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界握手 展现中国青年魅力

一群90后教师带着一群00后志愿者,完成了北京冬奥会首都体育馆短道速滑、花样滑冰两个业务领域19个志愿岗位的赛事保障任务。
2月16日晚,首都体育馆北京2022年冬奥会短道速滑比赛全部结束。坐在回驻地的大巴车上,北京体育大学冬奥志愿者带队教师郭南细数着首都体育馆的日与夜,整整25天,“有些不舍,难说再见”。
另一名90后辅导员、北京体育大学冬奥志愿者北京赛区临时党支部书记、首都体育馆驻地带队教师负责人周悦然介绍,北体大有162名师生进驻首都体育馆开展赛事保障志愿服务。“我们团队,有90后青年教师托举着00后的年轻人,他们专业、热情、自信、从容地在最快的冰面和最美的冰面上标注志愿服务的青春,在这些00后志愿者背后有很多属于他们的冬奥故事。”
志愿者张寅凯是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育学院研究生,本次主要负责防护垫检查。短道速滑运动员比赛摔倒后跌出赛道撞上的垫子,就是他的守护对象。
可以说,张寅凯是除裁判、教练外离赛场最近的人,“只有两米远”。作为短道速滑运动的忠实粉丝,他却无心以观众的视角欣赏比赛,“只要有人摔倒,我们立刻奔过去,等运动员起身离开后,以最快的速度将垫子归位、加固绑定,避免再次撞击时对运动员造成伤害”。
腾挪垫子也是个体力活,短道速滑防护垫厚度近1米,高度可以齐腰,张寅凯说,“就算自己是练拳击的,这活儿也不轻松。”一个比赛段跟下来,他至少得在场边站5个小时。
防护垫检查团队共9个人,每3人一组分布在跑道易碰撞区——运动员出弯道超越的那段距离。赛场形势瞬息万变,“哪里都可能发生意外”,张寅凯必须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比赛的防护状态上。
而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两项比赛在场地配置上有所不同。
“花滑比赛放置16张裁判台,两个教练员坐席。短道速滑不需要裁判台,但要放记圈台,和4个教练员坐席。”作为场地转换志愿团队的带队教师,郭南每天带着34个小伙子,在比赛间隙撤场、安装这些“大家伙”。
转场工作是赛前准备的重要一环。他们在比赛结束后第一个进场,仅有20分钟时间完成工作,“延迟一分钟,便会影响后面冰面修整的工作效率”。
郭南记得,刚开始演练时,同学们磕磕碰碰、七手八脚,小推车的轱辘也被推掉了,在慌乱之中完成了任务。后来,团队在一次次的实践中找到了方法和默契,但时间仍然很紧张。
“年轻人应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冬奥志愿服务一线就是这样的地方。”周悦然认为,上好冬奥会这堂“大思政”课,有助于引领大学生坚定理想信仰、厚植爱国情怀。
北京冬奥会志愿者选拔结束后,北京体育大学第一时间成立冬奥志愿者三大赛区临时党、团支部,为冬奥志愿服务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在志愿服务期间,周悦然带领全体支部委员,统筹北京赛区5个场馆的党员力量,组织开展“冬奥有我,请党放心”主题党团教育活动,实现学校冬奥志愿者三大赛区临时党、团支部全覆盖。同时,还吸引了中国人民大学等6所高校的300余名志愿者师生代表参加。
以党建带团建,让90后引领00后,北京体育大学首体志愿者的162颗心紧紧凝聚在一起。
在温暖的大后方,驻地带队教师石晶、杨媛媛是学生们的“大家长”,最早凌晨3点起床,送第一批志愿者出门;最晚凌晨1点,还在驻地志愿者之家等待候鸟归巢。“00后比我们想象的皮实。”周悦然说,“孩子们从不言苦和累,反过来还经常关心我们。”
在周悦然看来,同学们以参与冬奥会为荣,眼界和胸怀不仅仅局限于完成志愿服务,他们心中揣着对祖国强大的认同感,能作为中国青年代表中一个小小的分子,和世界联系在一起,追求的是精神上的获得感和情感上的共鸣。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