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和冰雪运动的大发展 , 为上海体育插上了另一双翅膀 。
从普通冰雪爱好者到冰雪产业从业者 , 从孩子到家长 , 再到蓬勃发展的冬奥教育……他们都是上海这座城市“冰雪恋歌”的最好演奏者 。
冰雪运动 , 在南方地区大有可为 。
海报设计 王璐瑶
冰球是一项有些小众的运动 , 在上海这样一个南方城市 , 此前也是如此 。
马晓军还记得自己十几年前 , 刚刚开始在上海推广冰球时的场景:“大家对冰没有认知 , 完全不懂 , 人就是‘懵’的 。 ”
作为前中国女子冰球国家队选手 , 获得过冬奥会第四名的运动员 , 马晓军就在这样一个完全冰球“零基础”的城市 , 开启了自己的传播之路 。
“还是要踏踏实实一点点干 , 急也没有用 。 上海冰球就像是我在养孩子一样 , 一点点等他长大 , 十几年了 , 终于从一个小宝宝长成了一个少年的感觉 。 ”
文章图片
马晓军指导小球员 。
冰球国手 , 扎根南方城市
1998年的长野冬奥会 , 是中国女子冰球队首次亮相冬奥赛场 , 也是球队在冬奥舞台的巅峰时刻 。 球队最终取得了那届赛事的第四名 , 是队伍的历史最好成绩 。
那一届比赛 , 马晓军就是队员之一 。 为中国女冰征战的多年间 , 他还参加了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获第七名) , 以及多届世锦赛、亚冬会等大赛 。
在2004年 , 中国女冰未能取得2006年盐湖城冬奥会入场券 , 马晓军也就此遗憾退役 , 结束了自己作为职业运动员的生涯 。
但她并没有就此离开自己深爱的冰面 。
“退役后有两年休整期等待分配 , 因为我们的运动成绩蛮好的 , 所以也能够分配到稍微好一些的工作 。 正好当时我的队友在上海当教练 , 就跟我说要不你来上海吧 。 ”她对澎湃新闻采访人员回忆 。
文章图片
马晓军(前排右二)和武大靖合影 。
“我觉得既然也没来过(上海) , 就想来尝试一下 , 就当散散心 , 当时也没打算长待 。 ”然而生活就是这样充满了偶然 。 一个不经意间的决定 , 就此让她的生活与这座城市长久结缘 。
在上海 , 马晓军遇到了自己人生的另一半 , 就此在这座南方城市定居 , 但毫无疑问 , 在这里当冰球教练 , 和在家乡哈尔滨大不相同 。
在东北 , 许多小孩都是从小就接触滑冰:“对东北人来说 , 室外滑冰就是我们的室外体育课 , 比如小学现在也有冰上体育课 , 在一些大学(滑冰)也是必修 。 ”但在上海 , 尤其是十多年前的上海 , 别说滑冰 , 即便是看到冰面 , 也足够让人们感到惊奇 。
马晓军的冰球事业新阶段 , 就这样在这个对冰无比陌生的城市开始了 。
文章图片
从无到有 , 上海冰球亮相全国
在南方城市推广冰球难不难?对于这个问题 , 马晓军回答得毫不犹豫:难 。
“难在认知吧 , 大家对冰没有认知 , 完全不懂 , 人就是‘懵’的 。 ”这就是当时普通人对于冰球的印象 。
“对一个都没有见过猪肉的人 , 谈何去尝这块肉好吃不好吃 , 适合不适合 , 所以至少先要让人们见过冰球 。 ”
“因为那时候南方也是刚刚有冰 , 大家对冰上运动认知都非常浅 , 比如说冰球、花样滑冰、速滑 , 大家都不明白这些项目到底有什么区别 。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孩子|芬兰的冰雪运动有多强?小孩子会走路就会滑冰滑雪
- 速滑|牡丹江冰雪运动名人堂 激情与温暖并存……
- 冬奥掀起冰雪运动热
-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创新研发,世界首款模仿人投掷冰壶的六足机器人“选手”亮相冬奥会
- 泰达|天津这所小学首创冰雪运动校园韵律操 包含短道速滑等项目经典动作
- 爱凌|三赛“凌驾冰雪”的谷爱凌:「年轻人」才是她最大的底色
- 扎科帕内|环球视野丨波兰人的“冰雪狂欢”花样翻新
- 传承|环球冰雪丨雪橇,传承德国人冬日记忆
- 滑雪板|环球冰雪丨挪威人“带着滑雪板出生”
- 薪火|人民来论:薪火相承,续写冰雪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