都有趣味横生的由来,并且渐渐地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在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中延续下来,成为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可如今,少有爸妈再去给孩子讲这些故事,知道这些的孩子也越来越少了 。
难道我们这些经典传统的宝藏,就要在西方文化和科技的冲击之下,慢慢被遗忘,消失在现实当中吗?
02
有这样一群人,不忍心眼睁睁看着中国传统神话、历史典故等渐渐消失,毅然决然地选择承担起挖掘和重塑的角色,将中国传统故事以更有价值的方式呈现在更多孩子面前 。
他们就是台湾汉声杂志社的工作人员 。
汉声杂志社很早就被喜欢东方文化的人士评为中华民族的“无尽藏”,甚至享誉全球文化界 。
因为汉声杂志社自1971年成立起,46年如一日致力抢救、保护和发扬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奔走完成大量民间文化的收集和整理,拯救了数十种濒临失传的民间手工艺,长期收集建立起“中国民间文化基因库” 。
出版杂志140多期,内容涉及民间文化、民间生活、民间信仰、民间文学、民间艺术等多个方面 。
在投身民间文化保护事业中时,汉声杂志社的几位创办人感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下,传统文化面临快速凋零的危机 。
尤其大量的西方童话故事取代了中国传统民间故事,导致许多孩童并不了解我们自己民族的文化,孩子们的国家民族意识也渐渐淡薄 。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从童年走向未来,于是,汉声的几位创始人萌发了编创中国人自己的童话的想法,希望能够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尽一分心力 。
既然如此,越是传统的越需要怀着一颗敬畏之心,严谨且负责 。
为此,汉声杂志社招募了100多名文字编辑收集、整理、编写故事,启用了300多名美术编辑研究、绘制插画 。
他们深入民间,走访了很多隐藏在民间的“故事大王”,查阅了众多民间故事典籍,从浩如烟海的中国民间文化中,以童趣为标准,发掘、精选,再以简单、浅显、亲切的文字,融入丰富的想象力编写出一个个最具传统经典的故事 。
历时快10年的坚持与努力,直到1981年,才最终集结成册,完成了一套《汉声中国童话》 。
每月一册,共12册,每天一篇,共362篇图文并茂、原汁原味的中国童话 。
“谨将祖先流传下来的故事,送给中国新生一代的孩童 。”
这句翻开书看到的第一句话,道出了《汉声中国童话》出版的初衷!
03
为了出版这套中国人自己的童话,汉声杂志社做了什么?
从编写之初,汉声杂志社就以“慢工出细活”的标准要求相关人员 。
先专业培训,再整理编写故事
所有参与《汉声中国童话》的文字编辑,在开始编写前先经过民俗专家、语文老师、儿童心理学家等各领域专家的培训 。开始两三个月甚至一则故事都没有写,每天只是参加各种活动:听课,做报告、开讨论会 。
