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一位老师的18年模拟奥运会试验

两名“火炬手”绕场一周 , 跑到全校最高的二楼锅炉房 。 他们手握火炬 , 稍稍倾斜便“点燃”了圣火 。 几根红色绸布冲天而起 , 在鼓风机的吹动下蹿到1.5米高 。 “点火”成功 , 全校欢呼 。
这是一场模拟奥运会上的场景 。 和普通的校园运动会不同的是 , 领队员举起一条横幅 , 红底白字——“欢迎各国朋友的到来” 。 一队学生顶着头盔 , 把蓝色的冰球杆举过头顶 , 另一队用十几台转椅围成“冰壶方阵” , 演绎着他们对冰雪项目的理解 。
这是北京羊坊店小学每年最激动人心的活动 。 主办人周晨光是该校的体育老师 , 2002年春天 , 他在这里操办了模拟奥运会 。 3年后 , 这里挂牌成为北京首个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 。
到今年 , 模拟奥运会已经开了18次 。 这是一项将奥林匹克教育本土化的实践 。
不如就办一场模拟的奥运会
一切始于2000年 , 周晨光教书的第12年 。
2000年前后 , 周晨光是羊坊店小学唯一一个受过专业体育训练的老师 。 在每周二十多节体育课之外 , 他还负责训练学校的田径队和特殊教育班 , 每天带着孩子晨跑 , 下午放学后教孩子打乒乓球到八点半 。 学生机械地练 , 周晨光机械地教 , 生活一眼看得到头 。 对于自己的教学方式 , 他有些不满 。 他想 , 体育老师只能是吹哨子、练队列的人吗?是否有其他方式 , 能让孩子在练习体育的时候 , 没那么无聊?
体育课|一位老师的18年模拟奥运会试验
文章图片

周晨光和他制作的模拟奥运会道具 。 新京报采访人员 石润乔 摄
一次 , 和首都体育学院的教授裴东光闲聊时 , 周晨光说起自己的困惑 。 没想到 , 裴东光告诉他自己也有过同样的经历 。 去加拿大留学之前 , 裴东光曾在北京市延庆区一所小学教体育 , 裴东光总结自己的体育老师生涯 , 就是“一把尺子一块表 , 一把哨子吹到了” 。
正因如此 , 到加拿大留学 , 裴东光选择主修奥林匹克教育 。 裴东光给周晨光提示了一个重点:“你知道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英文怎么讲?是Olympic Games” 。 之所以叫游戏 , 是因为奥林匹克精神不在于输赢 , 而在于参与 , 就像玩了一场盛大的游戏 。
这样一种理论观念让周晨光兴奋 , 他想起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举办时 , 他在电视中看到 , 大约200位小号手同时吹响了号角 , 声音响彻广场上空 。 这种浪漫的感觉 , 他在学校的运动会上从未有过 。
裴东光建议他 , 不如就办一场模拟的奥运会 , 虽然没有钱给孩子们买正规的运动器材 , 但可以在仪式上给孩子们人文教育 。 孩子们可以去唱歌、去唱体育的赞美诗、朗诵、表演、摔跤 , 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的 。
“我支持你开奥运会”
把模拟奥运会办下来 , 并不容易 , 甚至充满艰辛 。
周晨光和办公室的同事讲起这个想法 , 大家都没有太多反应 , 甚至有人觉得他瞎折腾 。 更令周晨光棘手的是 , 根本找不到参考对象 。
周晨光第一个制作成功的物品是一把火炬 。 要求只有一个 , 就是让火炬能够在夜里闪光 。
当时 , 互联网还不发达 , 全家人帮着周晨光一起从亲戚朋友那里搜集资料 , 看火炬应该怎么制作 。 最终 , 耗时半个多月 , 第一代火炬出炉了 , 主体是一把手电筒 , 上面罩着一款红色塑料 , 接上电以后 , 这款特制的塑料表面可以发光 。
模拟奥运会最大的不同是每个班级代表不同的国家 , 相关用语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怎么讲 , 周晨光也不知道 。 为此 , 他打电话给各国大使馆、外语学院的朋友 。 为了能让火炬台燃烧起来 , 又不至于危险 , 一位人艺的舞台美术老师建议他使用鼓风机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