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后冬奥时代”,国产冰雪“黑马”如何攀登下一个“高峰”?( 二 )


不过 , 本次国货品牌能够在冬奥会期间一跃而起 , 显然并不全是运气成分 。 在本轮爆发之前 , 行业内的国货品牌已经积蓄多年实力 。
天猫方面表示 , 近年来 , 国货新品牌创业活跃 , 2021年数量同比翻了两倍 。
原创滑雪服品牌MOODLAB创立于2021年 , 创始人兼CEO叶潇此前曾在逐鹿资本任职消费领域的投资人 , 她告诉《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 , 之所以会选择在2021年转行进入冰雪产业 , 是因为看好赛道的长期发展前景 , “当时的确有考虑到冬奥会即将在北京举办 , 但这只是我决定入局这个赛道的影响因素 , 不是关键性因素 。 ”
叶潇向采访人员透露了她对市场的四个关键性判断因素 。 一来 , 在叶潇看来 , 冰雪运动正处于从小众运动转为大众化的趋势之下 , “小众运动意味着我们能够精准地触达每一个用户 , 用户的粘性会非常高 , 转大众化意味着我们未来的赛道空间很大 , 有机会破圈 。 ”此外 , 叶潇提到 , 目前赛道的增量是非常高的 , “以天猫为例 , 整体的增长是100%朝上 , 意味着这还是一个蓝海的赛道 , 竞争尚不激烈 。 ”
第三点则在于 , 海外冰雪装备品牌尚未将重心放到中国市场 , 国内也还没有头部品牌出现 , 这意味着存在新品牌脱颖而出的机会 。
“第四点就在于 , 整个赛道在我看来是偏基础的 , 尚没有很多既懂消费品逻辑、又懂市场还懂滑雪的专业人士下场 , 包括它的渠道也是比较基础的 , 尚且没有整体且完善的经销体系 。 在这样的环境下 , 对于一个新品牌而言 , 入局会相对容易很多 。 ”叶潇说 。
冰天雪地正成“金山银山”?
回顾过去几年 , 正是我国冰雪产业从无到有的过程 。
耿绍峰对多年前的一件小事印象深刻 。 2008北京奥运会那年 , 耿绍峰尝试了人生第一次滑雪 , 他发现能买到滑雪用品的地方极少 , “很多人穿着牛仔裤、大衣去雪场 。 ”
“2013年创业之初 , 滑雪有多小众?从12月份忙到春节 , 我们几乎就可以打烊了 。 ”耿绍峰回忆 , 当时的滑雪场主要在北方 , 雪季持续大约3个月 , 消费者以“尝鲜”式旅游为主 , 可以买到的滑雪品牌只有少数国际专业品牌 。
相关报告也显示 , 我国冰雪运动发展较晚 , 连带着冰雪装备制造领域在发展初期处在相对“空白”的阶段 。 据了解 , 在北京申办2022冬奥会之前 , 欧美品牌占据国内大部分市场 。 数据显示 , 2015年申办冬奥会之初 , 国内滑雪场新购的国产造雪机仅有50台 。
这一切在这些年迅速发生了变化 , 耿绍峰告诉采访人员 , 这些年 , 南恩南方地区的销量增长特别大 , “即便是广东、上海等不下雪的地区 , 也开始有室内滑雪场的出现 , 一年四季都可以滑 。 ”
冰雪产业相关的基础设施正在逐渐完善之中 。
截至2021年初 , 全国已建成654块标准冰场 , 较2015年增幅达317% , 并已建成803个滑雪场 , 较2015年增幅达41% 。
飞猪方面向《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表示 , 近两年 , 随着“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持续推进 , 在冰雪资源相对稀缺的南方已涌现出一批特色雪场 , 南方人“家门口”滑雪越来越方便 。 广州融创雪世界、安吉江南天池滑雪场、杭州大明山万松岭滑雪场、成都西岭雪山滑雪场、神农架国际滑雪场等 , 均是热度颇高的南方热门雪场 。
冰雪旅游也正在逐渐兴起 。 冯彦娇告诉采访人员 , 2020-2021雪季冰雪旅游人数2.3亿人次 , 冰雪旅游收入3900亿元 , 在疫情影响下 , 相较于2016-2017雪季的1.7亿冰雪旅游人次、2700亿元冰雪旅游收入 , 仍分别有35%和44%的增长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