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文怀|李小龙从“无时停的小混混”到中国功夫第一人,叶问曾预言他短命

李小龙是第一位在好莱坞电影中出演主角的中国人,也是自有声电影出现以来第一位亚洲电影明星,在西方流行文化中树立起一个全新的中国形象——中国功夫。
美国著名作家马修·波利花了近十年时间,历经一百多次亲身采访,撰写了这部《李小龙:神话和真实》,他将人物的成长经历与时代背景紧密联系起来,以大量的生活细节描写透视李小龙的成长、蜕变,以及如何成就不凡与伟大的艰辛历程。





邹文怀|李小龙从“无时停的小混混”到中国功夫第一人,叶问曾预言他短命
文章插图

1940年11月27日一个男孩出生于美国的三藩市,父亲为他取名李振藩,但我们更喜欢他的另一个名字——李小龙。他的父亲李海泉是一名资深的粤剧演员,母亲何爱瑜则是一名富家小姐。在两种基因文化的加持下,李小龙的人生注定不平凡。
童年的李小龙生活在战乱时期的香港,霍乱肆虐为李小龙的体态极其羸弱,却丝毫不影响他极度活跃的性格,家人甚至为他改名“无时停”。
父母发现唯一能让李小龙乖乖地“安静”下来的办法,就是给他一本功夫漫画,年纪大些就是武侠小说。李小龙酷爱阅读这类书籍,为此还戴上了近视眼镜。在阅读过程中,李小龙会把自己想象成为故事的主人公。
6岁那年,他被父母送进小学。这个体态羸弱的“四眼小子”还是受到了同学的歧视,与其他“四眼小子”不同的是,李小龙不但不会自卑地躲起来,还会与那些耻笑他或者让他丢脸的人对打一架。无论对方身材高低、年龄大小,李小龙都敢出手,直到分出胜负,直到那些人不敢再挑衅他。久而久之,其他孩子的父母也开始警告他们的儿子,要远离李小龙。
此时的李小龙俨然成了街头小霸王,几乎每天都和人打架。小有“名气”的他在15岁拜师叶问,学习咏春拳。他刻苦钻研,拳不离手。并在家中设有木桩,每天对着木桩勤练不缀。
糟糕的学习成绩、频繁的打架让李小龙很快尝到了人生的第一次“苦头”。1956年的一次午休,李小龙强迫一位男同学脱掉裤子,并把那名男生的隐私部位涂成了红色。事情很快传到了校长处,校方把李小龙清理出学校。父亲罚他:一年内不准晚上和朋友外出,要么继续读书,要么回家待着。
父命难为,李小龙只能转校到圣芳济学院继续学习。在这里,李小龙的学习成绩排名倒数第二,学校专门写有备注:该学生非常糟糕。无奈之下,父亲只能切断他所有的经济来源并把他送到美国谋发展。
1959年5月17日,李小龙带着100美金重回出生地,被父亲切断所有经济来源后,李小龙在美国的生活变得异常艰辛,唯有通过勤工俭学解决自己的温饱与学习问题。
经历了生活的考验后,李小龙痛改前非,不但完成了高中的课程还顺利被华盛顿大学录取了。大学期间,李小龙主修戏剧,旁听哲学。除了学习外,他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钻研武术上,经常与身边好友聚在一起切磋功夫。对此,他是这样说的:“功夫是一种特殊的技能,是一门精深的艺术,绝不仅仅是身体的锻炼或自卫的手段......功夫的核心原理是道——道法自然。”
1962年4月,在西雅图唐人街破旧楼房的地下室,李小龙的“振藩国术馆”成立了,这是他生命中的第一间武术馆,中国功夫就是在这间不起眼的国术馆里开展起来。李小龙的弟子来自各地,他不分民族、种族、肤色,以武会友,教授他们功夫。
都说教是最好的学习方式。李小龙与弟子亦师亦友的关系,让他在钻研功夫的道路上有了不少挑战与机会。他不但勤练中国拳术,还钻研柔道、西洋拳、空手道、击剑等西方拳术,不断学习各种拳击的步法,吸收不同体系的理念,并从功夫中吸收了各种踢法。一切如他说的:“你必须走出你的环境才能变得更好。”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