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礼冰雪博物馆|他们为北京冬奥贡献武汉力量

崇礼冰雪博物馆|他们为北京冬奥贡献武汉力量
文章插图

崇礼冰雪博物馆实景图。
崇礼冰雪博物馆|他们为北京冬奥贡献武汉力量
文章插图

■ 中建三局建设者:
不惧零下20多度气温
建起崇礼冰雪博物馆
□ 长江日报采访人员王慧纯 通讯员常路坦 程莞如
北京冬奥会开幕在即,武汉人侯杰飞心情激动。他和中建三局北京公司的同事们用474天打造的崇礼冰雪博物馆即将面向世界开放,成为观众观看比赛、举行庆典活动的场地。
这座博物馆是国内首家以冬奥和冰雪为主题的博物馆,位于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崇礼主城区,大气如山脉,优雅似琴弦,总建筑面积24035平方米,由序厅、世界冰雪运动厅、中国冰雪运动厅、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厅、2022北京冬奥厅、临展厅6个功能厅和冰雪运动体验区组成,大面积应用清水混凝土工艺,其一次成型、无需装饰、利于环保的特点,完美契合绿色办奥理念。
2020年5月5日,作为先遣队员,侯杰飞带着一只小行李箱第一次来到崇礼。
项目5月15日开工,糟糕的气候条件一路伴随施工进程。侯杰飞清楚记得,崇礼的雨季从6月到9月,一共下了42场雨,“我们只能见缝插针地施工”。
9月底雨季结束,崇礼的夜间气温已降到零下,之后很快入冬。那是武汉人侯杰飞没经历过的冷,“那边最低温度能达到零下35℃。我们每天户外作业10多个小时,为了保暖,穿的都是登山队用于极寒天气的服装”。11月20日,B区主体结构开始封顶,侯杰飞回忆,当时崇礼白天的最高温度零下16℃,“按理说这种极端恶劣的气候条件是不适合混凝土施工的,但工期不等人。我们做了周密的演练和技术保障,最后一段顶板混凝土浇筑完,我们就给严严实实地盖上了4层保温被,结构内部用了大量的暖风机等加温设备,密密麻麻像排兵布阵一样。当时整个项目部管理人员只有18人,全员排班守夜,保证混凝土不能受冻,我们轮流守了4天”。
11月21日,项目的清水砼施工完成80%,圆满完成业主的计划目标。崇礼区政府向施工单位发来表扬信,这是侯杰飞难忘的荣誉,“这是我第一次接到盖着国徽印章的表扬信”。2021年5月18日,冰雪博物馆主体结构全面封顶,8月23日,顺利通过主体结构验收。
■ 中冶武勘施工队:
为国家雪车雪橇中心
治理地质灾害
□ 长江日报采访人员丁傲岸 通讯员胡飞 程静
“一项工程,历时3年多,运用近10种地质灾害治理工艺,共完成28个工点治理,这种项目可遇不可求。”1月25日,中冶武勘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总工张大磊坦言,这既是挑战,也是难得的学习机会。
北京2022年冬奥会在北京、延庆、张家口3个赛区布局场馆。位于延庆张山营镇小海陀山地区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和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存在不稳定斜坡和崩塌等地质灾害。2018年9月下旬,张大磊与中冶武勘近20名技术管理人员前往小海陀山,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工作。
中冶武勘施工队伍进场时,尚未开发的小海陀山上场馆建设刚启动不久。需整治的地质灾害工点有17个,分布在海拔800米至2200米的山间。施工道路没有现成的,都是一步步探出来的。
从山顶往山脚铺设主动防护网,可为山体加固,防止碎石滑落。防护网由格栅网和钢绳网构成,一卷长9米、宽2.5米,重近300斤,通过滑索运输到位。
被动防护网主要架设在山体中下部的局部崩塌位置,由格栅网和钢环网组成。每卷被动防护网长5米、宽4.5米,重近500斤,横向连续铺设形成长100多米的保护屏障,可防止掉落的滚石砸到场区道路。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