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具|从运动员需要出发

冬残奥会是残疾人运动员实现竞技梦想的最高舞台 。 为了让运动员在舞台上充分施展才华 ,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把“以运动员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始终 。
一人一策“陪练员”
“残疾人进行体育运动 , 需要对人体结构、运动规律有充分认知 , 不良的训练习惯有可能适得其反 , 甚至加重残疾程度 。 ”清华大学智能与生物机械研究室主任、无障碍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季林红告诉采访人员 , 如何有针对性地挖掘残疾人运动潜力 , 减少二次损伤 , 帮助其更好地实现梦想 , 是一个重要课题 。
季林红和团队承担了“科技冬奥”专项“冬残奥运动员运动表现提升的关键技术”攻关课题 。 为了摸清残疾人运动员的情况和需求 , 科研团队跟随国家队的集训 , 辗转全国多地 , 与运动员朝夕相处、紧密配合 。
“残疾人个体差异较大 , 即便是同一个项目 , 不同运动员的生理特点、体能情况、发力方式、动作姿态都千差万别 , 需要量身定制‘一人一策’的训练方案 , 并配备个性化的训练器械和辅助器具 。 ”季林红告诉采访人员 , 基于这样几乎“同吃同住”的研究 , 科研人员得以看到残疾人运动员不为多数人所知的困难 。
习惯单侧发力的截肢运动员通常核心肌肉力量不对称 , 长此以往会导致肩胛不稳等损伤;轮椅冰壶项目要求运动员精准发力 , 但部分截瘫运动员对冷的知觉不敏感 , 往往冻伤而不自知;越野滑雪中 , 运动员采用坐姿或跪姿 , 必须借助匹配自身关节角度、宽度的滑雪架才能完成比赛 , 否则极易受伤;单板滑雪中 , 运动员穿着的假肢也需要根据踝关节、膝关节调整参数 , 以保证残肢与另一侧肢体的力量均衡 。 “每一处细节都关乎运动员的健康、安全和竞技表现 , 一点都马虎不得 。 ”季林红说 。
经过反复测试迭代 , 科研团队研发出一套数字化监控系统 , 通过记录运动员的生理参数、训练强度、技术动作等信息 , 建立数据模型 , 为运动员的动作优化、伤病预防和康复提供保障 。
科研人员还研发了国内首款可用于单板滑雪运动的滑雪假肢 , 为寒冷感知不敏感的截瘫运动员开发保暖护具 。 在北京冬残奥会越野滑雪项目中 , 季林红团队所研制的滑雪架陪伴着郑鹏、毛忠武、杨洪琼、李盼盼等多名运动员夺得奖牌 。 “科技助残就是要聚焦残疾人运动员的实际困难和需求 , 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发挥潜力 , 超越自己 。 ”季林红说 。
赛场内外“保护神”
冰雪运动是高风险运动 , 不少运动员新伤叠旧伤 , 赛时的医疗保障服务对运动员顺利比赛至关重要 。 作为残奥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随行队医 , 58岁的洪涌除了要承担全体队员的日常诊疗任务 , 还要做好疫情防控管理和反兴奋剂工作 。
洪涌告诉采访人员 , 不同体育项目的医疗服务难点并不相同 。 随着运动量增大 , 队员们的陈旧性损伤复发 , 疼痛、行动不便等症状逐渐显现 。 为了给运动员提供优质保障 , 代表团做足了准备 , 将微波治疗仪、光电治疗仪、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等器械都带进闭环内 , 还从甘肃白银的训练基地运来3台诊疗床 。
“我的房间就是一个‘五脏俱全’的诊疗室 。 ”洪涌说 。 作为一名入行30年的队医 , 洪涌是距离运动员病痛最近的人 。 近一年来 , 他跟随队伍赴白银、安康等地参与医疗保障 , 目睹了残疾人运动员为了争夺哪怕0.1秒的优势 , 要忍受多少痛苦、付出多少代价 , “残疾人运动员能够站上赛场十分不易 , 如果出现病痛不能及时处理 , 就有可能影响后续发挥”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