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走四方 搭档33年,《黛玉走四方》全场大合唱


黛玉走四方 搭档33年,《黛玉走四方》全场大合唱

文章插图
黛玉走四方(搭档33年,《黛玉走四方》全场大合唱)
佟有为 马树春
马树春是天津茶馆里老一辈的知名相声演员,在台上有个雅号叫“蜡笔小新” 。他师承于宝林先生,早年曾为于先生捧哏,得其言传身教,后长期与佟有为合作,整理改编了几十段传统相声,创作演出了许多新相声,“佟马”的返场小段《黛玉走四方》每次使都能赢得全场合唱,效果十分火爆 。
【黛玉走四方 搭档33年,《黛玉走四方》全场大合唱】马树春1954年出生,小时候住在丁字沽工人新村 。工人新村配套齐全,照相馆、早点部、副食店、邮局、新华书店、澡堂子,什么都有,还有一个小剧场,能坐二百来人,天津市各级文艺团体轮着来演出 。这个小剧场是马树春“开蒙”的地方 。
马树春最爱听于枢海说的新书《战斗在天穆村》,这部书的“书胆”叫马顺儿,原型正是马树春的父亲马顺兴 。当初马树春的父亲给于枢海讲了三天,于先生根据这些资料,加入把《沽上英雄谱》的内容和技巧,创作出了连续能讲三个月的评书 。
马树春
除了在小剧场听曲艺,在家里马树春还对照《广播报》听收音机,把相声、评书、快板的台词都听写下来 。上小学时第一次演出,使的是天津快板《三个美国佬》,三个小同学演,马树春给排练,台词就是从收音机里记下来的 。
70年代马树春参军到北京铁道兵后勤部宣传队,《天津演唱》《解放军文艺》一刊出新台词他就自己学,其中有一段常贵田先生的相声《喇叭声声》,马树春模仿得惟妙惟肖 。
1984年,马树春转业后调入北辰区文化馆,成为群文干部,他父亲看他只能靠这个吃饭了,便带他去见于宝林先生 。这时候马树春才知道,其实父亲跟于宝林早就认识 。见到于先生后,马树春说了一段《报菜名》,于先生把手顶在马树春胸前,让他吸口气“啊”长声,说这孩子嘴里干净,还有气儿 。马树春接了一句:“没气儿我不就死了吗?”把于先生逗乐了 。
马树春
于宝林收马树春为徒 。后来马树春在相声宗谱上看到,师父给他写的是“1980年在天津拜师”,一问才知道,1980年,马树春的父亲就找过于宝林,说儿子说相声,想让于先生收了,于宝林当时就答应了 。
1986年天津河东曲荟,于宝林表演代表作《卖布头》,32岁的马树春给60多岁的老先生量活 。当时河东礼堂里面坐满一千多人,攒底是骆玉笙,倒二是于宝林和马树春,演出完回到后台,实验曲艺团的韩团长就来找于宝林说,这捧哏的徒弟不错 。
从那时起,马树春就不逗哏了,因为他感觉捧哏比逗哏有难度,过瘾 。于宝林对马树春要求非常严格,一个字一个字口传心授 。表演时,赶上段子不熟,马树春说话少,于宝林就批评他:“你这捧哏没话,要你干嘛?”“重纲”也不行,比如说:“有部电影你看了吗?”“看了 。”这个不行,得说“我瞧过” 。比如逗哏的说:“相声讲究说学逗唱 。”捧哏也说:“是说学逗唱 。”这要捧哏的干嘛?这就是相声里的“三分逗,七分捧” 。
佟有为 马树春
给师父于宝林捧哏两年后,1986年,群众艺术馆的宋勇老师创作了相声《懒汉发家》,找到马树春,希望他能给当时在《家庭报》工作的佟有为捧哏 。那时佟有为虽然只是相声爱好者,但水平不低,无论相声、小品还是天津快板,都有过人之处 。马树春问师父行不行,于宝林一听就同意了 。2000年,佟有为也拜在于宝林先生门下 。
马树春与佟有为合作33年,磨合出“快乐相声” 。但俩人也曾有一次差点裂穴 。那次演出,佟有为坚持说《福寿全》,马树春认为不行,因为今天的观众不适合 。佟有为仍然坚持 。马树春心说,你不是瞧不起捧哏的吗?不是不听我的吗?今儿我让你一个包袱也响不了!上台后,他的台词都对,但节奏不对,结果“泥了” 。
回到家马树春准备“叠好谱”,第二天跟佟有为说拜拜 。转天见面,佟有为递给马树春一封信,马树春打开一看,写了三页纸,大意是从俩人相识到取得成绩不容易,也成蔓儿了,希望继续合作 。马树春非常感动,对佟有为说:“这辈子我跟定你了 。”后来有名家找马树春量活,马树春说:“我跟佟哥是一辈子的承诺 。”
佟有为 马树春
佟马与马三立
马树春拜师时,马三立先生为他题字“师生如友”;佟有为拜师时,马三爷又题字“艺无止境” 。佟有为特别喜欢马三立先生的《十点钟开始》,马三爷亲自给他说活,告诉他如何刻画这个人物 。后来佟有为马树春的代表作“梦系列”就有《十点钟开始》的魂儿 。
“梦系列”包括 《明星梦》《奥运梦》《发财梦》 。《奥运梦》原作是姜昆先生2004年倡导的通过网络全国征集作品,后来一步步到了春晚候选 。他俩的相声都是传统段子和流行热点的结合,大多第一稿是马树春写,他对网络比较熟悉,传统段子掌握得也多 。第二稿交给佟有为改,他的职业是编辑,把握文字是强项,在这个环节开始加包袱儿 。第三稿马树春再改 。
马树春和郭德纲很早以前就认识,当年马树春在红桥文化馆演出时,郭德纲还给帮忙搬过道具 。15年前,2004年郭德纲在北京南城华声天桥演出,有一次请天津的演员去演,马树春和郭德纲合作了一段《白事会》,来不及对词,几句话一交流,台上完全是即兴,真正来了一回“台上见” 。
马树春一共有16个徒弟,按“博雅笃行、忠信慎事、勤谦齐家、义礼弘道”16个字排列,内在的意义是弘扬传统文化,传承相声艺术 。他的外孙女大晴晴也学曲艺,拜了快板书名家李少杰先生的女儿李蕾 。马树春认为,想说干好相声这一行,得有知识文化的底子,博古通今,还得跟师父一个字一个字地学,一字一句地雕琢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