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北京冬奥会)“冠军之城”再出发

新华社哈尔滨1月28日电(采访人员谢剑飞)七台河市,黑龙江省一个人口不足百万的小城,如今已成为中国短道速滑运动的代表城市,有着“冠军之城”的美誉。杨扬、王濛、孙琳琳等10位短道速滑世界冠军从这里滑向世界。
走进七台河短道速滑冠军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楼大厅上方的“金牌榜”——国家级金牌535枚、世界级金牌176枚、16次打破世界纪录……这些都是七台河培养的运动员取得的成绩。这座由8层观光塔改建成的冠军馆于2019年2月开馆,设有“冠军城市奠基人——孟庆余和历代教练”“中国冬奥冠军第一人——杨扬”等6个主要展厅。参观冠军馆,观众可以了解七台河40余年滑冰事业的历史,同时也能感受到“冠军之城”的美誉来之不易。
20世纪70年代,七台河市的短道速滑事业从市内一个简陋的体育场中开始。由于当时没有室内冰场,七台河早期冰上运动员冬季住在这座体育场的看台下面,白天就在体育场外的空地上浇冰训练。因为没有浇冰机器,已故教练孟庆余只能把一个大铁桶放在爬犁上当作水箱,人拉着一吨多重的爬犁走。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极寒天气中,一场冰浇下来,冻得直打哆嗦。从这里“白手起家”,孟庆余将短道速滑从七台河人闲暇时的爱好推向竞技体育道路,奠定了这座城市短道速滑事业的基础。孟庆余在干事创业过程中磨炼出的不怕困难、奋勇拼搏的精神也在其弟子中一代代传承下去。
1991年,入选国家队的张杰和队友在当年世界大冬会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比赛中夺冠,成为七台河走出的首位世界冠军。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杨扬夺得女子短道速滑500米比赛金牌,实现中国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王濛在2006年都灵冬奥会上夺金摘银,又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再取3枚金牌……迄今为止,中国获得的全部13枚冬奥会金牌中,短道速滑队贡献了10枚,6枚来自七台河培养的运动员。孟庆余当年培养出的学员如今不少已成为世界冠军,还有许多成为专业教练员,赓续着七台河“敢为人先 勇争一流”的冠军血脉。
随着七台河培养的运动员在国内外赛事中持续取得优异成绩,地方政府对冰雪体育运动也越来越重视。2013年,七台河体育中心的室内冰场投入使用,结束了七台河市数十年无室内冰场的历史;2017年,七台河职业学院张杰冰上运动学院成立,学院开设短道速滑专业,培养短道速滑教练员;2019年,七台河职业学院短道速滑训练中心成立……
近年来,七台河市先后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国家短道速滑七台河市体育训练基地”等。七台河市也不负所望,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增加短道速滑特色学校数量、创建“省队市办”基地、举办群众性冰雪体育活动等,让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再上新台阶,承担起向国家队培养输送短道速滑优秀运动员的重任。
距离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还有不到10天时间。出生于七台河市的短道速滑世界冠军范可新已经入选中国短道速滑队出征名单,作为北京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成员之一,正在紧张备战。与此同时,在七台河职业学院短道速滑训练中心的冰场上方,三面五星红旗高悬。一个个朝气蓬勃的身影脚踏冰刀从冰面上呼啸而过,他们中有不少人的梦想就是未来能站在冬奥会的赛场上为国争光。张杰说,这些孩子里有不少好苗子,说不定就有未来的冬奥会冠军。
夜幕下,位于七台河市桃山区的冠军桥灯火通明,短道速滑冠军馆顶部火焰状的灯光流转升腾。从冰面再出发,以短道速滑为代表的冰雪体育事业为七台河注入了奉献、实干、拼搏、创新的城市精神,让这座曾以煤著称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焕发出别样生机。(完)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