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为什么不传子


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为什么不传子

文章插图
宋太祖赵匡胤(赵匡胤为什么不传子)
开宝九年十月十九日,宋太祖赵匡胤去世,继位的是他弟弟赵光义 。理论上讲,先皇去世,继位的应该是儿子,嫡长子继承制从商末一直流传下来,难道赵匡胤没有儿子?
显然不是,他是有儿子的,那么为什么赵匡胤不按照祖制传给儿子,而是把皇位传给了兄弟赵光义呢?
首先不可否认的是,赵匡胤和赵光义兄弟俩感情深厚:
皇帝定立继承人,常规情况下是自己的儿子,一方面要看哪个儿子能力强,另一方面就要看哪个儿子跟自己关系好,从而确立继承人 。由于赵匡胤吸取了五代的教训,所以在考虑继承人问题上,他首先考虑不是儿子 。
为了国家安危考虑,尤其在立国之初,政局不稳,让弟弟赵光义作为继承人最为合适 。弟弟赵光义从始至终都跟随者哥哥,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之时,也是赵光义、赵普等人一齐协助策划实施的 。
史料记载:
“开封尹光义暴疾,遂如其第视之 。”
赵匡胤已经登基为皇帝,仍然对弟弟关怀备至,在赵光义得病的时候,赵匡胤亲自到府中看望 。甚至亲自熬汤煎药,在床边照顾弟弟 。哪怕已在帝王之家,手足之情也十分真切 。
为了培养赵光义各方面的能力和经验,赵光义从殿前都虞候到大内都部署,之后可以行使宰相职权,任开封府尹加中书令,并封为晋王 。
【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为什么不传子】皇室宗亲任职开封府尹,基本就确立了其继承人的地位 。感情深厚加着力栽培,这明显是奔着继承人去的,这毋庸置疑 。
所以,从谁更适合做皇上的角度,赵匡胤选择的是弟弟,而不是儿子 。
再有就是金匮之盟的约束: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杜太后病重,赵匡胤一直在左右细心照料,赵匡胤是个大孝子,所以对母亲的话是言听计从 。杜太后临危之际,马上叫来了宰相赵普,为遗命做个见证 。
杜太后问儿子:“你的天下是怎么得来的?”
赵匡胤急忙答道:“我得到天下,全是母亲积德才有的 。”
杜太后厉声呵斥:“不对,如果后周世宗柴荣的继承人,不是个幼小的孩童,你还能得到天下吗?你百年之后要立你弟弟为继承人,这样才能保证长治久安 。”
赵匡胤泣不成声,对母亲的话没有半字反驳,于是太后令赵普写下盟约,并严密保管起来 。父母之命,做儿子的岂敢违背?实际上,当时赵匡胤的确是答应了母亲,但毕竟皇帝是他,权力在他手中 。
哪怕他改了主意,他人没有办法阻止,况且赵普那是自己人,不是外人 。但母亲的遗命常常萦绕在赵匡胤心中,假若赵匡胤不遵守,可能会于心不安,也无法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 。在盟约的约束下,赵匡胤最终选择赵光义为继承人 。
也就是说,赵匡胤也是一个重承诺之人,更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于情于理都偏向了赵光义 。
赵光义其实有篡位之嫌:
前面我们分析的是赵匡胤心甘情愿把皇位传给弟弟,那么有没有可能是非情愿的呢?
赵光义被封为开封府尹、中书令,可以位居宰相之上,是毫无疑问的实权派,况且赵光义也不是个安分守己的人 。他在京城到处结交权贵,培养自己的势力,他的野心也逐渐开始膨胀 。
赵匡胤病危之际,急忙令人召见晋王赵光义,来确立后事 。当时屋内只有兄弟二人,然而门内有人影晃动,赵匡胤大声对弟弟说:
“将来你要好好干!”
接着赵匡胤突然去世,只有赵光义一人从门内走出 。
宋皇后见晋王赵光义一人出来,十分惊愕,很快又转变了态度说:
“我们母子的性命,都托付给您了!”
于是赵光义顺利继位 。宋皇后为何惊诧,也许本来赵匡胤的病还不到病危的程度,却突然去世 。在烛光斧影中,赵光义也许给哥哥下了毒,也许直接谋害了哥哥 。
在赵光义即位后,理应对侄子赵德芳、赵德昭,弟弟赵廷美予以厚待,而这几位却接连死于非命,并且绝对是人为的 。这就让人不得不怀疑了,就算赵匡胤真的有意传位给弟弟,这个做弟弟的行为也十分不地道 。
所以,我们值得怀疑,在当时的情况下,赵匡胤实际上是被迫传给的赵光义 。
赵光义势力庞大,已无法遏制:
在赵匡胤暮年,想到洛阳转一转,他也在洛阳出生的,也有落叶归根一说 。皇帝出门,当然带上文武百官,赵光义也在其中 。一生为国事操劳的赵匡胤,此一行也并非游玩,而是有迁都的想法 。
开封虽然位置不错,却没有可以依仗的天险,只有黄河一道屏障,当然开封的水运异常发达,全国各地物资,可以以汴渠送到京城 。开封的另一个问题在于,必须囤积大量军队来保证京师安全,这无疑也加重了国家负担 。
当赵匡胤询问对建迁的看法时,有大臣说道:
“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都下兵数十万人咸仰给焉 。陛下居此,将安取之?且府库重兵,皆在大梁,根本安固已久,不可动摇 。”
意思就是开封水渠便利,粮食运输方便,且重兵固守,不能轻易迁移 。众大臣皆不同意赵匡胤迁都的计划,而赵光义最后说了一句惊世憾俗的:
“在德不在险!”
帝王的统治重要在德行,而并非险要的地理位置,这无疑在强词夺理,首都是全国的核心,地理位置至关重要,幽云十六州早已丢失,建都开封并是不个很好的选择 。赵光义在大庭广众之上大放厥词,这是在宣示主权 。
晋王赵光义多年积累的势力都在京城,这一迁都,不都白折腾了吗,反对迁都也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 。赵匡胤着力栽培的弟弟成了参天大树,甚至都掩盖了他的锋芒 。
弟弟的无礼赵匡胤已经看到眼中,但他并没有反驳什么,因为他已经老了,他现在最重要的是顺利交接权力,保证国家安定 。所以赵匡胤妥协了,如果他让赵德昭继位,这无疑会引起一场宫廷政变,于国于己都没有好处 。
赵匡胤以武立国,结束了五代军阀割据的局面,为大宋盛世垫定了牢固的基础 。如此英明神武的帝王,却在继承人上犹豫不决,不论顺利继位也好篡位也罢,好在赵光义也是个不错的皇帝 。
赵光义一生都在执着追求统一大业,力求汉唐盛世,他收复北汉,完成了哥哥未未完成的使命,两次北伐虽然失败,但宋军并没有落得下风 。他也许对哥哥有所亏欠,但他一直在努力,在拼搏,哪怕无法实现理想,此生也足矣!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