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光灯后,他们用热爱和奉献绽放最美的光

来源:人民网
早上9:00。“你好,这里是北京冬奥村媒体中心!”来自北京体育大学的志愿者李梓婷熟练地接起电话,听到对方用英文时,她立刻自如地切换为英语,“请问您要预约混合采访区还是媒体见面室?”挂下电话,她飞速地敲击键盘,在表格中添上新的预约信息,并快速将新增信息分发到媒体中心各个相应的工作群里。
调整传送设备、帮采访人员递话筒、清理围栏积雪……志愿者张洺瑞、田思维已经在冰天雪地里站了一个小时。刚刚结束完一场混合采访,来不及喝口热水,就又迎来了新的一轮采访。
媒体见面室里,志愿者殷宇星正在做准备工作。根据同步的预约信息,她需要提前一小时进行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参会人员名单确认、发布会的灯光调试、话筒试音、座椅调整、同传的语言确认与设备试音等近40个事项。高峰时段一天连续十几场媒体见面会也曾让她体力不支,但她表示能够参与冬奥服务,累并快乐着。
采访人员工作间的志愿者左登元此刻正推着小推车在储藏间“补货”,他在群中发布了当天的茶点清单,作为“大总管”,每天的第一件事就是给采访人员工作间的休息区补充新的食品。笑称“大食堂打饭阿姨”的他已经摸清媒体采访人员们的喜爱偏好,“他们最爱吃松软的小蛋糕,饼干吃的比较少,咖啡的消耗量特别大”。
这里是全球媒体采访人员来访北京冬奥村的“第一站”,在每一声“你好”,每一次敲击键盘,每一遍信息核对,这些看似简单却忙碌的工作中,媒体中心又开始了一天的高速运转。
口罩遮挡面庞,却挡不住微笑与热情
不同于往届奥运赛事,全球疫情状态下,冬奥会志愿者也结合实际缩减了人数。北京冬奥村媒体中心有14名专业志愿者,他们都来自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与外国语专业,冬奥会期间主要负责媒体中心媒体运行工作,为媒体采访人员们提供包括问询、引导、采访预约、发布会准备等各项工作。
媒体换证区是媒体中心的“第一窗口”,媒体采访人员进入媒体中心,通过安检设备之后需到达换证区进行换证,这一点位的志愿者往往要最早到达,最晚离开。张佳昕和黄舒晴总是要与时间赛跑,她们需要用最快的速度穿好防护服,赶在9点前到达换证点位。“因为媒体中心离我们下车的位置有些距离,每次过来都是用跑的”。说着,张佳昕喘着气坐下,因为呼吸形成的水汽凝结在她的面屏上,挡住了她的眼睛。
看到有采访人员过来,她立刻挺直身板,接过采访人员的注册卡。“虽然我们彼此看不见对方的脸,但是可以感受到对方的情绪,通过眼睛、通过肢体动作,上次我用捷克语和换证的采访人员问好,他们非常开心!”捷克语专业的杨柳激动地讲述着她在换证时的故事,能将自己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志愿服务中让她既新鲜又有成就感。
媒体接待台前,志愿者薛笑天正用电脑打印今日的班车信息。这里每天都会有采访人员因为各种不同的问题前来寻求帮助,“怎么去主媒体中心?”“打印机怎么使用?”“摄影器材如何存放?”诸如此类的问题常常让薛笑天在这样的琐碎中忙得不亦乐乎。“能够为媒体采访人员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感觉很开心,也很快乐”,这位总是带着甜甜笑容的女孩笑着说。
口罩可以挡住志愿者们可爱青春的脸庞,但发自内心的微笑却足以照亮身边的每一个人。“真的很感谢你们,我可以从你们的眼睛里看到微笑与服务,你们给我带来了美好的回忆”。一位媒体采访人员这样对志愿者说道。
成长,是冬奥志愿者收到的最美礼物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