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地标保留了体育建筑“三件套”,“上海体育建筑之父”说它们依然前沿( 四 )


体育建筑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大跨度、大空间 , 其外形既要充分展示体育运动的力度和气势 , 又要体现简洁流畅的整体风格 。 因此 , 一座成功的体育建筑 , 应当是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 。
上海新地标保留了体育建筑“三件套”,“上海体育建筑之父”说它们依然前沿
文章图片
冬奥会速滑赛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举行 。 新华社图片
上观新闻:您当年给自己定的目标是 , 设计的作品要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子孙后代 。 怎样的体育建筑 , 可以称之为“无愧于时代”?
魏敦山:文体场馆的核心是要满足老百姓日常的锻炼、文艺需求 。 我想反过来说 , “无愧于时代”的体育建筑 , 要避免一些弊端——一要避免将体育馆造在人迹稀少的地方 , 可能就举行那么几场比赛 , 老百姓平时用不上、用不起;二要注重功能性 , 不要“表皮”好看但“内容”空洞 , 更不要追求“奇形怪状” , 只为博人眼球 。
上观新闻:建筑设计师并不是体育专业人员 , 您又是如何确保设计的体育建筑符合专业需求的呢?
魏敦山:首先自己要关注体育比赛 。 电视里播放体育比赛 , 我都是不错过的 , 我喜欢看各种体育比赛 , 也特别注意体育比赛的场馆 。
当然 , 更重要的是请教专业意见 。 比如 , 东方体育中心的跳水池比游泳池宽了不少 , 呈“T”字形 , 这是因为 , 我们在设计之初听取了当时中国跳水队领队周继红的意见——过去 , 跳水池的宽度一般只需要满足单人跳水 , 后来出现了双人跳水比赛 , 比赛、训练器材往往放不下 , 因此我们在设计时进行了调整 。 场馆内的观众区域和运动员区域 , 我们采用了不同的空调送风系统 。 因为游泳池水温必须控制在28℃ , 运动员区域的空气温度也必须与之相差不大 , 才能确保运动员多出好成绩;还有我们设计的上海国际赛车场那根“世界之最”弯道 , 也是德国F1大赛主办方提供了专业技术支持 。
上观新闻:您曾说过 , 建筑专业是“万宝全书” , 建筑行业是“服务行业” , 为什么这么说?
魏敦山:做我们建筑行业 , 什么都要懂 , 要不断体验生活 , 才能设计出“以人为本”的建筑作品 。 而我们这个行业也是服务行业 , 我们的设计是为人民服务、为生活服务的 。
从20世纪60年代我设计张庙一条街、闵行一条街和蕃瓜弄这“二街一弄”开始 , 此后的上海跳水池、虹口足球场、上海国际体操中心、上海国际赛车场、昆明红塔体育中心、越南国家体育场等 , 我们都是完全站在满足人民需求的立场上设计的 。 而设计建造完毕、投入使用后 , 我们也始终关注这些建筑和区域 , 不断感知着它们在时代更替过程中功能是否完善、还有哪些可以改进 , 随时配合着后来的改造、优化工程 。
上海新地标保留了体育建筑“三件套”,“上海体育建筑之父”说它们依然前沿
文章图片
东方体育中心内景 。 本报采访人员海沙尔摄
上海新地标保留了体育建筑“三件套”,“上海体育建筑之父”说它们依然前沿】建筑设计 , 将由谋篇布局的“大写意”转向精谨细腻的“工笔画”
上观新闻:在别人眼中 , 您早就功成名就了 , 可为何89岁高龄还要每天上班、坚持工作呢?
魏敦山:我还没有想过退休呢 。 我的办公室在静安区石门二路上 , 距离我家仅一条马路之隔 。 当时 , 我为了上班方便把家搬到附近 , 以前骑车上班 , 现在改成步行了 , 脚步还算稳当 。
目前我几乎每天“朝九晚五” , 虽然退居二线了 , 但还是要为很多大项目把关 , 有时也要去外地看工程进度 。 我没有睡午觉的习惯 , 午饭后在沙发上休息二十来分钟 , 就能恢复精神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