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获第一块残奥会金牌的平亚丽,下岗离婚衣食无着,她现状如何

1984年,视障田径运动员平亚丽,在美国纽约举办的第七届残奥会上,以4.28米的跳远成绩,为中国夺得了历史上第一枚残奥会金牌。同时,也是她让五星红旗第一次冉冉升起在残奥会赛场上。然而这位奥运冠军在夺冠之后依然寂寂无名,在生活上还饱受挫折,那么她的现状又如何呢?
残疾|获第一块残奥会金牌的平亚丽,下岗离婚衣食无着,她现状如何
文章插图

平亚丽的命运非常坎坷。1961年,她生于北京一户普通人家。不幸的是,她出生不久,便查出患有先天性白内障,视力可见度仅为0.1。她从小看什么都是模糊一片,连父母的模样都看不真切。
在平亚丽的童年时期,由于她和盲人无异,因此母亲对她比对她的兄妹要疼爱得多。然而在她8岁那年,身患癌症的母亲病逝,从此她成了一个没娘的娃。
1973年,父亲为了让平亚丽能识文断字,再学得一技之长,把12岁的她送进了盲人学校。在学校里,由于大家都是残疾人,反而同学之间更加亲近,平亚丽大大咧咧的性格,让她在学校里很有人缘,同学们都喜欢和她玩。
尽管平亚丽失去了视觉,但是她跑得特别快。正好当时教练到处在找残疾人苗子,所以盲人学校就把她推荐给了教练。
当时,人们对残疾人还有些歧视,因此残疾人在社会上不仅很难立足,而且饱受白眼。平亚丽那一批残疾人队员一共有24人,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残疾人运动员。
起初,平亚丽练习短跑。教练看她体能和弹跳都不错,于是又给她增加了跳远训练。
盲人学校毕业后,平亚丽被分配到有福利性质的北京橡胶五金厂做了一名学徒。在工作后,平亚丽依然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训练,由于国家当时对残疾人运动员,还没有给予一些保障和规章,因此她和队员们也只能算是个业余运动员。白天需要上班,训练就被安排在了晚上。
1983年,中国体育残疾人协会成立。成绩优异的平亚丽如愿进入刚组建的国家残疾人运动队。不过当时的体协对国家残疾人运动队并不重视,因此残疾人运动员不仅没有编制,运动队的条件和设施都很简陋,甚至都没有自己的训练场所。
尽管如此,平亚丽还是经过艰苦的训练,在远南运动会上夺得了三金一银一铜的好成绩。由于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不仅平亚丽对自己有了信心,在教练的积极努力下,他们还得到了1984年在美国举办的第七届残奥会的入场券。
要知道,这是中国残疾人运动员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因此大家特别想为国争光。
残疾|获第一块残奥会金牌的平亚丽,下岗离婚衣食无着,她现状如何
文章插图

据平亚丽回忆,在去美国参加残奥会前两个多月,教练就带着她和另外23名残疾人到先农坛体育场集训。由于场地有限,国家队的运动员也在那里训练,他们只能等国家队的运动员训练结束后,才开始训练。而那种时候不是太阳高照的正中午,就是光线不好的晚上。
另外,由于经费紧张,平亚丽和队员们也享受不到国家队运动员每餐50元的餐补。大多数时候,他们只能在训练完后,吃几张烙饼,再喝上一壶白开水。
在训练过程中,残疾人的困难要远远大于健康人。比如平亚丽在练习跳远的时候,她每次跳到沙坑里,总会被混在沙子中的小石子划伤膝盖。后来她实在疼得难受,只好自己到厂里拖了两麻袋锯末屑拌在沙石中,这才减少了受伤的频率。
经过艰苦的训练后,平亚丽一行人踏上了前往美国纽约的征程。
在临走前,领导叮嘱带团的团长,获不获奖不重要,重要的是保证安全归来。
平亚丽的教练也没有太大把握,所以他给平亚丽定了一个夺得铜牌的目标。他说,只能要带回一块奖牌交差,以后残疾人体育的工作,就会好做一些。而平亚丽也非常兴奋,她认为一定要争夺一枚奖牌,这样以后体协才会给他们考虑训练场地。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