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运动员”是如何成为一种职业的?

当一个领域发展到一定规模 , 从参与者身上往往能看出行业最真切的变化 。
12月2日-5日 , 凯乐石精英峰会在丽江玉龙雪山举办 , 参与者包括众多凯乐石登山、攀岩、越野跑领域精英运动员以及凯乐石运动大使 。 他们分享、聆听了彼此的经历和感悟 , 为打造中国山地运动发展体系贡献了观点 。 这种智识上的交融 , 在很多年前恐怕是难以想象的 。

“户外运动员”是如何成为一种职业的?
文章图片
首届凯乐石精英运动员峰会在丽江玉龙雪山举办 。
跟大多数竞技项目比 , 户外运动员往往是业余出身 , 最初出于热爱成为爱好者 , 随后通过自学、培训和爱好者之间的相互交流 , 逐步成长为运动员 。
“户外运动员”作为一个日渐壮大的群体出现也是近年的事 。 角色的转变 , 正好反映出中国户外运动一路变化 。 而这背后也带出了一个话题 , 也是一段行业变迁史:“户外运动员”是如何成为一种职业的?
从爱好者到运动员 , 户外人群金字塔逐渐形成
户外运动在中国很长一段时间只是“少数人的狂欢” , 是爱好 , 而非事业 。 除专业登山外 , 户外运动在过去长期游离在我国专业体育框架之外 。 彼时 , 户外运动参与者们大多经济条件较好 , 没有过多生存的压力 , 但由于行业内缺少展示舞台 , 难以涌现出影响力巨大的明星或意见领袖 。 行业整体尚缺乏成熟配套的资源支撑 , 使得户外运动对一众参与者而言也只能是爱好 。
改变往往随着无数的先驱的聚集而来 , 出于热爱走在一起的硬核爱好者、赛事活动组织方以及户外品牌 , 成为了户外运动发展及其参与人群金字塔成型的核心推动者 。
攀岩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 1990年 , 美国人ToddSkinner在广西阳朔月亮山开辟了第一条运动攀线路 , 开创中国野外攀登先河 。 阳朔凭借独特的喀斯特地貌 , 逐渐成为中国乃至海外攀岩爱好者的一大攀岩胜地 。 这里孵化了很多攀岩运动领域的“早期布道者” 。
1999年 , 刚刚毕业的谢卫成来到阳朔学攀岩 , 自此走上攀岩探索之路 。 2007年 , 谢卫成完攀了国内第一条5.14a级别线路 , 成为获得该成就的中国第一人 。 2008年 , 他成功成为国家级定线员 。 4年后 , 他又在马来西亚取得了洲际定线员资历 。 谢卫成的成就不止于“5.14a中国第一人” , 他更是影响了一大批后来者 。 在他的指导下 , 凯乐石全国“攀岩希望之星”计划培养出的潘愚非 , 成为中国攀岩第一批奥运选手 , 出现在今年东京赛场上 。
相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 在许多“早期布道者”和一众爱好者的努力下 , 攀岩运动在国内萌芽、发展 , 但彼时攀岩运动苦于器材落后 , 缺少赞助和后勤保障 , 使得国内攀岩长期仍处在爱好者口口相传、小圈子交流的阶段 。
改变在酝酿 , 扩圈的动作逐渐升级 。 2012年 , 谢卫成做下一个重要决定:把这项运动推广到更多的地方 , 更大的人群 。 他加入凯乐石当年启动的“寻岩中国”项目并成为队伍领队 , 带领团队在中国开辟出多条新的线路 。 “寻岩中国”运营至今 , 已成为国内最重要的攀岩IP之一 。 攀岩爱好者在这个舞台上 , 逐渐从个体聚拢到群体 , 并向全国扩散 。
此后多年 , 凯乐石的持续投入促进了“寻岩中国”的影响力快速增长 。 运动员有了更大的展示舞台 , 并与品牌间有了丰富的共创内容 。
凯乐石作为品牌方的加入加速了户外参与群体从量变到质变的进程 。 如今 , 阳朔的攀岩线路已从2000年的50条发展到1300多条 , 全国各地的线路开辟在这一行人的努力下还在持续增加 。 随着基数的不断增大 , 舞台更加广阔 , 参与者的金字塔也就逐渐成型 , 顶部乃至中上游的精英参与者由此拥有了“上升”为“运动员”的机会 。 攀岩运动的发展可视为一个缩影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