“这样慢慢训练,扎实的打下基础,真正开始工作后,才有能力栩栩如生地消化资料,而不为先前整理的资料所困 。”
来自孩子的真实检验
只有专业培训还不够,还需要来自读者的真实检验 。
当时出版社巷子里的孩子们就成了决定故事去留的小评委 。每一篇故事创作完成,先讲给孩子听,如果孩子不喜欢,那就继续修改,直到能够吸引孩子为止 。
除文字外,插画也是书中主干 。
汉声专门成立了制作各类中国童话插图的“汉声画坊” 。为了使插图具有民族的美术风格,他们翻出积存十多年的中国美术资料,甚至向国外美术馆调借中国美术文物的幻灯片来做参考 。
在形式上,年画、皮影、刺绣、剪纸、壁画、雕塑、石刻,甚或历代的美术作品,都成为“汉声画坊”活用的素材 。
文字部门需从大量的资料中披砂沥菁,在二三十个故事中精选,再三修改,才送进插画部 。一大沓夹有许多注记纸条的厚重画册,可能只为了一则故事打草稿 。
所以,《汉声中国童话》书中一张战争场面的草稿,足可以让美术编辑们忙上一个礼拜;一幅边框也往往耗用三四天才能勾绘完成 。
正是这种严谨的编创精神,才使得《汉声中国童话》成为历久不衰的经典 。
04
出版之时还未推广,仅靠口碑相传,《汉声中国童话》就取得了极佳的销售成绩 。据汉声杂志的总策划黄永松先生回忆,当时杂志社收到大量的读者来信 。
很多小学生看过第一本《一月的故事》后,就开始期盼第二本、第三本……
《汉声中国童话》的忠实读者谢启大女士曾写信说:
“每次搬家唯一没有被清理掉的书就是这套《汉声中国童话》,这套书已经成为我家的传家宝!”
在台湾,这套《汉声中国童话》一经推出,便被孩子评为最喜爱的读物,成为台湾小学“说故事课”上的主角 。曾荣获台湾“校园好书排行榜语文类排行榜第一名” 。
36年来,这套书更是风靡全球华人世界的传奇之作,影响了两代人的童年,被称为“传家宝”级别的图书 。
但这套书自出版以来一直只有繁体版,如《我们台湾这些年》的作者廖信忠曾经说过:
“小时候特别羡慕那些家里有《汉声中国童话》的小朋友,因为这是一套非常精美也非常贵的经典童书 。即使经济不宽裕,很多父母也会为了孩子教育,咬咬牙买下 。”
终于在2013年,《汉声中国童话》简体中文版才首次在大陆出版,之后3年畅销500万册,读者好评如潮 。
一年前天地出版社再次引进《汉声中国童话》,十几位编辑再次根据繁简体区别、台湾和大陆的认知、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进行反复调整,再三推敲,历时一年,才终于敲定出最新版 。
这套最新版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台湾原版图书品质,是超大16开本的精装升级版《汉声中国童话》 。
按照传统农历岁时,每月一本,每个月按农历的30天,每天一则故事,加上除夕和大年初一各有2篇,全套12本,一共362个故事 。
最新版《汉声中国童话》按照季节,分为春夏秋冬4套,每套3本 。目前只出版了春夏套装,一共6本,好物君就迫不及待地推荐给爸妈和孩子们 。
你可以先读春夏套装,提前感受这套书中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
春夏套装,1-6月
一共6本,共181个故事

