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琉璃 汉琉璃的发现与参证( 三 )


虎符形式的银带钩 , 一半内侧有“长毋相忘”4字铭文
发掘清理后的大云山汉墓一号墓内黄肠题凑结构墓室
汉代小琉璃珠实物与古法琉璃复原的参证
东西虽小 , 却解决了古法琉璃复原的想象 。
这种"缠绕技法"一直沿用(我不知道这种说法是否准确,西方比较规范的术语是wound glass) 。
但没有谁能像汉代工匠那样不计细要 , 因而在实物上保留了技法的直接证据 。
这是想象中的古法琉璃珠的技术复原,下图是出土的陶模,也是技法的佐证 。
上图是后人复原的古法琉璃珠子制作的技法之一 。
我叫它缠绕技法 , 因为现在国内还没有规范的术语 。
你看到图片上的绿色部分是用于搁置那只小棍(一般是金属的)的基座 。
[花梨镶紫檀补充:]小棍上有层白色物质 , 通常起脱模作用~
第二图就是那种基座的出土实物 , 有明确地层表明是战汉物 , 陶制的 。
小棍一是为了技术操作的需要 , 另也是为了给珠子预留穿孔 , 
缠在小棍上的东西就是琉璃溶剂 , 高温下呈粘稠状 , 
缠绕在棍子上等待冷却后就成了以下实物的样子 。
这是我买到的实物 , 技法的印记很明显 。
这样的小珠子大多是兰色和红色 。
我瞎猜兰色的是加钴料(湖蓝是钴,深蓝是硅?) , 红色的可能是铁?
最有意思的是,工匠们在制作过程中有时候可能因为粗心 。
不经意把两种颜色的琉璃溶剂混在一起 。
于是出现了这样的效果 , 很漂亮 。
单面模压法:
据说单面工的琉璃壁等就是这种技法 。
双面模压技法:
推测蜻蜓眼就是第二图所示这种工艺,工艺步骤可能比较复杂 。
内外范的模铸法:
下图是模铸法示意图和出土的陶模 。
古今模具的对比 , 很有意思 。
注意那现代模具是老外设计制作的 , 手工技艺正是他们的热门 。
我们对珠子开发得不够,其实不仅是技艺的开发,学术的研究更是欠缺 。
大概很多国内学者都没有注意到 。
珠子是古代艺术品中含盖材料和材质最丰富多样的门类 。
无论人工或是天然材料 , 凡我们能想到的 , 几乎都可用于珠子的制作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