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材|我国首次实现冬奥会全项目参赛,跨界跨项选材留下更多思考( 三 )


综合国力的提升是跨越的基础
2月20日 , 中国队以9金4银2铜收官北京冬奥会 , 金牌数和奖牌数均创历史新高 。 其中钢架雪车等项目 , 也刷新了最好成绩 。
“从金牌数量上来讲 , 中国已经创造了亚洲国家在冬奥历史上的最佳名次 。 这次我们对标的是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 , 那一届韩国是第5名 , 当时中国的经济总量是美国的1/3 , 是韩国的6倍 , 如今是美国的4/5、是韩国的10倍 。 ”在北京体育大学副教授袁晓毅强调 , 对于没有地理优势的国家 , 综合国力是开展冬奥项目基础中的基础 。
20多年前 , 中国连雪车赛道都还修不起 。 这是个“玩不起”的项目 , 雪车海外训练成本很高 , 从赛道上滑一趟50美元 , 一节课场地费就需要两三千美元 。
因此 , 闫文港在钢架雪车项目上取得的这枚铜牌格外珍贵 。 袁晓毅曾执教中国钢架雪车队、中国雪车队 , 赴美国、加拿大参赛训练 。 改变从进海关时发生 , “你们中国人也开始练雪车了吗?”“对呀 , 我们刚成立国家队 。 ”
当中国的4人雪车第一次在美国盐湖城赛道上“勉勉强强滑下来” , “在那个基地训练的各个国家的教练员、运动员都给我们鼓掌 , 这个意思就是 , 欢迎我们加入了雪车这个大家庭 。 ”袁晓毅说 。
在袁晓毅看来 , 在欧美国家运动员的跨界跨项 , 是一个“人才再利用计划” , 但对中国备战冬奥而言 , 最主要的是解决了有和无的问题 , 为以后的项目布局做指导 。
“这次备战过程中 , 实际上没有太多可借鉴的经验 。 最大的财富是 , 自己的国家培养了一批专业能力较强的教练员 。 ”
袁晓毅此前是田径项目的老将 , 直到作为2022北京冬奥会的备战保障团队成员 , 他才开始接触雪车等项目 。 在此之前 , 即便很多中体育界人士也分不清雪车、钢架雪车、雪橇项目 。
北京冬奥会上 , 雪车项目的参赛运动员几乎都是袁晓毅的学生 。 袁晓毅告诉他们 , “我们这代人是夏奥帮助冬奥 , 你们一定是第一批中国雪车的教练员或者是裁判员 。 如果将来再有备战任务 , 你们起码在跟外教沟通的时候 , 会更进一步 。 ”
在袁晓毅看来 , 跨界跨项选材引领的从无到有的变化 , 带动了整个体育工作的思想变革 。 在人才培养上 , 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 更加尊重运动员 , 同时促进了人才的流动 , 为运动员打开了更广阔的舞台 。 北京冬奥会上获得钢架雪车项目第5名的殷正 , 如果凭借此前练习田径的项目 , 很难站到奥运赛场上 , 但在短短几年里 , 他从夏奥转到冬奥 , 拥有了这一难得的机会 。
“到北方的第一个冬天 , 我人生第一次见到了大雪 , 太兴奋了 , 也是在那时 , 我对冰雪运动燃起热情 。 ” 21岁的广东小伙彭俊越曾是一名篮球选手 , 2015年 , 通过跨界跨项选材进入雪橇队 , 在冬奥会的双人雪橇比赛获得第17名 。 尽管没能夺牌 , 但他说 , “我从雪橇‘小白’一步步提升自己 , 如今代表中国站上了冬奥会赛场 , 找到了人生的目标和意义 。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