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冬奥车企大秀“氢功” 氢燃料电池汽车能否翻越发展分水岭?( 三 )


从当前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来看 , 目前氢能的种类分为灰氢、蓝氢、绿氢 。 灰氢是通过化石燃料燃烧产生氢气 , 污染最大;蓝氢是增加了碳捕捉、碳封存技术 , 本质仍然是化石燃料燃烧产生氢气 , 污染相对较小;绿氢则是通过光伏、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方式进行电解水制氢 , 全程零碳 。
从种类来看 , 绿氢被认为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实现零排放的最佳燃料 。 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数据显示 , 2021年我国氢能产量已经突破3000万吨 , 但绿氢产能很低 , 年产能只有10万-20万吨;从提纯环节来看 , 目前制氢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和煤 , 需要剔除硫等其他杂质才能符合下游燃料电池级的氢气要求 , 而电解水制氢成本较高且技术尚需突破 。
氢气的储运环节也存在较大难度 , 由于管道运输当前面临负荷率较低和前期投资大的问题难以大规模推广 , 目前主要运氢方式是气态长管拖车;而氢气本身较为活跃、易逃逸以及容易造成金属产生氢脆的特性 , 使得氢气的运输成本极高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认为制氢、储氢、运氢、加氢每个环节都有很多实际的问题需要解决 , 才能实现产业化 。 此外 , 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认为 , 燃料电池发动机的研发成本过高等仍有瓶颈需要突破;在章桐看来 , 真正的技术难点是缺少产品化的技术 , 产业链和技术都需要进一步成熟发展 , 价格需要进一步降低 。
国家电投氢能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银广在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成本的降低需要技术的成熟和达到一定规模 , 目前氢燃料电池已经到了技术突破的关键点 , 下一步的突破点是实现技术的成熟 , 推动示范点的规模化发展 。 ”
2025年市场规模或达800亿元 , 市场化拐点来了?
章桐表示 , 氢燃料电池汽车中商用车的商用化进程比较快 , 预计两三年之内会达到相当大的规模 , 而乘用车领域商用化进程仍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 , 至少需要五年的时间才能形成一定规模 , 真正能够小批量上市 。
实际上 , 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政策风力不断加大 , 采访人员梳理发现 , 目前全国有30个省份、150多个城市在其“十四五”规划中提及氢能发展 , 有50多个城市出台了地方氢能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 根据各省区市规划目标 , 到2025年全国将建成加氢站超过1000座 , 推广氢燃料车超过54000辆 。 《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2020》测算 , 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将由2020年的7352辆增长至2025年的10万辆 , 至2025年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00亿元 。
与此同时车企的布局也在加速 , 例如长城汽车的氢能战略中提到计划2021年推出全球首款C级氢燃料电池SUV , 落地全球首个100辆49吨氢能重卡;2022年并行氢燃料电池多种清洁应用项目群;2025 实现全球氢能市场占有率前三;上汽集团计划2025年之前推出至少10款燃料电池整车产品 , 并形成万辆级燃料电池整车产销规模 , 市占率达到10%以上;国际车企方面 , 宝马集团将于今年小规模生产BMW iX5 Hydrogen氢燃料电池车 , 或于2025年正式量产 。
上汽集团旗下捷氢科技总经理卢兵兵曾表示 , 预计2025年氢燃料电池将迎来第一个拐点 , 保有量或达到10万辆;2030年迎来第二个拐点 , 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保有量将增加至100万辆;同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 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成本也将进一步降低 。
进入“十四五”发展期 , 脱碳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词 , 作为被认为能够有效实现零排放的技术路径 , 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回暖或意味着进一步丰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技术路径;田永秋认为当前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仍处于初级阶段 , 尚未形成规模 , 从示范试运行到批量生产再到大规模商用 , 基本上要到2030年以后才能真正看到商用化的效果;而氢燃料电池汽车和电驱动汽车并不是相互矛盾 , 而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存在 , 最终目的是在于推动实现真正的零碳排放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