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材|我国首次实现冬奥会全项目参赛,跨界跨项选材留下更多思考( 二 )


征战北京冬奥的中国跳台滑雪队是一支不折不扣的新军 。 2019年通过跨界跨项选材后组队成型 , 宋祺武、董冰、彭清玥脱颖而出 , 只是在距离决赛轮仅一步之遥时 , 失之交臂 。
来自新疆的中国越野滑雪集训队成员吐尔松江·布尔力克 , 即便无法在奥运会上登场 , 但他以官方试滑员的身份测试场地 , 在赛道中穿梭驰骋 。 “如果不能以运动员身份参赛 , 那代表国家成为冬奥会试滑员 , 为场上的运动员服务也很光荣 。 ”
跨界跨项选材具备科学性 , 但不要“神化”
实际上 , 中国在多年前就已经有了转项运动员 。 比如人们熟知的刘翔 , 从跳高到跨栏;田亮、伏明霞 , 从体操到跳水;中国男子击剑首次奥运夺冠的仲满 , 则练过跳高和篮球 。
“转项 , 其实是教练员经验选材的典型代表 。 ”谈起这些 , 北京体育大学中国运动与健康研究院副院长张一民如数家珍 。 从1992年我国体育界开始建立青少年选材体系 , 他就接触体育领域的选材工作 , 2008年北京奥运会 , 他也参与了科技部组织的奥运优秀运动员科技选材 。
“不管是当时的‘转项’还是如今的‘跨项’ , 共同点都是希望充分发挥运动员的天赋 , 延长他们的体育生涯 。 ”张一民说 。
早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时 , 针对我国培养运动员早期专项化训练就有过争议的声音 。 过于固化 , 可能造成人才浪费 。 “但倒过来说 , 我们做过统计 , 一个成熟的运动员 , 不经过至少5-7年的专项化训练 , 怎么可能在奥运会上夺金呢 。 ”
选材是竞技体育的第一个阶段 , 从运动员的能力满足项目的比赛需求出发 , 制定相应的选拔标准 。
张一民介绍 , 适合某个体育大项的“材料”里有个“坯子” , 其中基本的要求是 , 肢体协调、灵敏、快速、反应能力强 , 有一定的身体素质 。 如果搞清楚一个项目的“冠军模型” , 用一些有效的测试方法或指标 , 测试运动员的竞技潜能 , 更加有利于其从事合适的项目 。
备战冬奥以来 , 体育部门“恶补”人才短板 。 跨界跨项选材逐渐建立起一套科学完善的制度 。 张一民记得 , 2018年进入选材最密集的“扩面”阶段 , 一共选了3000多人 , 相比上一个周期备战的300多人 , 扩大了844% 。 然而到“固点”阶段 , 一些运动员面临退役或分流 。 后期的国家队 , 只留下了几十人 。
在张一民看来 , 跨界跨项选材的价值在于 , 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 能让更多的青少年运动员接触更多的项目 。
比如 , 当运动员练到青少年时期 , 发现不太适合 , 可以考虑在同项群中转一个类似的项目尝试 , 避免人才浪费 。
其次 , 从科研的角度来说 , 跨界跨项的核心是满足成年运动员的需求 , 通俗来说 , 是一种“救急”的方式 。 定向选材和跨界跨项选材 , 在中国选材的工作体系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 形成有效有机的互动 。
张一民曾前往“中国杂技之乡”选材 , 但他发现 , 杂技的肌肉发力方式与冬季项目所需要的不太匹配 , 这些选手或许会继续尝试夏季奥运会的项目 。
“跨界跨项具备一定的科学性 , 但不要把它‘神化’ 。 ”张一民认为 , 冬奥会结束后 , 要就跨界跨项选材总结经验 , 进行系统性科学性的探索 。
张一民在北京体育大学还教授“选材”的课程 。 未来 , 在体教融合的趋势下 , 普通的孩子里也可能出现高手 。 因此 , 教练员发现人才的一双慧眼格外重要 , 这就要求他们不仅了解项目 , 还要掌握相应的科学知识 , 能进行必要的测试来检验孩子成才的几率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