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冬奥场景背后有多少“黑科技”?

北京2022年冬奥会既是世界体育运动的顶级盛事,也是重要先进科技的全球展示平台。截至目前,冬奥场景下先后测试和使用了200多项技术,涉及信息工程与软件工程、公共安全、高清视频、5G和新能源等领域,适用智慧、绿色、安全、防疫等60多个细分应用场景。在这些技术中,已确定赛时应用70余项。其中20余项在技术先进性和应用展示度方面极具代表性,亮点纷呈。
机器狗巡检,保障冬奥电力
考虑到疫情防控风险,在延庆赛区,将由机器狗和防撞无人机代替人工对场馆电力设施进行巡检。两类设备均装设了3D成像和红外检测装置,迅速捕捉电力设备的异常情况,同时通过5G通信方式,快速将现场设备运行状态传递到指挥中心,同时也解决了延庆赛区复杂山地环境和有限空间条件下,人工巡视困难的问题。
冬奥|冬奥场景背后有多少“黑科技”?
文章插图
2021年10月26日,北京冬奥电力运行保障“智慧大脑”上线运行,“机器狗”代替人工对场馆电力设施进行巡检。 新京报采访人员 李木易 摄
赛区还配备防尘照明系统,即使在黑暗环境下,也能够完成设备的现场视频拍摄;移动箱变车可以灵活便捷地实现负荷转供,具有升压和降压两种功能,能够满足多种供电场景;应急充电子母方舱、应急照明灯塔能够装配在应急抢修皮卡车上,可快速到达复杂环境下的抢修现场,迅速提供应急电源和照明。
智能体温贴可24小时实时监测
各场馆防疫举措纷纷采取各种科技手段。北京通过组织科技防疫技术攻关、专家论证、现场测试等形式,在体温监测、环境消毒等环节,推进多项技术成果应用。
冬奥|冬奥场景背后有多少“黑科技”?
文章插图
2021年11月24日,首都体育馆,现场展示24小时实时体温监测装备。新京报采访人员 陶冉 摄
公共空间气溶胶新冠病毒监测系统可实现场馆内空气的病毒监测预警和快速检测,检测灵敏度比传统检测手段提高了3倍,同时在国家速滑馆、冰立方等场馆进行了相关测试。此外,还研发出了基于开源芯片、边缘计算等技术的多体征感知设备。
首都体育馆还为工作人员配备了647个智能体温贴,直接贴于人体腋下,可以进行24小时的实时体温监测,单次充电能维持10天以上。在实时连续监控人体体温的同时,场馆利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对连续体温信号进行特征提取与分类,对重点人群进行持续的体温监测及疑似新冠筛查。
给场馆内空气做“核酸检测”
为了监测空气中的气溶胶,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昌平实验室等科研人员开展紧急攻关,联合研制出公共空间生物气溶胶新型冠状病毒监测系统。目前,多台样本采集器已在冬奥会多个场馆“上岗”。
冬奥|冬奥场景背后有多少“黑科技”?
文章插图
2022年1月18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公共空间生物气溶胶新冠病毒检测实验室,工作人员将采样管放入监测系统中。新京报采访人员 陶冉 摄
相较于给人做核酸检测,给空气做“核酸检测”并非易事。由于气溶胶样本体积大,空气中的病毒载量比较低,远远低于从人的咽喉直接采样,同时,病毒RNA稳定性差,这就要求收集方法要高效,检测方法要非常灵敏。
生物气溶胶新冠病毒监测系统由便携式气溶胶采集器和一体化高灵敏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仪两部分组成。
气溶胶采集器由北京大学环境学院要茂盛教授团队研发,外形小巧轻便,适合在热身室、裁判室等狭小密闭空间使用,30分钟内可采集12立方米内的气溶胶颗粒,并收集到采样管中。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