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不会说话 学会高情商表达,别总让人猜你心思


你会不会说话 学会高情商表达,别总让人猜你心思

文章插图
你会不会说话(学会高情商表达,别总让人猜你心思)
生活中,有这样一群不善表达的人:
他们期待别人看穿他们的内心,理解他们的辛苦 。
但很少有人能察觉到每个细微的情绪 。
指望别人主动体察到你的辛苦,是很容易感到失望的 。有需要的时候最好主动说出来 。
“今天我很累啊请安静点 。”或者“我现在很忙,要是有点烦躁对不起啊 。”
只要这样先把情况说明白,结果会很不一样 。
一个人之所以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与需要,是因为他对于积极回应的良好预期,这种预期来源于无数次的积极经历 。
【你会不会说话 学会高情商表达,别总让人猜你心思】而每一次被拒绝的经历,都会唤起种种羞愧、窘迫、丢脸的体验 。
人害怕再去体验那些痛苦的感受,于是含蓄隐晦的表达成了防御性的手段 。
一个敢于表达自己需求的人,是心理健康程度较高的人 。
这类人往往比较自信,被拒绝时的接受程度也更强 。
这种接受能力来源于大量积极经验的支撑 。
在心理学里,他们属于心理弹性比较高的人 。即使被拒绝,也不会产生那么多痛苦的消极感知 。
在亲密关系中,有一种回避型依恋人格 。
这类人往往会压抑对别人的需求 。因为这些人在成长的关键时期,种种情感得不到父母亲人的积极回应 。
于是,他们建立起自我保护机制 。
在他们看来,机器或知识是比人更可靠的东西,他们会赋予知识崇高的价值,因为他们感受不到现实关系的意义 。
对于这些人而言,一旦必须从外界的他人那里获得满足,就会唤起他们的焦虑 。
因为他们害怕冷漠和拒绝,会在每一段关系里谨小慎微 。
也就是说,对于回避型依恋人格来说,自我价值是高的,他人价值很低 。
他们觉得一旦走进一段确定的关系,最终总会伤痕累累,与其遍体鳞伤,不如早点撤退 。
缺乏安全感的人,多多少少都有点回避依恋的特点 。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
“安全感是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支撑起生命和心理健康 。”
所以安全感阻止了我们对需求的表达 。
可能有些人会有这样的体验:
越是亲密的人,我们越无法表达自己的需求 。
跟亲密的人直白地表达情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首先,不是所有人都能清晰感受到自己的情感 。
有时候我们明明被伤害了,却在潜意识里隐忍;有时候我们被别人爱着,却不相信自己值得 。
其次,我们感受到情绪,却不一定能正确的表达 。
情绪被表达的前提是,你对自己的情绪有正确的认识 。
命名情绪的能力,是成长过程中积攒下来的 。
是从小到大的经历让你知道,什么是开心,什么是难过,什么是被冒犯,什么是后悔莫及 。
最后,是我们对表达的信心 。如果你说话之前,总是担心哪句话会招来指责,那就很难说出真实想法 。
总是如履薄冰的表达,不算是自由的表达 。语言功能的不自由,实际上代表着你对内在自我的限制 。
表达需求是有益无害的,但是要做到纯粹的表达,不掺杂其他东西,这太难了 。
承认自己需要另一个人,本来就是很困难的事 。
我们需要别人,别人却不一定会满足我们,这种处境会让人脆弱 。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人为了避免这种脆弱,表达的时候不够真诚,最后说出口的就完全变了一个意思 。
表达很难,可是我们需要表达 。
那么,如何成为一个会表达的人呢?
第一,你要找到自己不敢表达的原因,之后一一排除,为自己的表达创造更多的勇气 。
你要找准自己性格里的薄弱点,是因为自卑而不敢表达,还是因为内向而不善言辞 。找到了薄弱点才能对症下药 。
第二,寻找合适的表达时机,在合适的时间地点讲合适的话 。
有些话适合两个人的时候说,有些话适合开诚布公地讲出来 。在不同的情况下选择不同的时机,才能让你的表达成功一半 。
第三,选择多样的表达形式,口头无法说明的事,可以选择书面表达方式 。
面对面的交谈最能看出一个人的真诚,但在某些难以启齿的话题上,你也可以选择书信、邮件等书面形式 。
口头更好理解,书面更显郑重 。最后的选择还是看自己,适合什么就选择什么,舒服的方式就是最优解 。
世上没有读心术,不要寄希望于别人猜到自己的心思 。
表达不一定能解决问题,但不表达一定不能解决问题 。
希望我们都能成为善于表达的人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