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面|在不完美中创造完美!“中国制造”之光——雪游龙

在海拔2198米的小海坨山脚下 , 在山峦起伏的松林间 , 横卧着一条腾飞的游龙 。 它全长1975米 , 落差121米 , 相当于45层楼高 。 这就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雪游龙”——延庆国家雪车雪橇中心 。
2月10日 , 雪车比赛在“雪游龙”开始比赛日程 , 中国雪车队也是首次亮相冬奥会 , 站上赛道 。 比赛过程中 , 运动员将经过一个360度回旋弯 , 以及其他15个不同的弯道 。 这不仅是世界唯一一个360°回旋弯道 , 在弯道数量、赛道长度和比赛难度等方面 , 也都达到了国际顶尖水平 。
冰面|在不完美中创造完美!“中国制造”之光——雪游龙
文章图片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 无人机航拍 @视觉中国
并不完美的地形条件
看似完美的“雪游龙” , 却有着并不完美的地形条件 。 世界上其他赛道均位于北坡 , 只有“雪游龙”因为北坡太陡 , “被迫”成为了唯一一个位于南坡的赛道 。
“雪游龙”虽然看似坚固稳定 , 实际则是处于较厚湿陷性黄土土层 , 可能随时会发生小型地震和泥石流冲毁出发区 。 所以出发区赛道前的石头坡以及拦挡石头坡的铁丝网下面则是三道很深的挡土墙 。 再加上“雪游龙”位于山脊之上 , 东西两侧均存在陡壁 , 非常不利于建筑设备、器材的运输 。 所有的设备与器材均靠直升机和农户的骡马战队向山上运输 。 挖掘机在山顶24小时不敢熄火 , 因为零下三十多摄氏度 , 一熄火很有可能再也打不着 。
对制冷系统的巨大挑战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机电项目部经理李宇认为:“制冷机房如同一颗心脏 , 只有心脏强有力地跳动不停 , 将液氨源源不断输入冰龙体内 , 赛道这条冰龙才能存活 。 ”制冷管作为“雪游龙”的制冷剂 , 将会被充进零下18摄氏度的气液混合氨 , 并在“龙”的体内循环流动 , 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低温 , 保证冰层不融化 。
比这更困难的是 , 总共有10811根制冷管 , 焊工师傅们需要将它们一节一节地焊接起来 。 而每一处的焊接都不能出现任何缝隙气孔等细节问题 , 否则就要将其刨开从头开始 , 不然很可能造成液氨泄漏的问题 。 气温、湿度甚至都可能直接影响焊接的质量 。 这些对工人的手法、细心程度都有着极高的要求 。 焊工师傅为了不影响焊接质量 , 炎炎夏日也仍然在接近40摄氏度的棚内工作 , 精益求精 。
焊工师傅们在棚内进行焊接工作
《筑梦冬奥》纪录片截图
“制冰——平冰——清冰”三大繁琐步骤
雪车雪橇是冬奥会上速度最快的项目 。 比赛时 , 平均时速在100公里左右 , 最高设计时速可达135公里 , 向来有“冰上F1”之称 , 风驰电掣般的高速行驶是雪车的最大看点 。 国际奥组委规定 , 冰面厚度误差不能超过5毫米 。 哪怕赛道有细微的不平整 , 高速滑行的运动员都有可能冲出赛道 , 甚至危及生命 。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 , 一名来自格鲁吉亚的雪橇运动员诺达尔·库马里塔什维利 , 在训练赛中意外摔伤 , 最终不治身亡 。 因此 , 赛道冰面的平整顺滑程度极其重要 。 它的每一处细节 , 都决定着比赛的成绩 , 任何的疏忽都可能危机运动员的生命 。
制冰师需要先在混凝土表面反复喷洒几百余次水雾 , 在其表面形成3至5厘米的冰层 。 在基础的喷洒制冰流程之后 , 更重要的便是将冰面上出现的凹陷和凸起弄平 。 制冰师们先是采用了“以冰补冰”的方法 , 用多余的冰将凹陷部分填平 。 再使用带有冰刀的铲子 , 一下下在冰面上刮动 , 最终形成一整片平滑的冰面 。
但是即便经过如此复杂的“平冰”步骤 , 冰面上仍然会出现灰尘等杂物 , 以及运动员滑行后留下的冰渣 , 从而影响比赛的公平程度 。 制冰师们需要在比赛中场休息的短暂时间内 , 用高压喷水枪快速清除冰层表面的杂物 , 保证比赛的公平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