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花滑世界冠军、最励志单板滑手、冰球解说员聊聊与冬奥的故事

走进冬奥最强大脑:运动员成绩提升的秘密 , 这些科学家都知道
北京冬奥会脚步临近 , 赛场上运动员奋力拼搏 , 背后也少不了各国高科技的比拼 。
北理工宇航学院副院长同时也是科技冬奥项目负责人的霍波教授是18位“中国冰雪科学家”中的一员 。 他所在的团队凭借“精确到肌肉”的冬季运动智能训练系统 , 改变了此前裁判员打分主要靠主观判断难度系数的历史 , 推出的4项量化指标进入了国家队评分表 。
“国家队需要什么和我们能做什么结合起来 , 不断碰撞出服务场景 。 ”北理工光电学院副教授张海洋告诉南都采访人员 。 和霍波团队一样 , 他所在的课题组跟随国家队四处服务 , 把科研实验室搬到了赛场上 。 近日 , 在张海洋的实验室 , 南都采访人员见到了他主导建立的运动信息多源实时采集与显示系统 , 并佩戴VR眼镜沉浸式体验滑雪赛道 。
霍波、张海洋这样的科学家团队被称为冰雪运动背后的“最强大脑” , 他们如何助力冬奥会备战取得优秀成绩?南都采访人员和他们聊了聊 。
中国|花滑世界冠军、最励志单板滑手、冰球解说员聊聊与冬奥的故事
文章图片

对话冰球解说李龙谋:希望球迷多关注中国队的表现 , 会有惊喜
即将开幕的北京冬奥会 , 或许是中国冰球最重要的转折点 。 为了这场比赛 , 几年前中国冰球开启归化之门 , 尝试引入华裔球员快速提升实力 。 临近冬奥会 , 冰球国家集训队仍以北京和深圳昆仑鸿星两支俱乐部的名义参加俄罗斯联赛 , 希望通过实战促进队伍进步 。 其中 , 女冰队内约有三分之二球员来自深圳昆仑鸿星俱乐部 。
中国男女两支球队都已阔别冬奥赛场多年 , 此次经国际冰球联合会投票得以直通冬奥赛场 。 从纸面数据看 , 大幅引入归化球员短时间内提升了球队实力 , 而NHL(国家冰球联盟 , 北美地区的联赛)球员因疫情原因不来参赛 , 也增加了中国队的赢面 。
在资深冰球评论员李龙谋看来 , 这是中国冰球难得的机会 , 国家队的表现将直接决定中国冰球能否吸引更多关注者 , 逐渐告别小众运动的影子 。 本届冬奥会上 , 2月3日到2月20日间每天都有至少一场冰球比赛 , 李龙谋也将做客央视带来球赛解说 。 他希望球迷多关注中国队的表现 , “会有惊喜” 。 在开赛之前 , 我们请李龙谋聊了聊他对本届冬奥会的分析 , 以及他对中国冰球运动的期待 。
中国首个花滑世界冠军陈露:期待冰雪运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旋转、跳跃;托举、抛跳......她随音乐起舞 , 他在冰上作诗 , 他们展现着速度与力量的激情、技术与艺术的优雅 。
这就是花样滑冰 。 2月4日至19日 , 2022年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比赛将在首都体育馆举行 。
“双人滑比赛 , 我会期待中国队的隋文静/韩聪 , 获得两届世锦赛冠军的他们将向奥运金牌发起冲击 。 ”“男子单人滑 , 谁能在本届冬奥会完成人类极限天花板的四周半跳是一个亮点!”中国第一位花样滑冰世界冠军、“冰上蝴蝶”陈露在接受南都、N视频采访人员专访时 , 谈及北京冬奥花滑项目 , 陈露眼里透着兴奋与快乐 。
她也向采访人员透露 , 她将对在冬奥会期间做花样滑冰的赛事解说 , 带领观众更好欣赏花滑之美 。
尽管离开了花滑赛场 , 但陈露从未离开过花滑事业 。 20多年来她见证了中国花滑项目的发展 , 退役后也一直致力于推广冰雪运动 , 培养花滑人才 。 作为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一员 , 从运动员角度为赛事筹备建言献策 , 也用自己的力量“带动三亿人上冰雪”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