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我看冬奥丨俄罗斯“三套娃”神仙打架,追求最美更应享受比赛

“享受比赛”心态 , 或许能提供深远的借鉴 。 这不仅是个体的体验 , 也可以成为一种普遍的体育观 。
在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女单赛场上 , 俄罗斯奥运代表队不出所料地保持了统治地位 。 不管是高技分还是完成分 , 选手们都显示出技高一筹的强势 , 2月17日在花样滑冰女单自由滑包揽冠亚军就是明证 。
三位顶尖花滑女单选手谢尔巴科娃、特鲁索娃、瓦利耶娃颜值实力俱备 , 被戏称为“三套娃” 。 然而 , 决赛中的摔倒和失误令年仅十五岁的名将瓦利耶娃只拿到了第四名 。 赛前 , 她经历了药检风波 , 当她被破天荒地获准参赛之后 , 业界普遍看出她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导致了其发挥失常 。
“小莎莎”特鲁索娃则惊人地完成了五个四周跳 , 成为冬奥会史上首位在一套动作中完成5个四周跳的花滑女运动员 。 四周跳是举世皆知的高难度动作 , 而一套动作完成5个四周跳 , 这是很多人望尘莫及的成就 。 可即使如此 , 她也没有拿到冠军 。 她的队友、世界冠军谢尔巴科娃以一套完美的“双四周”摘得金牌 。 俄罗斯花滑女单实力之高、竞争之剧由此可见一斑 。 她们之间的比拼 , 堪称神仙打架 。
体育|我看冬奥丨俄罗斯“三套娃”神仙打架,追求最美更应享受比赛
文章图片

↑卡米拉·瓦利耶娃 。 图据澎湃新闻
俄罗斯花滑女单为何这么厉害?这背后当然是俄罗斯花滑培育机制的超高水准和铁血风格 。 在一个实力和传统并不那么突出的项目展示超强的荣光 , 这代表了一种不畏强手、励志超越的体育精神 。 其对年轻选手的培养 , 也有过人之处 。
实际上 , 女子花滑并不是俄罗斯传统强势项目 。 在美国华裔选手关颖珊的名字如雷贯耳的时候 , 俄罗斯姑娘们还缺乏与之抗衡的实力 。 早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时 , 俄罗斯花滑可谓惨败 。 但索契冬奥会的申办成功 , 为俄罗斯的赶超提供了机会 。 政府的重视与投入 , 为她们的后来居上奠定了基础 。 而通过艰苦的训练 , 2014年 , 索特尼科娃终于在花滑女单项目夺冠 。 此后 , 著名教练图特别丽泽的女弟子扎吉托娃、梅德韦杰娃分享了平昌冬奥的金牌和银牌 , 此次的北京冬奥会“三套娃”亦是师出“图门” 。
奖牌的背后是极为严格的训练 , 图特别丽泽教练组广为人知的训练手法就是“只要练不死 , 就往死里练” 。 这似乎和我们熟知的“吃得苦中苦 , 方为人上人”有异曲同工之效 , 但图特别丽泽教练组对于队员的要求 , 显然更为严苛 , 极为严格的饮食限制、甚至以克为单位的体重控制 。 有选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吐槽过“生病和受伤时也不停止训练” 。
此外 , 更大的秘诀则是“少女战术” , 一旦成年就几乎无法完成的高难度动作 , 未发育的少女却可相对轻松完成 。 不过 , “有的是天才少女”的另一面意味着天才少女的体育生涯相对很短 , 上届冬奥会花滑女单冠亚军很快淡出就是一个例子 。 在花滑越来越比拼于技术难度的情况下 , 继续滑下去、参赛 , 可能难有更大成就 。 这也是特鲁索娃一度在场下痛哭说:“我恨花滑 , 我恨这项运动”的内在原因——已经输给队友 , 再在冬奥会上证明自己就更难了 。
人们惊艳于“三套娃”的表现 , 也希望花滑高手们可以获得荣耀与兴趣、热爱的平衡 。 但愿特鲁索娃的“恨”意只是一时的情绪 , 不会盖掉她对于花滑的梦想 。
竞技体育之中 , 花滑可谓“最美” 。 我们希望这份“最美”是表里如一的 , 花滑表演带给世人美轮美奂的感受 , 而竞技运动者本身也理应是快乐的 。 即便竞技体育不免悲情 , 那也应该沉淀为对“极限”挑战未成的遗憾——一如羽生结弦的不甘 , 唤起的是一种对于追求更美好境界的共情 。 苏翊鸣们的“享受比赛”心态 , 或许能提供深远的借鉴 。 这不仅是个体的体验 , 也可以成为一种普遍的体育观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