如果孩子喜欢,再选择不久后即将出版的秋冬套装(差不多2018年1月出版),让孩子依岁时节令,从年头至年尾,每日一读中华文化,轻松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
《汉声中国童话》
春夏套装 · 共6册
赠送一套新春福袋
原价:468元,十点读者特惠价:299元
(省169元)

关注微信公众号“十点好物”即可查询订单、物流信息
最地道的中国经典故事
让传统文化陪孩子长大
《汉声中国童话》巧妙地把中国传统智慧与中国故事结合到一起,按照传统农历岁时,从大年三十开始,每天一则,讲述最地道的中国故事 。
故事中涵盖节日传说、民间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事物起源故事、科学故事等 。例如:
民间故事:《二月的故事·板桥三娘子》

神话故事:《三月的故事·玄天上帝大战龟蛇》

名人故事:《六月的故事·荷塘边的小画家》

关注“十点好物”(ID:sdiread)微信公众号
(文章末尾有二维码长按识别即可关注啦)
在后台直接发消息“中国”或者“童话”,可以查看文章试读哦
中国特有的二十四节气、传统节日、十二生肖、风土人情,都在书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是传统的、经典的、优秀的中国故事精选与集大成者 。
孩子在有趣的故事中,在听、读、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深入了解中华伦理道德,更加懂得亲情友善、忠孝节义,懂得人文关怀、尊重生命 。
上说天文,下讲地理
补充小学生课内外知识
《汉声中国童话》中的故事涵盖丰富,除了民间故事、神话故事,也有历史故事、事物起源故事、科学故事等 。
帮助孩子增加多种知识,为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打下了良好的学习基础 。
每一个故事,都向上承接祖辈的精神,经过仔细咀嚼后再往下一代,诚心地交到新一代儿童手里 。
每天读一则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中国童话”,让中华文化就这样在中国儿童心中扎根 。
原汁原味的中国风插图
展示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这套书不仅以故事吸引孩子,每一幅插图也饱浸传统文化的精髓 。
一幅幅鲜活灵动,具有传统风味的图画,让孩子能在阅读精彩故事之际,了解中华民间美术的精髓 。
中国技法、中国色彩、中国风格,打造浓浓“中国风”,图文相得益彰,生动还原古代生活场景,给孩子全新的传统文化认知 。
还有青铜纹饰、石刻拓片、敦煌壁画等民间美术精华装饰插图边框,多层面呈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美感 。
【传统故事 中国孩子必读的传统故事】让孩子能在阅读精彩故事之际,习得中华传统美术的精髓,涵养出纯正的、中国的艺术襟怀 。
搭配“给妈妈的话”
爸妈轻松讲,孩子最爱听
孩子爱听故事,爸妈却不知怎么讲故事,有时生搬硬照的对着书念一遍,孩子听不懂,问着问那真不知怎么回答 。
而爸妈陪孩子读这套《汉声中国童话》,就完全没有这个担心 。因为在编创之初,每一个故事都是编辑们反复修改,由街头巷尾的孩子们验证了是他们读的懂,喜欢听的故事 。
翻开每一本《汉声中国童话》,都有当月的“给妈妈的话”,介绍这个月的主题,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
每天一则的故事后,也有或长或短的“给妈妈的话”,对这篇故事中的小知识点提取、解释、补充,方便爸妈进一步讲给孩子听 。
口语化的叙述方式,除了方便爸妈和孩子亲子共读,也增加了孩子自主阅读的趣味,从中获得成长的力量 。
十点读者特别福利新春福袋
新春福袋包括:一幅春联、一对福字、一对门神、一张年历、一张年画、五个红包 。
春联一幅
古代春联多以红纸为底,毛笔蘸墨写就,因此这幅对联选择了红底黑字,突显春联的传统意味 。
春联的图案选自《十月的故事·太阳山的宝藏》,画图仿传统刺绣手法,海浪上缀有金元宝,更具吉祥之意 。
门神一对
选自《十二月的故事·大桃树下的门神》,唐朝以前,流传于民间的门神则是神荼、郁垒 。民间把他们的名字或像刻画在桃木板上,称作“桃符” 。
这对门神就是神荼、郁垒,将他们贴在门上可以用来驱走妖魔鬼怪,保佑家宅平安 。
年历一张
选自《三月的故事·桃花源》,图画仿染色剪纸形式,以白色轮廓线与晕染色调表达 。图画以桃花源的环境与居民日常活动,呈现桃花源的安静祥和 。
年画一张
选自《二月的故事·红嘴绿鹦哥》,图画仿染色剪纸形式,以白线模拟剪纸技法中区分结构与晕染色块的线条 。图画以满桌酒席搭配生金蛋的鸡,以及人物生动的眼神,营造欢欣喜悦的幸福气氛 。
红包五个
图案采用的是“事事如意,月月平安”的图像,有些人家,过年时也剪些红纸,贴在窗户上,作为美丽的窗花 。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购买
翻开一本《汉声中国童话》,读故事的时候,爸妈若能将孩子抱在怀里,或是让孩子依偎身旁,就是最直接的感情连接 。
这样的美好回忆,将成为伴随孩子一生的情感财富 。
中国的历史悠久,土地博大,人口众多,中国的故事也多彩多姿,包罗万象,充满了古人的智慧和教训 。
就让这套《汉声中国童话》,陪伴孩子成长,并在心里牢牢种下中华文化的种子,成长为一个有气质、有修养、有内涵的堂堂中国人 。
点击 十点好物 进店逛逛
每周二,为你推荐新鲜好书
好物100,为提高你生活品质而存在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