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如何制造一个火到脱销的“冰墩墩”

团队|如何制造一个火到脱销的“冰墩墩”
文章图片

2月6日 , 北京王府井商业街 , 一名男孩在排队等待购买“冰墩墩”“雪容融”等纪念品 。 近日 , 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带动冬奥周边纪念品的热销 , “冰墩墩”形象的纪念品在不少网络销售平台售罄 , 出现“一‘墩’难求”的现象 。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陈剑/摄
“冰墩墩”火了 , 憨态可掬的它 , 正向世界展示着中国人独特的冰雪浪漫 。
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设计团队的负责人 , 曹雪教授接受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专访时讲述了“冰墩墩”的出炉过程:历时10个月 , 修改了1000多次 , 充满了科技感和未来感的“冰墩墩”才与大家见面 。
这几天 , 这个穿着冰晶外壳的熊猫风靡全球 , 甚至有网友提出“一户一墩” 。 曹雪笑称 , 确实有很多粉丝、亲朋好友都找他要“冰墩墩” , 但自己和大家一样 , 手头也没有“冰墩墩”了 。
“熊猫”和“冰糖葫芦”起了化学反应
为什么选择熊猫?曹雪的目的很明确 , 能跟所有人沟通 。 这多半是对旧元素的新组合 。 冰糖葫芦那层薄薄的糖衣启发了曹雪 , “熊猫和冰壳都不是新元素 , 但是把二者组合在一起 , 就产生了化学反应” 。
2018年8月 ,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面向全球征集吉祥物 , 共收到全球38个国家的5816件设计方案 。 2019年1月 , 10余名国内外专家受邀参加吉祥物设计方案初评、复评评审会议 , 最终评选出10个入选设计方案 。
值得一提的是 , 在这10个方案中 , 有3个来自曹雪带领的团队 。 2019年9月 , 这只从盛夏的广州走进奥林匹克史册的“冰雪熊猫”正式亮相 。
曹雪是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教授 。 后来 , 他才知道 , 当北京冬奥组委宣讲团来广州美术学院宣讲吉祥物设计时 , 距离截稿日只剩下19天 。 他们迅速组建了一个14人的团队 , 完成了15套方案送到北京 。 曹雪很感慨 , “冰墩墩”出炉前 , 大家几乎没有节假日 。 每天反复修改讨论 , 画了上万幅手稿 。
一只“冰雪熊猫”为何诞生在南国广州?曹雪表示 , 广州的孩子没见过冰雪 , 没有体验 , 能否胜任冬奥会这样一个主题内容的设计 , 冬奥组委是要打个问号的 。 但是 , 恰巧是没有见过冰雪的孩子 , 反倒可能对冰雪和冰雪运动有着超乎常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可能会创造奇迹 。
“未来感”创造了无限可能性
“对一个设计师而言 , 眼光、想法、观点和观念 , 不能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得越来越传统、保守和老套 。 ”曹雪时刻提醒自己 , 作为这个团队里面最年长的一个 , 要给自己以“未来感” 。 设计 , 只有未来时 , 没有过去时 , “冰墩墩”巧妙构思背后 , 充满了无限可能性 。
谈到可能性 , 曹雪认为 , 一个人在生活中要善于用自己的双眼去洞察一切 , 你所见所闻的一切会作为一个信息点或知识点 , 让头脑丰盈起来 。
在“冰墩墩”主形象发布后 , 广州美术学院迅速成立了冬奥文化视觉中心 , 围绕着“冰墩墩”继续创作的各种运动姿态 , 几乎都是在这个中心产出的 。
曹雪指出 , 不是所有的年轻人都叫后浪 , 成为后浪取决于每一个青年的努力 , 在这努力的过程中 , 不要畏惧失败 。 用年轻的头脑 , 创造一些其他设计师所未曾想到的东西 。
“冰墩墩”大火 , 始料未及
曹雪认为 , “设计”干的事情就是四两拨千斤 , 汉字的“设计”二字很精妙 , 它是言字旁 , 而不是提手旁的“技” 。 “言”代表着观点和表达 , 要妙 , 要巧思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