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面|“双奥之城”交上完美答卷( 二 )


中国智慧打造出世界上最“快”的冰 , 更小心翼翼地呵护这块冰 。
每逢比赛间歇 , 制冰师会开着浇冰车打配合 , 凭借娴熟的技术找平冰面 。
80多次训练、20多场正式比赛 , 让制冰师应接不暇 。 遇到紧急情况导致冰面受损 , 来不及把冰车开出来 , 他们就跪在冰面上 , 徒手补冰 。
“用手的余温去融化雪泥 , 让它跟冰缝更加贴合 。 ”国家速滑馆制冰团队负责人邵懿坦诚地说 , “不戴手套 , 的确很冷 。 但是为了把冰面修复好 , 保证冰面的平整度 , 让运动员有一块更好、更快的冰 , 我们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 ”
北京冬奥组委副主席杨树安说:“北京冬奥会筹办过程中 , 融入了很多高科技元素 。 不仅是‘冰丝带’ , 其他场馆也是如此 。 ”
北京冬奥会有最“环保”的雪 。 雪上场馆采用了智能化造雪系统 , 所有造雪设备“统筹调配” 。 相较于传统降雪 , 此举可以节约20%的水资源 。
美国选手阿什莉·考德威尔说 , 这是到目前为止 , 我见到的最好的人造雪 。 对于这点我一点也不惊讶 , 因为主办方是中国 , 肯定会建出特别棒的场馆 。 中国代表队的两位明星选手也给人造雪点赞 。 苏翊鸣直言 , 这是最好的雪道 。 谷爱凌眉飞色舞地说:“正常这种跳台用雪非常硬 , 很容易结冰 。 这里不知道他们怎么弄的 , 但真的 , 挺好的 。 ”
早在北京申冬奥成功次年 , “科技冬奥(2022)行动计划”就围绕零排供能、绿色出行、5G共享、智慧观赛、运动科技、清洁环境、安全办赛、国际合作等方面统筹设计重点任务 。 同时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设立了“科技冬奥”重点专项 , 安排部署了80个科研项目 。
500多家单位、超过万名科研人员参与研发 。 他们克服疫情影响等困难 , 甘愿做一片纯洁的“雪花” , 将中国人的浪漫融入创造 , 给冬奥会注入春天的气息 。
这份用心 , 能体验——“雪如意”有一座电梯 , 是目前全球速度最快的变坡斜行电梯 , 速度可达每秒2.5米;全部场馆应用100%绿电 , 张家口的风吹亮了北京冬奥会所有场馆的灯;场馆里的“智能防疫员” , 一秒内可完成身份识别、智能测温等查验环节 , 快速判断相关人员的健康状态 。
这份用心 , 让世界一起欢乐——“猎豹”“飞猫”让比赛更公平 , 也抓拍到运动员可爱的微表情;360度自由视角系统 , 将自由式滑雪大跳台项目中运动员的高光时刻定格展示 。 巴赫评价:“北京冬奥会加速了奥运数字化转型 。 ”
这是一届史无前例的冬奥会 。 外国网友纷纷留言 , 希望“引进”本届冬奥会上展现的高科技 , 有机会也能体会一次北京用精心营造的温暖 。
周到书写极致
如果统计一下外国友人在本届冬奥会上最爱用的一个字 , 非“最”莫属 。
最快的交通——连通北京、张家口两地三大赛区的京张高铁 , 将两地距离拉近到1个小时内 。 平稳飞驰的列车上 , 美国运动员罗伯特·伯恩斯说:“车窗外的夕阳太漂亮了 。 ”目光所及 , 山、农田 , 还有一排挺拔的风力发电塔 , 都披上了金色的斗篷 。
最“长寿”的场馆——北京赛区使用了6个北京奥运会遗产 , 它们都是“双奥场馆”;北京冬奥组委总部办公地位于首钢园 , 这里始建于1919年 。
最好吃的饭——元宵节当天 , 冬奥村准备的炸元宵就有三种口味 , 原味、番茄味和沙拉味 。 荷兰速滑选手尤塔·莱尔丹在社交平台发布的短视频里赞叹 , 冬奥村餐厅的美食琳琅满目 。 不少运动员拍照片、发视频 , 自发成了“中国味道”的代言人 。 巴赫到延庆冬奥村考察时 , 找到了中国人“每逢佳节胖三斤”的感觉 。 他感慨:“如果我在您的‘村’里待上三天 , 会再长十斤 , 这里的餐食太好吃了 。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