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为建设体育强国注入冰雪力量

曾经 , 北京冬奥会定下的109个小项中 , 约有三分之一的项目在国内从未开展 。 如今 , 北京冬奥会比赛如火如荼 , 越来越多项目迎来了中国运动员的历史首秀;曾经 , “冰雪运动不进山海关” 。 如今 , 随着“北冰南展西扩东进”战略深入实施 , 参与冰雪运动的人群犹如“滚雪球”般壮大 , 中国3亿多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愿景照进现实 。
着力补齐冰雪运动短板 , 是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助推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要方面 。 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 , 让更多人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 , 这正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魅力所在;以北京冬奥会为引领 , 推动我国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 这也是新时代赋予中国新的发展机遇 。
体育科技大显身手
“水立方”变身“冰立方”、“百米级、分钟级”精准气象预报、5G信号覆盖所有场馆、8K比赛画面实时传输……从申办到筹办 , 科技成为北京冬奥会的最亮底色 。 一系列新技术、新应用陆续在冬奥会赛场落地 , 为冬奥健儿赋能助力 。
在科技冬奥的赛道上 , 正上演着“追风逐日”的较量 。 自2018年起 ,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李波带领着团队一路“御风而行” , 开发出我国冰上项目、雪上项目和车橇项目风洞测试全套辅助装置 , 有望为运动员找到最佳运动姿势 , 以实现最大程度减阻 。 此装置已应用于15个冬季项目392名运动员2500人次的冬奥会备战 。
搭载风洞测试 , 运动员在姿态风阻优化、队列风阻优化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 钢架雪车项目国家集训队8名重点运动员的滑行姿态 , 平均减阻达11.78% 。 “风阻减少10% , 成绩可提高1% 。 ”李波介绍 , 平昌冬奥会时 , 男子钢架雪车项目第一名与第六名的差距仅为1.2% 。 去年11月份 , 中国选手耿文强在钢架雪车世界杯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站拿到首个冠军 , 这也意味着我国运动员在冬奥会争金夺银的道路上更有希望 。
“北京冬奥会对科研工作者来说既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 也是挑战 , 更多新的应用场景等待我们突破 , 促进体育科技大跨步发展 , 助力竞技体育赛出好成绩 。 ”李波告诉采访人员 , 北京冬奥会的举办为多学科协同攻关打下良好基础 , 在科技创新的加持下 , 带动场地设施、服装、器材和服务等多个环节的互联互通 , 后冬奥时代的冰雪产业发展和全民健身活动令人期待 。
“我们要确保重点专项成果在北京冬奥会用得上、用得好 , 还要加强技术成果的系统梳理 , 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 进一步服务‘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 , 推动冬季运动可持续发展 。 ”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说 。
开放办奥补齐短板
科技创新改变中国冰雪运动面貌 , 提升运动员竞技表现水平 。 而在“全项目开展”“全项目建队”“全项目训练”的前行进程中 , 中国冰雪人同样付出了艰苦努力 。 从艰难起步到不断突破 , 短短几年间 , 中国多个冰雪项目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 。
与四年前的平昌冬奥会相比 , 北京冬奥会中国代表团新增两个参赛大项、三个分项、47个小项 , 其中35个小项实现参赛“零的突破” , 参赛人数较上届增加一倍有余 。
彼时 , 雪车、雪橇、跳台滑雪等新开展的项目底子薄 , 人才短缺问题突出 。 对此 , 国家体育总局冬运中心确立“抓重点、强弱项、补短板”策略 , 在2017年3月召开的全国冬季项目备战2022年冬奥会跨项跨界选材动员和座谈会上提出“举国发力、恶补短板” , 拉开了大规模跨项跨界选材的序幕 。 经过几次选拔 , 田径、武术、体操等夏季项目运动员打破藩篱 , 支援覆盖全部109个项目的31支国家集训队 , 多达4000余人的备赛队伍就此集结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