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馆|首都体育馆见证中国代表团首金诞生——老场馆讲出新故事

在服务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诸多场馆中 , 见证了中国代表团本届冬奥会首金诞生的首都体育馆 , 融合了传统与现代 , 老馆新用 , 历史遗存与新兴技术交相辉映 , 成为其中的典型代表 。
奥运场馆的改建意味着要经历漫长的设计、审核、再调整与再设计的过程 , 需要精确满足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等多方面的严格要求 。 无论是新建场馆还是场馆改造 , 都要注重综合利用和低碳使用 , 集合体育赛事、群众健身、文化休闲、展览展示、社会公益等多种功能 。
修旧如旧注重传承保护
迎着冬日的暖阳 , 行至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6号 , 几位身穿天蓝色制服的冬奥志愿者正紧张忙碌着 , 不时回答来访者的提问 。 望向他们身后新改建的首都体育馆 , 可以感受到这座54岁的场馆处处散发着庄重大气 。
首都体育馆场馆群运行团队负责人对采访人员说 , 建成于1968年的首都体育馆拥有我国第一座人工室内冰场 。 在多年的运行过程中 , 首体见证了一次次具有重大意义的赛事活动 , 历经世界体操锦标赛、2008年北京奥运会排球比赛、短道速滑世界杯、花样滑冰中国杯等众多大型国际赛事 。 历史上 , 为中美恢复邦交牵线搭桥的乒乓球友谊赛 , 就是在首都体育馆拉开序幕的 。
为满足2008年北京奥运会排球比赛需要 , 首都体育馆曾大规模改建 。 此次北京2022年冬奥会 , 首都体育馆承办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两个重要项目的全部比赛 , 将产生14枚金牌 。 为与时俱进地保障赛事顺利进行 , 首体再次“闭关”改造 。 此次改造秉持“传承保护、立足赛后、确保赛时、绿色科技”的策略 , 整合建筑师、结构工程师、设备工程师、机电工程师、室内设计师、灯光设计师、景观设计师等各方面专业团队 , 改造后的首体焕发出崭新活力 。
从外观来看 , 本次改造保持了首都体育馆作为区域标志性建筑的风采 , 修旧如旧 , 对立面材料进行更新 。 “在外观不变基础上 , 内侧增加保温材料 , 提高建筑的节能性 。 在墙面细节处理中 , 采用金属嵌缝条 , 使整体立面更为精致耐用 。 ”首都体育馆园区设计总负责人唐佳说 。
唐佳告诉采访人员 , 对场馆的传承保护首先是风貌保护 , 改造时在场馆入口处保留了1968年建馆时的石材铺装 , 充分留住历史印记 。 在内部功能上 , 通过技术优化减少机房空间 , 为场馆增加了约1600平方米功能性用房 , 缓解老场馆配套功能不足的状况 。 在园区规划层面 , 大面积增加绿化 , 补充地下停车场 , 极大改善了园区整体环境 。
“在设计时如何传承和发扬历史传统 , 同时融入更多活力 , 是设计的难点 , 但也是能够出彩的亮点 。 ”唐佳说 。
科技助力呈现完美赛事
在采访过程中 , 采访人员最大的感受是首都体育馆在传承历史的基础上紧跟时代步伐 , 借力高科技手段 , 传统与现代实现了完美融合 。
首体承办的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两项赛事 , 对冰面有不同的温度和硬度要求 , 有时需要在两小时内实现冰面转换 。 面对这样的难题 , 设计团队与奥组委制冰专家深入研究讨论 , 最终在大型冰场的制冰系统上采用新型环保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 , 实现了快速、均匀制冰 。
“通过先进的热回收设施 , 将热量再次用于比赛场馆浇冰热水、除湿机转轮等方面 , 实现废热利用 。 在冰面温度转换方面 , 热水浇冰的同时 , 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控制制冷机组输出的制冷量 , 确保冰面快速转换 , 使用的模拟技术可以测算场地温湿度 , 确保赛时冰面达到奥运比赛要求 。 ”唐佳说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