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肝炎患者吗?对于肝炎的这些认知都是错误的

一、认识肝炎传播途径的误区 。

你真的了解肝炎患者吗?对于肝炎的这些认知都是错误的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甲戊型肝炎通过消化道传播 , 乙丙型肝炎通过血液、体液、母子垂直、创伤性医疗器械等传播,日常工作和生活接触,如同一个办公室工作(包括共享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居宿舍、共享饮食、共享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 。湖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贺新春
二、对小三阳、大三阳认识的误区 。
普遍认为小三阳好大三阳不好 , 完全是错误的想法 。所谓大、小三阳指的是乙肝免疫指标中e抗原阳性还是e抗原阴性,阳性者为大三阳,阴性者为小三阳,它只反映机体的乙肝免疫标志物状态,并不代表病情轻重或传染性大小 。病情重要的是肝功能的各项指标和肝影像、病理等指标,传染性的大小要看血中病毒的载荷量 。
无论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都存在慢性乙型肝炎携带者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如果是携带者,就意味着病情比较稳定,基本上没有明显的肝功能损害,能够承受正常的工作、学习任务的慢性活动性或肝硬化患者必须进行治疗 。
三、对定期复查认识不足 。
有些患者明知自己是HBsAg (+)携带者 , 并不定期复查也不就医 。
慢性病毒性肝炎疾病进展大多数是在“没有感觉”的情况下造成的 , 病毒潜伏于肝细胞内,在日积月累中静悄悄地引起肝细胞损害、肝硬化甚至肝癌 。因此对这个过程,患者本人和专科医生要密切监护,及时使用抗病毒药物,阻止病毒造成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
对于已经用上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定期复查 , 与医生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更为重要 。通过定期复查肝功能及病毒学各项指标,观察抗病毒的疗效 , 及时发现抗病毒治疗的不良反应,如干扰素治疗的副作用和核苷类口服药的耐药发生,及时调整和更改治疗方案 , 从根本上达到阻止病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的目的 。
四、对肝炎抗病毒治疗的认识误区 。
慢性肝炎之所以发展成慢性,最关键一点是病毒不能被机体免疫系统清除而长期潜伏于体内 , 反复破坏肝细胞而导致慢性活动甚至肝纤维化、肝硬化 。当病毒破坏肝细胞时,肝细胞坏死裂解,细胞浆或者线粒体内的各种酶释放到血液中,引起血液中酶水平的升高 , 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 。酶的升高反映的是肝细胞受损,降酶治疗是一种对症治疗 , 转氨酶降至正常也并不等于慢性肝炎治愈,病毒仍然潜伏于肝细胞内,随时可能引起再次出现肝损害及转氨酶升高 。因此,抗病毒治疗才是各种治疗的最重要的治疗,只有把病毒抑制甚至清除 , 才能解决肝细胞反复受损、肝炎反复活动,转氨酶反复升高的现象 。
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只要有适应症就必须确立抗病毒治疗的基本观念,也必须确立长期治疗、与病毒持续作战的观念,决不能迷信江湖游医和虚假广告所谓的多长时间乙型肝炎转阴、转阴率100%等宣传 。也许你身边确实有HBsAg转阴的特例和案例,但很可能是急性乙型肝炎 。急乙型肝炎是一种自限性疾?。?其自然阴转率在90%以上 , 慢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难以阴转 , 自然阴转率在1~3%,需要长期治疗 。
但是,如果有乙型肝炎就不能治疗病毒,如果有适应症就不能治疗病毒,就不能达到治疗效果 。对于肝脏炎症病变轻微、难以取得持续应答的患者(如ALT正常、HBeAg阳性的免疫耐受期),特别是当这些患者<30岁时,不宜开始抗病毒治疗,尤其是不宜使用核苷 (酸)类药物治疗 。同时 , 抗病毒治疗并不是病毒控制了就停药,而是要达到一定的时间要求 。一般而言 , 干扰素治疗为半年~2年,核苷(酸)类治疗3~5年甚至更长时间 。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