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兹洛·瓦伊达|携手为冬奥 团结向未来( 二 )


亲眼见证“雪飞燕”在高山中修筑成型 , 周边配套设施日益完善 , 威廉对北京冬奥组委的工作效率由衷赞叹 。 “赛区开始建设的第一年 , 只有一个出入口 , 但很快场馆就初具规模 。 每次来都能看到令人欣喜的变化 。 ”令他最感动的是 , 在工期紧张的情况下 , 参与建设的各方始终团结一致 , 向着建设高质量场馆的目标共同努力 , “这正是‘一起向未来’的生动体现” 。
看到在索道建设过程中 , 小海陀山的植被得到修复 , 茂密的山林成为赛道边的美丽风景 , 威廉对场地建设中所体现的环保理念赞不绝口:“这些实实在在的措施充分展现了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 ”
亲身参与北京冬奥会场馆建设过程 , 让威廉对中国的了解更加深入 , “非常骄傲能够与这么多优秀的合作伙伴共同投身北京冬奥会筹备工作 。 未来 , 我希望能够到中国各地参与更多体育场馆项目建设 , 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 。 ”
“生态保护领域迈出的伟大一步”
2月5日 , 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比赛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正式开赛 。 当天 , 荷兰选手伊雷妮·斯豪滕在速度滑冰女子3000米决赛中夺得金牌 , 并刷新了该项目尘封20年的冬奥会纪录;6日 , 瑞典选手尼尔斯·范德普尔在速度滑冰男子5000米决赛中夺得冠军 , 并刷新冬奥会纪录;7日 , 荷兰选手伊琳·伍斯特在速度滑冰女子1500米比赛中 , 刷新冬奥会纪录获得金牌……一个个新纪录在这里诞生 , 一场场精彩的比赛在这里上演 。
作为见证这些精彩时刻的工作人员 , 来自加拿大的制冰师马克·麦瑟和场馆制冰团队倍感欣慰 。 从底板清洁、底冰浇筑 , 到喷漆、手工绘制分道线 , 再到分层多次浇冰等 , 速滑馆制冰包含多道工序 。 在麦瑟35年的制冰生涯中 , 服务“冰丝带”是非常特殊而富有挑战的一次经历 。 “国家速滑馆的制冰过程与之前所有速滑冰场都不同” , 麦瑟介绍 , “冰丝带”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 , 这在冬奥会历史上尚属首次 。
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是中国“科技冬奥”重点专项的研发成果之一 。 “冰丝带”总共有1.2万平方米的全冰面 , 全年运行的情况下 , 使用二氧化碳制冷剂可节省超过200万千瓦时电 , 相当于约120万棵树实现的碳减排量 。
麦瑟说:“二氧化碳作为‘自然制冷剂’能够更有效地保护环境 。 过去相关技术只应用于工业场景 , 如今将该技术应用于滑冰场 , 是巨大的进步 , 也是生态保护领域迈出的伟大一步 。 ”
在工作中 , 中国年轻同事所展现出的勤奋踏实、精益求精的精神给麦瑟留下了深刻印象 , “这些年轻人就像冰雪运动发展的种子 。 ”麦瑟说 , 他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冰上运动 , 中国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制冰师 。
谈起这段难得的工作经历 , 麦瑟感慨 , 北京冬奥会让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技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 团结起来 。 “这正体现了奥运会的意义所在 。 ”
编辑:杨晓凡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 , 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专题
更多>>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