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少年何处行?锦城!少年颂何物?国风!

秦懿/文
五个性格迥异、轨迹不同的年轻人因“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以下简称“成都大运会”)结缘 , 共同施展才华 , 演绎一曲诗意昂扬的《锦城少年行》 , 将成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风情和国际赛事举办地的活力娓娓道来 。
曲作者来自于北京的陈派二胡传人陈依妙 , 不同于部分学习传统乐器的人对民乐的保守思想 , 这个不到20岁 , 被誉为“国风天才少女”的女孩不惜远赴重洋 , 到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这所以流行音乐见长的名校求学 , 她认为这个决定既有利于打开自己的眼界 , 同时也对中国传统文化起到了活态传播的作用 。 在她为“成都大运会”创作的歌曲《锦城少年行》中 , 二胡的曲调悠扬遇见电子音乐的先锋时尚 , 是对陈依妙本人丰富包容的创作理念最好的注解 。 陈依妙这位来到成都次数不多的“京城姑娘” , 对成都的人文氛围印象尤为深刻:“在我看来 , 成都是一个可以被‘唱’出来的城市 。 每个人心中的成都或许不一样 , 但无论是看到的、听到的 , 不一样的方式一定会带来不一样的成都 。 ”
词作者霖林曾与陈依妙合作了《途中》《生如四季》等多首歌曲 , 他的文字简约却又不简单 , 充满了中式留白的意境之美 。 这次与老搭档陈依妙再次合作 , 除了延续之前的默契外 , 用中英文结合的歌词传达“成都大运会”的体育精神对于霖林来说也是一次新的尝试与挑战 。 霖林是土生土长的成都人 , 锦城水土孕育了他源源不断的灵感 , 仅是歌名《锦城少年行》 , 就独具匠心 。 一个“锦”字 , 道尽了成都古往今来的对外印象 。 对霖林来说 , 他尤其喜爱这个“锦”字 。 在他看来 , 这个寓意着繁花似锦、欣欣向荣的“锦” , 充满了成都人对家乡故土的眷恋与美好祈愿 。 而“少年行”一词 , 则将中国青年的精气神展现眼前 。 “诗仙”李白曾在少年时期仗剑游蜀地 , 留下无数经典诗篇 。 其中《少年行》描述的有志青年形象 , 与霖林心中的新青年不谋而合 。 霖林这样说道:“潮流永远在变化 , 但经典永远不会过时 。 中国青年一直都有对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 。 在中国青年的心中 , 中国风 , 就是潮流 。 ”
歌曲正好由一群青年音乐家、歌手创作演唱 , 他们一行四人歌唱成都 , 恰如“锦城少年行” 。 除了曲作者陈依妙以外 , 还有因参加选秀节目“偶像练习生”而被人熟知的钱正昊、音乐创作人李宸旭和虽然小小年纪 , 但已经有了多首代表作 , 人称“袖珍武器”的张钰琪 。 四位歌手虽然在音乐成名道路上看似毫不相关 , 但是他们却有着一个共同的身份——伯克利音乐学院的在校学生 。 从小在中国长大到走向更广阔的音乐天地 , 这个烙印在他们身上的符号 , 让他们在共同演绎这首中西合璧的《锦城少年行》时多了一分感同身受 。
编曲邀请到了2022北京冬奥会主题曲《永远在一起》编曲的著名音乐制作人丁豆豆 , 他还有一首代表作《灯火里的中国》脍炙人口 。 科班出身的他对各种音乐风格手到擒来 , 电子音乐与民乐的搭配经过他的巧思变得新颖又自然 。
歌曲前奏由跳动的鼓点引入 , 焕发出朝气蓬勃的生命力 , 随后一段二胡琴声悠扬 , 让国粹民乐与电子舞曲相碰撞 , 令人耳目一新 。 不仅是李太白的隽永诗句 , 杜甫写给成都的诗篇也潜藏在歌曲中 。 从“春雨入城 都是花香” , 到“浣花溪旁 白鹭一行行” , 再到“云中风中锦城的箫 吹不完的情长” 。 字词之间 , 满是诗意成都 。
“春雨入城都是花香……”——“伯克利校友四人组”的人声合唱开门见山 , 直奔主题 , 高音干净清澈有力量 , 和音琴瑟和鸣意悠长 。 由四组上下句构成的主歌部分开启了他们个人solo的高光时刻——“宽的窄的酒香的巷 , 醉不醒的梅花香……”主歌部分的歌词除了尾字“巷”“香”等字均压“江阳辙”(ang韵)外 , 句中的“的”字也分别在两字、三字、四字的词逗部分形成押韵 , 令歌曲的节奏韵律错落有致 , 与动力满满的打击乐器相得益彰 。 而每人一组上下句的歌唱安排令他们个人特质和才华得到施展的同时 , 不同音色的演绎冲淡了听众对于旋律和韵脚相似的歌词的疲累感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